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离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和质体导肽序列,利用已经克隆的合成聚羟基丁酸酯的3个关键酶基因,分别构建了含有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嵌合phbC(编码PHB合酶)、phbB(编码依赖NADPH的乙酰-CoA还原酶)的二价及嵌合PhbC、phbA(编码3-酮硫裂解酶)、phbB的三价表达载体,并由导肽将基因表达产物定位于质体.经根瘤农杆菌介导获得转基因油菜,并进行了PCR,Southernblot及RT-PCR-DNA杂交等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2.
叶梁  李枞  宋艳茹 《科学通报》2000,45(5):516-521
分离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和质体导肽序列,利用已经克隆的合成聚羟基丁酸的酯的3个关键酶基因,分别构建了含有种子特异性启动子的嵌合phbC(编码PHB合酶)、phhB(编码依赖NADPH的乙酰-CoA还原酶)的二价及嵌合phbC、phhA(编码PHB合酶)、phbB(编码依赖NADPH的乙酰-CoA还原酶)的二价及嵌合phbC、phbA(编码3-酮硫裂解酶)、phhB的三价表达载体,并刷导肽将基因表达产  相似文献   

3.
应用阻抑性RACE方法克隆得到白鲫鱼的两个MT全长CDNA(MT-A和MT-B),它们可读框间的同源性为92.3%.用封闭式充氮层析系统得到高纯度的两个白鲫鱼肝MT蛋白,并用Edman法测定了N-端氨基酸序列.据此证明了MT-B是表达MT-2蛋白的基因,MT-A是表达MT-1蛋白的基因.此外测序过程中发现MT-1的N-端被封闭,而MT-2则是非封闭的,这提示它们在转录及翻译后调控机制的不同.白鲫鱼MT两基因的核酸序列和尾部非翻译区长度的差异(MT-A约150 hp, MT-B约360 bp),以及两 MT蛋白亚型的N-端封闭情况的不同,都为解释它们在组织中分布及其功能的差异性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4.
白鲫鱼金属硫蛋白全长cDNA: MT-A, MT-B的克隆及其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宏伟 《科学通报》2000,45(14):1520-1525
应用阻抑性RACE方法克隆得到白鲫鱼的两个MT全长cDNA(MT-A和MT-B),它们可读框间的同源性为92.3%,用封闭式充氮层析系统得到高纯度的两个白鲫鱼肝MT蛋白,并用Edman法测定了N-端氨基酸序列。据此证明了MT-B是表达MT-2蛋白的基因,MT-A是表达MT-1蛋白的基因。此外测序过程中发现MT-1的N-端被封闭,而MT-2则是非封闭的。这提示它们在转录及翻译后调控机制的不同。白鲫鱼  相似文献   

5.
胡彬 《科学通报》2000,45(12):1280-1284
RGD序列普遍存在于细胞外基质蛋白中,并能为许多整合素蛋白所识别。利用ELISA,SPR等技术,对表面固定的人工合成生物素-含RGD环六肽〔cyclo-(Arg-Gly-Asp-D-Phe-Lys-Gly-)〕与人血小板整合素蛋白αⅡbβ3的结合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含RGD环六肽与生物素基团之间的间臂长度在1.48 ̄2.2nm时,RGD序列才能有效进入αⅡbβ3头部的反应中心并发生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有机磷降解酶基因ophc2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将来源于假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的有机磷降解酶OPHC2进行了N端及内肽的氨基酸序列测定, 根据得到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了简并引物, 通过PCR和反向PCR从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中克隆出有机磷降解酶基因ophc2. 编码基因全长975 bp, (G+C)含量为63%, 有一个可读框, 编码324个氨基酸, 酶蛋白理论分子量为36 kD. 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与目前发表的有机磷降解酶基因相比同源性很低, 最高的只有46.4%, 说明这是一个新的有机磷降解酶基因. 将克隆得到的带有信号肽编码序列的和不带信号肽编码序列的有机磷降解酶基因, 分别与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得到的表达产物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病原物诱导启动子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PCR技术从小麦和马铃薯中分别扩增并克隆了病原诱导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Al和Gstl启动子片段,将它们分别与水稻肌动蛋白基因(Actl)核心启动子序列、5’端非翻译前导序列以及GUS基因融合构建出植物载体pWMIG-50和pPMIG-50,然后转化水稻,并对嵌合启动子的诱导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转基因水稻细胞中嵌合启动子可受稻瘟病病原物的诱导;(2)水稻Actl第一内含  相似文献   

