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归纳法等方法,论述休闲时代武术运动形式的定位.分析认为:竞技武术要体现技击本质以及传统武术的简单化;竞技武术应与本土的传统武术融以促进竞技武术技术体系的发展;根据休闲时代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武术运动形式必须更贴近大众的健身需求;武术比赛形式应大众化和体现中国文化深刻内涵.通过研究休闲时代武术运动形式的定位,以期为武术在休闲时代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范畴发展视域下,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价值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传统武术由最初单一的搏杀技击价值后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逐渐发展成为集“搏杀”技击、养生修身、观赏娱乐、文化性于一体的民族传统文化体系;而竞技武术则在西方“费厄泼赖”文化影响下质变发展成为一种“技击”游戏,提高了观赏娱乐价值,却几乎丧失了养生修身价值,文化根基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武展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5):102-105
在文化日益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的中国武术,发展至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竞技武术的日益体操化,传统武术遇到后继乏人的尴尬,等等,使武术陷入发展的困境.认为武术自身的发展必须要采取多元化渠道,要适应大众的需求,寻找市场需求的、大众认可的武术发展路径,为武术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华传统武术与宗教文化广泛联系的客观实际,立足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多维视角,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苗族传统武术的宗教文化依托进行研究认为,融合了巫术、宗教文化及部分民俗的苗族宗教文化曾在苗族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为苗族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文化依托。宗教文化对苗族传统武术发展环境、武术技击动作、套路、功法及武术风格的形成发展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也进一步促进了苗族传统武术习练心理及武德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长栋 《科技资讯》2011,(21):243-243
传统武术以其技击性为独有的个性特征存在于漫长的历史时期,然而,发展到现在,传统武术的这种技击性却发生了异化,传统武术为了在西方强势体育的侵蚀下,找到自己生存的地位,不得不与西方体育接轨,借用西方体育的一些现有规则,来改装自己,这就使得从传统武术中脱离出来的现代武术向着西方体育的方向异化,主要表现为:向拳击、体操、舞蹈、金牌方向异化。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武术在后奥运会时代发展依然严峻,传统武术在传承方式、社会价值观、项目流失以及竞技武术在竞技化程度、技击性都存在困惑.建议加强武术的理论研究,整合农村、城市资源,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两种运动形式协调发展,走一条中国武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要谈传统武术的技击特征,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传统武术”、如何界定传统武术、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有那些异同,传统武术攻防技法有那些共性特征、传统武术徒搏技术与现代散打技术是否相同,了解这些以后才能明确的分析出传统武术所辖的攻防技法表现形式及其技击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术套路创编与发展的简要回顾及国内国际形势分析可知:武术面对国内“体操化”、“伪武术”等窘境的同时,也面临诸如奥运瘦身计划和奥运项目欧美强势同化的国际形势.竞技武术套路随着其艺术难美化进程的加剧、“打练结合”已经成为历史,而淡化技击特点和文化特色绝非其发展的长远之计.武术项目管理重心向传统武术套路的改造方面倾斜是整个武术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9.
形意八卦掌是以丰富掌法著称的武术拳种 ,同时它又包含多种腿法 ,其特点为暗、连、诈、准、怪、变等 .本文对形意八卦掌的腿法技击特点及训练法进行研究 ,旨在探讨中华传统武术的技击精华 ,丰富武术散手运动腿法使用 ,重在推进中华武术的竞技性发展 .  相似文献   

10.
着眼于传统武术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作了研究,总结出中国武术发展的几大趋势:保健养生与竞技技击双轨不断发展、竞技套路观赏性水平不断提高、武术研究科学化、武术运动国际化和武术运动与经济结合产业化.  相似文献   

11.
罗远东  李海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115-116,119
当今武术与跆拳道在基层普及方面呈现迥然不同的状况,其原因除了技术动作自身和传播学因素外,文化是影响二者传播普及的根本原因.二者起源文化土壤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技术的根本差异,具体包括:传统武术淡漠的竞争意识与跆拳道强烈的竞争意识相对立;武术的整体技击观与跆拳道"脚的艺术"的区别;武术讲究根基,少有蹦蹿跳跃,跆拳道注重抬腿进攻;动与静、刚与柔的区别;运动轨迹弧线与直线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化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中的非物质文化进行了分析梳理.研究发现:传统武术之所以能够传承到今天,主要是靠传统武术特有的活态传承方式;习武者在"术"与"道"之间的追求,是武术修炼过程中通过"体悟"才能领悟的;武德是古代朴素的道德观,是在武术发展传承过程中人们自觉形成共识,武德对各个时期武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阐释中国武术的非体育功用发展特征,探析中国武术的非体育价值.研究表明,非体育角度下的中国武术发展呈由外而内技术理论化;由散而整体系系统化;由分而融内容多元化的特点,在非制度的习俗性规范、国家层面的政治性媒介、丰富的艺术性元素、唯物辩证的哲学性理念等方面彰显其独特的非体育价值.提出应在武术挖掘、保护、研究工作中激活文化内生力,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感;重视技击价值,促进武术均衡发展;加强遗产艺术化,延续民族优秀传统,在传播武术的同时辩证地看待武术,推动武术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武术技击能力持续弱化的现实,析缕其技击能力弱化的原因,提出消解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武术技击能力弱化主要受传统文化"中庸"思想、西方文化侵入、社会环境改变、传统武术门户之见及传承中的"传不尽"等因素的影响.消解策略:破除传统鄙俗,正确认识自身;坚定文化自信,展现自身魅力;开启技击竞赛模式,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制...  相似文献   

15.
程钦东 《科技信息》2012,(1):362-362,366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历史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历史条件的不同,武术的社会价值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论述武术本身发生的质的变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社会价值功能的转变进行分析,提出了传统武术社会价值观念在现代的发展方向,以使传统武术能够与时俱进,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武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从矛盾运动理论的角度来诠释武术运动技击实践中,攻与防这对矛盾在武术运动中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辩证现象,以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度进一步揭示武术技击运动的本质。进而使武术技击运动理论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加科学的解释,并使之更加准确地为指导武术技击运动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正经历着全方位的变革;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也越来越频繁。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在世界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严重挫折,西方文化正在蚕食着传统武术的生存空间。研究表明,“文化空间”的变更影响着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严重的传承人缺失影响着传统武术的未来;文化自觉成为解决传统武术传承问题的关键。另外,传统武术的传承还必须要有文化意识、本体意识、坚守意识。只有这样,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才能得到解决与发展,才能让中国武术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从矛盾运动理论的角度来诠释武术运动技击实践中,攻与防这对矛盾在武术运动中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辩证现象,以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度进一步揭示武术技击运动的本质.进而使武术技击运动理论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加科学的解释,并使之更加准确地为指导武术技击运动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9.
红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体系中的重要拳种,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很多历史文化和地理社会环境的精华,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武术特色,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让红拳走进高校体育课堂具有相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也是本文将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的角度看,技击是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尽管进入近代以后,武术的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技击应永远成为武术发展的价值前提。可是在当今的竞技舞台上,不论是貌合神离的套路运动,抑或戴上护具的散手运动,都给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打上了一个问号。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对传统武术的汲取。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在历史的交叉点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随着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良好契机,武术将焕发出更夺目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