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加固方法运用在桥梁维修与加固工程中。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针对不同配筋,不同截面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以及有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简支梁进行模拟分析。同时结合试验分析结果,验证了现行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对有粘结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的适用性。另外通过与桥梁加固工程中常用的其他加固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出本加固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常用方法,并对体外预应力技术的特点和加固原理作了分析,简单阐述了简支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冰 《工程与建设》2007,21(3):67-368
体外预应力技术是加固既有钢筋混凝土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体外预应力加固既有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概念明确,加固效果明显.该文主要阐述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概念、加固机理、计算方法及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加固原理及研究现状,探讨了后张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加固实例介绍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在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分析平台上,以初始应力水平、索垂度和索直径为参数,建立斜腹杆体外预应力加固前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三维实体模型,研究两点对称荷载下试件的弯曲破坏形态、承载力、塑性应变分布、抗弯刚度以及体外索应力增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初始应力水平、索垂度和索直径与简支梁加固效果均呈增函数关系,开裂荷载的提高幅度为30%~150%,屈服荷载的提高幅度为10%~40%,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为10%~50%,梁体屈服前的抗弯刚度提高幅度为10%~60%;证明斜腹杆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能够提高梁的屈服强度、极限承载力和抗弯刚度,对改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抗裂性能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体外预应力加固铁路混凝土简支梁的配筋设计方法及加固体系的检算办法,该法概念清楚、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王晓红 《科技信息》2009,(29):I0570-I0571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作为旧桥加固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对钢筋混凝土T梁进行加固的工程实践,对加固方案、施工程序及注意事项进行简要介绍,以期能够为今后同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一个具体的加固工程,详细分析了体外预应力技术用于钢筋混凝土楼板加固时的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并对施工步骤和要点加以说明;同时介绍了连续梁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构造的不同做法。最后通过静载实验验证了体外预应力法加固混凝土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无粘结体外预应力钢绞线捆绑式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方法及加固机理,得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给出加固预应力线材面积及施加预应力大小的限值公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施加预应力阶段准确地计算混凝土梁的反拱挠度,在计算过程中将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分为有裂缝抗弯刚度和裂缝闭合抗弯刚度.试验采用6根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简支梁进行研究,先将混凝土梁加载至一定裂缝宽度,再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从张拉预应力初始阶段到张拉预应力结束,由于混凝土梁裂缝的逐渐闭合,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是逐渐增大的.通过对混凝土梁的截面分析,将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分为有裂缝抗弯刚度和裂缝闭合抗弯刚度,提出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简支梁反拱挠度的计算方法,并用试验结果与计算公式的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新的有限元子结构并行算法。本方法利用改进的Choleski分解进行静凝聚以求得有效刚度阵和载荷阵。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的运算速度优于矩阵分解法和传统的子结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经典图像异常辨识算法中图像辨识率不高、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将先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理论改进并引入到图像异常识别领域,用经过BP神经网络训练后的相关函数进行图像异常辨识,由于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图像像素的位置特征,并能根据图像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同传统采用灰度直方图进行辨识的算法相比,具有自适应、鲁棒性强的优点,可获得更高的辨识率。试验结果表明,同传统方法比较,该算法在稳定性和图像辨识率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一种提高齿轮精度的加工方法—成型磨削法。本方法是采用成型砂轮磨削齿型,比双碟型砂轮磨削生产效率要高。同时所需设备比蜗杆磨齿简单。因此,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先进的齿轮磨削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应用了远场阻力计算方法,以及基于翼型阻力分解策略的中场积分计算阻力的方法。远场阻力计算方法是利用动量定理推导得出的,该方法较传统的表面积分方法,具有不受物体表面的影响,对于复杂外形也适用的特点;中场积分方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计算阻力的方法,该方法将流场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波阻区、型阻区、数值耗散区,通过对不同区域进行积分将阻力分解为波阻、型阻、数值耗散阻力。计算结果表明中场积分方法与传统的表面积分方法和远场积分方法相比,不仅可以将阻力分解成不同部分以便于进一步分析阻力产生机理,而且在计算中对网格量的要求较低,即使在网格量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得到较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可识别的条件下构造出一种线性联立方程组模型中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具有相合性和渐近正态性,并且比二步最小二乘法计算量小.数据模拟结果表明,我们所提方法在某些方面好于间接最小二乘法,其估计精度接近于二步最小二乘法和三步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16.
非线性代数系统的一种拟牛顿迭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发数值求解非线性代数系统的一种拟牛顿型迭代方法,证明了这种迭代格式是局部Q-超线性收敛。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所讨论方法对某些非线性系统来说,无论是收敛速度还是算法稳定性都优于Broyden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平衡法在桩基承载力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新的静力试桩法——自平衡法,因其方法独特、操作简便、试验精度高等特点已在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该法的测试原理、试验装置、测试步骤及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分析了该法与常规静载试验方法测试原理的不同之处;提出了用荷载相等(Q1^i=Q2^i)的原则,将该法测试结果转化为常规静载试验结果的处理方法,提出的处理方法使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更加容易,而且得到的桩极限承载力数值偏于安全,使自平衡法更具有实用性;最后通过一个实例介绍了该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三维摩擦接触分析及其在车架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导了三维应力状态下的接触算法、利用该算法对载重车的铆接车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计算,该算法得出的计算结果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所得出的计算结果更为接近实际情况,为铆接车架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系统分析阶段是管理信息系统 (MIS)设计开发的起步阶段 ,也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在该阶段建立逻辑模型的传统方式是采用面向处理的功能分解法。本文先讨论了该方法所存在的局限性 ,然后探讨了另外一种设计方法———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并将该方法应用于MIS系统的建模当中。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水文计算中,多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雨量,该法的计算公式是采用面积加权法。但该公式中对单站控制面积的计算方法不合理,与实际降雨情况不符。由于未找到比泰森更合适的计算方法,致使此方法一直延用下来。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对单站控制面积提出新的计算方法,对泰森多边形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使泰森多边形法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