8.
RGD序列普遍存在于细胞外基质蛋白中,并能为许多整合素蛋白所识别.利用 ELISA,SPR等技术,对表面固定的人工合成生物素-含 RGD环六肽[cyclo(-Arg-Gly-Asp-D-Phe-Lys-Gly-)]与人血小板整合素蛋白α_(Ⅱb)β_3的结合能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含RGD环六肽与生物素基团之间的间臂长度在 1.48~2.2 nm时, RGD序列才能有效进入α_(Ⅱb)β_3以头部的反应中心并发生结合反应;反应的平衡解离常数为 1.1μmol/L.为在固体表面研究整合素蛋白介导的细胞吸附过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系统.  相似文献   

9.
null 《科学通报》1997,42(19):2039-2046
通过PCR方法克隆出大肠杆菌株H-30的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并将其起始密码子GTG突变为ATG,构建了CD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BV220-CD,通过测定胞嘧啶脱氨酶活性筛选出CD高表达活性克隆H-30CD-115-氟胸嘧啶对CD活性克隆有杀灭毒性,DNA序列分析显示CD高表达活性克隆H-30-CD-11较基因文库中所报道的CD基因存在16个位点碱基改变,引起肽链中氨基酸改变的位点有5人。  相似文献   

10.
烟草花器官实体基因的部分序列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劲松  陈受宜 《科学通报》1998,43(7):748-754
以烟草花芽的cDNA一链为模板扩增出3个花器官实体基因的同源序列NTSQUA4,NTSQUA12和NTSQUA15。这3个克隆都包含有典型的花器官实体基因所拥的的结构域:I区,K区和C末端区。同A类基因AP1和SQUA的氨基酸序列相比,这3个克隆有50%-60%的残基与它们相同。  相似文献   

11.
导致田间烟草曲叶病的又一病毒(非中国烟草曲叶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病毒分离物DNA序列分析的结构表明,除曾报道的中国烟草曲叶病毒,还存在另一种能引起我国广西地区烟草曲叶病的双生病毒。该病毒DNA-A由2734个核苷酸组成,与TbLCV-CHI的已知的部分序列不同。其大基因间隔区(LIR)长269nt,病毒链有两个ORF:AV1(115aa)和AV2(外壳蛋白基因,256aa);病毒互补链有4个ORF:AC1(复制酶基因,361aa)、AC2(反式激活蛋白,13  相似文献   

12.
特异性抗体的成功制备是研究蛋白功能的重要环节,目前短肽抗体制备技术在动物中的应用日益成熟,然而该项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甚少.本研究通过分析水稻OsSH3P2蛋白的抗原表位、亲水性以及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时利用RoseTTAFold系统进行蛋白模型预测.选取了3条序列特异、亲水性高、具有抗原表位和不同肽链结构的氨基酸序列,通过人工合成短肽抗原、偶联KLH载体蛋白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得到相应多克隆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获得了3份Anti-OsSH3P2-1#、Anti-OsSH3P2-2#、Anti-OsSH3P2-3#高效价短肽多克隆抗体血清.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OsSH3P2原核重组蛋白和植株内源的OsSH3P2蛋白进行检测,以进一步确定短肽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显示,由不含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的肽段作为抗原,免疫制得的Anti-OsSH3P2-1#短肽多克隆抗体能有效识别OsSH3P2蛋白,且不受同源蛋白干扰,说明该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特异性. OsSH3P2短肽多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挖掘OsSH3P2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且为植物短肽抗体...  相似文献   

13.
邢怡明  苏宁  李大伟  于嘉林  刘仪 《科学通报》1999,44(20):2194-2198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获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上的72ku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0a(+)上,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P72。SDS-RAGE分析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72ku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得到高效表达。以含表达产物的凝胶作为抗原,免疫家兔,首次制备了小麦黄花叶病毒RNA272ku蛋白特异性抗血清。  相似文献   

