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梅  孙艳艳  张红 《科技智囊》2021,(10):70-76
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及其互动和关联是区域协同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体系对京津冀城市群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系统视角,以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为落脚点,界定了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的定义,从空间协同、产业协同、资源要素协同、知识协同等多个层次构建了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体系框架.文章结合协同创新网络构建中面临的问题,重点从构建关联与共享的区域知识网络体系、强化要素流动和主体互动的创新网络组织体系、完善城市分工与融合发展产业协作网络体系和建立协同创新空间网络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主体空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研究对于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13个城市的合作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合作网络,剖析其动态结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融入创新知识元素,建立城市-知识耦合网络,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创新程度,揭示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及动态演化,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优化、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浅析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愈加严重。近年来虽有所好转,但仍是影响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在简述京津冀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学管理研究》2016,(1):75-78
社会各项资源的丰富性、竞争性使得企业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全部实现,必须借助相应的其他机构完成创新活动。同时,企业创新创业面临较大的风险,企业独自承担能力较弱,因此,衍生出了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企业长期发展创新方式,及企业间协同创新,形成协同创新网络,更好利用社会、资金、政府、学术各项资源,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多方进行协同沟通合作,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为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治理提供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多中心、网络化"作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将推动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网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显著提高,城市间经济联系频繁而密切;北京与天津、唐山等次中心城市交流与合作加强,京津冀多中心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石家庄依托其省会城市的优势,在城市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间经济联系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是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战略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石,京津冀的煤炭、钢铁、化工等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淘汰京津冀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以及船舶五大行业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不能采取破坏性淘汰的方式,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与人民币国际化进行整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应该与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整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实现京津冀生态保护、资金、资源、人才、教育等等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必然伴随着中国智库的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制约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必须找到协同治理的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在界定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是国家亟待推进的战略任务.京津冀三地从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协同和协同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互补、互利、互惠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方向是根据三方各地自身的禀赋条件,调整优化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空间布局,构建跨区域创新创业系统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要在产业分工、对接衔接、共建区域创新链、资源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和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文章建议开展产业链项目联合攻关和重点企业联合培育,推进产业、金融、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等领域政策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承担着推动经济加速发展的第三增长极的任务。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是区域创新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促进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的优化配置,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现状的分析显示,北京和天津相对河北而言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净流入地区,并且近年来的科技创新人才迁移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由此可知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及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了京津两地科技创新人才的迁入,相对于周边的河北,京津两地对科技创新人才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在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现京津冀互联互通、优化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对京津冀区域产业进行差异化定位和合理分工,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平台等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城市群是北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应当着力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能力,以区域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20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创新发展数据,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与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来构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但各城市的创新综合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北京的核心地位明显,对京津冀创新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提高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内部科技要素分布不均,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尚未有效构建,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差距大且同质性强,导致大湾区内的科技协同创新程度较低.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及排名进行分析,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创新驱动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金融是科技创新重要的驱动要素,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成为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区域经济合作愈发紧密,加快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多维度、多层次的融合与共享,优化金融资源在科技领域的配置,有利于落实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升京津冀科技金融水平和层级,促进区域金融与科技的可持续创新。将从国内外科技金融相关研究、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国内外先进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经验以及科技金融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激发京津冀三地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新动能引育。  相似文献   

14.
在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从发布时间、发布部门、政策类别等角度探讨了政策的总体情况,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政策文本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词云、网络图绘制以及网络特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中央各部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政策的发布上合作较为密切,京津冀三地各部门之间在相关政策发布上合作较少.这些政策发布主题明确,能够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而且政策涉及类别较多.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前到提出后,政策涉及词数明显增加,协同产业、协同领域、协同机构、协同保障措施得到明显的扩展,政策更为全面,但并未形成完善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发布以来,京津冀一体化进入实施阶段,区域资源配置问题成为重要议题,而养老资源由于历史欠账和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矛盾尤为突出.京津冀养老资源数量和结构问题并存,文章从数量、质量、结构和模式上梳理了京津冀主要养老资源的基本情况,以期在供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度、人才、技术、金融和载体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创新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多位专家学者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创新高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数字智能时代的城市创新高地等观点。  相似文献   

17.
城市网络已经成为分析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流动方式的重要方法.利用传统地理学引力模 型法以及信息时代的百度指数法绘制城市网络,划分网络中的主干结构,并对比分析京津冀城市群中的网络结构特征和 城市层级分布.研究发现:百度指数网络的主干结构呈现出以北京为中心的伞型模式,引力模型网络则呈现出以北京、天 津为双核心的发散模式;引力模型网络相对稳定,随时间的增长变化较小,而百度指数网络对时间和城市功能定位的响 应更加明显;根据各城市在不同模型中的总联系值占比差,将城市群内城市分为虚拟空间指向型城市(石家庄、保定、秦 皇岛、张家口、承德),实体空间指向型城市(天津、唐山、廊坊、沧州),以及虚实均衡型城市(北京、邯郸、邢台、衡水).   相似文献   

18.
从资源、网络和结果视角,提出了一个关于产业知识基础、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与企业技术能力的理论框架。发现产业知识基础不仅能直接提升企业技术能力,还通过协同创新网络这一中介对技术能力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知识网络是支撑高校协同创新的内在知识体系,是协同创新得以建构形成和功能实现的基础和保证。知识网络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形成知识生产、流动、分享与应用的动态机制,能够形成立体、开放、贯通的知识创新体系。提高参与主体的自觉性和整体的协调性,推进持续合作,促进平台联动是加强知识网络治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扬  李杨洋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1):2005-2013
在京津冀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但教育资源存在极大不均的现状下,为探寻如何通过政策设计优化京津冀协同水平,本文使用文本分析、语义网络等模型对2015~2019年74项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政策进行政策工具使用现状分析,挖掘现有政策的不足之处;进一步,运用PMC指数模型,本文量化评价了4项关键政策,为优化政策提供路径方案。结果表明:首先,各项政策需对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严重不足;其次,4项代表政策中,除国政PMC得分与Intensity得分达到优秀级别,其余地方政策均仅达到可接受级别,对于协同机制重视程度不足;最后,京津冀各地方政府应基于量化评价结果,着重加强京津冀资源共享机制,从政策性质、激励措施等维度依次优化,以更科学详实的政策文本推动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