14.
利用GATA-2调控成分制备组织特异性表达GFP的转基因斑马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孟安明  林硕 《科学通报》1999,44(21):2283-2287
GATA-2是在多种血细胞和神经细胞表达的一种转录因子,调控血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分化。利用斑马鱼GATA-2基因5’侧翼调控序列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获得了只在中枢神经细胞表达GFP,或在神经细胞和表层细胞都表达GFP的转基因斑马鱼种质系,同时还进一步证实了GATA-2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时空表达谱。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结构中某些氨基酸的氧化和还原是生物体内对蛋白功能的一种调控方式.甲硫氨酸(Met)被氧化则变为甲硫氨酸亚砜(Met(O)),它可导致所在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但肽-甲硫氨酸亚砚还原酶(Peptide 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msrA)则可使甲硫氨酸亚砜还原为甲硫氨酸,使其所在蛋白质重新恢复活性.为了研究人体中Met氧化还原的机制,以牛msrA 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筛选人EST数据库,依据若干同源EST的信息从人cDNA分子库中克隆到一个长1255hp的人MSRA cDNA.该CDNA包含一个长705 bp的可读框,它编码了 235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比较表明,该基因与牛和大肠杆菌的msrA基因的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88%和61%.表达谱分析发现,该基因在人体大多数组织中均有一条长约1.6kb的转录本,并在肾中呈高表达.应用辐射杂种细胞株定位系统(radiation hybrid mapping panel, RH mapping)将该基因精确定位在人染色体8p22~23区带的DSS518和D85550位标之间,由于此前已有Keratolyticwintereryth  相似文献   

16.
邵源 《科学通报》2000,45(11):1163-1167
为了探讨CD2分子的信号传递功能,以编码CD2胞内区(Th4211-Gln336)肽段的cDNA为“钓饵”,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激活的人T淋巴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蛋白cDNA序列,并采用免疫共沉淀法鉴定该蛋白在体内CD2胞内区结合的特异性,克隆并鉴定了一个与CD2胞内区特异性结合的胸内蛋白分子与v-fos转化效应蛋白(Fte-l)同源,Fte-1参与细胞转化、生长、蛋白合成及向线粒体  相似文献   

17.
水稻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基因osRACD的分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米志勇  王树生  吴乃虎 《科学通报》2000,45(19):2047-2055
应用改良的mRNA差别显示技术,从农垦58S水稻中,获得了一条与光周期育性转换性状相关的差异表达片段RDP-8,同源性比较表明,该片段与玉米低分子量GTP结合蛋白基因之间存在着很的序列同源性,进一步应用RDP-8片段为探针,筛选长日照光周期处理的水稻农垦5N幼穗cDNA文库,经DN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证实,所得的阳性克隆含有水稻低分子量GTP幼穗cDNA文库,经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证实。所得  相似文献   

18.
将小鼠Cacng2基因的编码区与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到一个与小鼠Cacng2基因在 435 bp中有 75%同源的 EST(GenBank: W29095).在该 EST中设计引物与 cDNA文库载体臂上引物行巢式 PCR和 RACE反应,在人脑前叶皮质 cDNA文库和人脑 Ready cDNA中获得 cDNA序列 1545 bp,其中包含一个 948 bp的可读框,编码 315个氨基酸.该可读框经确证命名为 CACNG3.CACNG3基因与大规模测序中定位于16p12-p13.1的BAC克隆AC004125完全一致,从而将该基因定位于16p12-p13.1,并由此获得它的基因组结构,编码区由4个外显子组成.经RT-PCR分析,CACNG3在成人脑和胎脑有表达.运用PCR-SSCP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视网膜色素变性伴耳聋和癫痫家系进行突变检测,未检测到突变.  相似文献   

19.
水稻紫黄质脱环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体外表达及酶促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中克隆了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基因,其全长cDNA序列为1887bp,编码446个氨基酸,其中转运肽长98个氨基酸,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Rvde,在0.4mmol/L IPTG的诱导下,外源蛋白大量表达,其分子量与天然的VDE蛋白一致,表达量随诱导时间而增加。Western杂交表明表达蛋白与VDE的多克隆抗体有免疫反应,将表达蛋白用于紫黄质的脱环氧化反应,吸收光谱及HPLC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能在体外催化紫黄质转变成为玉米黄质和环氧玉米黄质。  相似文献   

20.
棉纤维相关cDNA的克隆及其在4个纤维突变体中的结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T-PCR方法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的纤维细胞RNA中克隆了一种纤维细胞优势表达的mRNA(cDNA,记为TM-E6基因),该基因不含内含子,可读框长为771bp,可编码246个氨基酸的多肽。从4个纤维突变体中分别克隆同源性基因,并与野生型“TM-1”的TM-E6基因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发现纤维突变体不但在基因结构而且在密码组成上有明显变异。在距转录起始位点的第279碱基对处有GGC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