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从内蒙古额济纳采集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异形叶和在北京林业大学苗圃采集的胡杨异形叶近轴面和远轴面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两个地区的胡杨异形叶在表皮蜡质以及气孔形态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相比湿润条件(北京林业大学苗圃内),干旱条件下(内蒙古额济纳八道桥地区)的胡杨阔叶表皮蜡质晶体融合成更多更厚的蜡层,而长叶则具有更多的直立状鳞片状蜡质晶体,而且排列更为密集、有序.在相同干湿条件下,阔叶表皮蜡质晶体融合程度比长叶表皮蜡质晶体融合程度更高,厚度更大.叶型相同时,干旱情况下气孔密度较大;同一地区,阔叶比长叶气孔密度大,相同叶片类型的远轴面比近轴面气孔密度大.另外,两个地区的气孔密度和形态也存在很大区别,体现了胡杨对干旱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8种柏科植物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柏科植物叶的微形态学特征和差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8种柏科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本实验所取8种柏科植物叶的气孔器均为椭圆形,副卫细胞5~7个,气孔器主要分布在叶的近轴面上,在刺形叶的远轴面上无气孔;8种柏科植物的叶表皮细胞上一般覆盖着较厚的角质层和蜡质层,不同种柏科植物的叶表皮具有不同的角质和蜡质纹饰;同种柏科植物同型叶的新叶和成熟叶、绿色叶和白色叶的微特征间也有区别,成熟叶的表皮细胞上角质和蜡质较新叶多;日本花柏白色鳞形叶的气孔分布和蜡质纹饰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种柏科植物叶的微特征有较大的差别,可以为柏科植物的分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真空渗入对菜薹叶表面扫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真空渗入处理对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叶片表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力为14.4 m3/h的真空泵下断续处理1 min+30 s后,菜薹叶片形成不规则水浸状斑,顶端幼叶完全水浸状,同时叶片外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叶片未形成水浸状部分气孔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气孔形状则由长梭形变为细长形;水浸状部分气孔处于过度开放状态,呈近圆形,局部叶表面蜡质、脂质等疏水结构破坏,呈碎斑状分散于叶片表面.  相似文献   

4.
四川五加属植物叶表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四川五加属Acanthopanax13种及1变种植物的叶表皮的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特征,统计并测量了气孔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等,描述了表皮角质膜、蜡质纹饰及气孔外拱盖的有关特征。研究表明:五加属植物叶表皮气孔器为无规则型,气孔器类型、表皮细胞开头及垂周壁式样等,种间无差异或差异极小,而气孔角质纹饰和蜡质纹饰、外拱盖表面等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真空渗入处理对菜tai(Brassica campestris)叶片表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力在14.4m^3/h的真空泵下断续处理1min 30s后,莱tai叶片形成不规则水浸状斑,顶端幼叶完全水浸状,同时叶片外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叶片未形成水浸状部分气孔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气孔形状则由长梭形变为细长形;水浸状部分气孔处于过度开放状态,呈近圆形,局部叶表面蜡质、脂质等疏水结构破坏,呈碎斑状分散于叶片表面。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对转BADH基因水稻52—7及其受体亲本中8第三叶表面气孔器进行了比较观察。发现了52—7气孔器形态、气孔器乳突及某些气孔性状发育不全的现象;叶缘、叶腹面和叶基部气孔器的乳突及气孔器蜡质的发育分别早于和快于叶中、叶背面和其它部位;52—7不同部位气孔器乳突数的多少、气孔器乳突的位置及气孔器蜡质的发育情况与BADH基因的转入无关,而叶缘和叶中气孔器乳突数的差异及明显的边缘效应优势与BADH基因的转入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表征红瓶猪笼草叶笼蜡质滑移区表面微观结构.利用手动悬臂移动法在原子力显微镜(AFM)无针尖探针悬臂上黏附15μm二氧化硅微球模拟单根刚毛与猪笼草蜡质区表面的接触,对新鲜蜡质区表面黏附力和摩擦力在干燥空气环境和不同湿度条件的空气环境中做定量测试,并以光滑玻璃和热氯仿处理后的猪笼草表面作为参照.研究结果表明:猪笼草蜡质滑移区表面三维片状蜡质晶体是导致昆虫在植物表面打滑的主要原因,该结构能有效减小微球(或刚毛)与相应接触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微球(或刚毛)的黏附力和摩擦力.猪笼草蜡质滑移区表面三维片状蜡质晶体能有效排除接触区附近的水蒸气,保证了猪笼草蜡质滑移区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均能保持高效抗黏稳定性.猪笼草蜡质滑移区表面的微构筑模式为微纳机电系统中抗黏附设计提供了绝佳的仿生学模板.  相似文献   

8.
福建珍珠茅属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产于福建的7种珍珠茅属植物 的叶表皮特征,描述了叶片表皮角质层纹饰、气孔器表面蜡质纹饰、表皮毛等有关叶表皮特征,统计并测量了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结果表明:珍珠茅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属于典型的单子叶植物叶的特征,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表面角质层纹饰、气孔器表面蜡质纹饰、 硅酸体等特征在属内各种间十分相近,而气孔密度、 气孔指数、气 孔大小、气孔器分布和表皮毛等特征种间差异较大,可作为种间区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樟树、海桐叶片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未经二氧化硫处理的海桐叶片表面凹凸程度较樟树严重、蜡质层也相对较厚,气孔呈团椭园状、下陷,而樟树的气孔呈长梭形,略为下陷,在二氧化硫处理后,叶片上的蜡质层呈流动状。出现许多沟槽。气孔大部分完全关闭或部分关闭。  相似文献   

10.
研究气体火灾中铝导线短路熔珠凝固后高温火烧对金相组织的影响。选用航空导线FVL与民用导线BV作为实验材料,对铝导线短路熔珠进行制备,对电气火灾中铝导线短路熔珠凝固后的温度进行模拟。结果:在高温、中温、低温环境下熔珠中共晶体含量大致一样,不同温度状态下均有部分熔珠内无共晶体存在,温度越低,无共晶体析出的熔珠数量越多。将凝固后的铝导线短路熔珠在1 000℃环境下加热10 min后,其金相组织主要是纤细的晶体状,熔珠中有部分细小等轴晶,有气孔现象出现;加热25 min和40 min后,其金相组织显示晶体已经变成粗大柱状晶体,其中含有少量气孔;加热55 min和70 min后,金相组织为粗大柱状晶和粗大等轴晶并存,晶界很明显,没有气孔现象。将凝固后的铝导线短路熔珠在500℃环境下加热20 min后的金相组织主要为等轴晶,其直径较小,分布均匀,晶界显著,有部分气孔存在;在800℃环境下加热20 min后的金相组织以等轴晶为主,晶粒直径不大同时较为均匀,晶界显著,形状相似;在1 000℃环境下加热20 min后的金相组织主要是等轴晶,晶粒直径较大,晶界显著,分布均匀,晶粒明显大于500℃和800℃的加热环境。高温环境下的铝导线短路熔珠密度明显高于中温和低温环境。结论:电气火灾中铝导线短路熔珠凝固后高温火烧能够使金相组织中晶粒变大,令熔珠中的气孔消失。  相似文献   

11.
陈健 《河南科学》1991,9(2):98-103
用高锰酸钾作乙烯吸收剂,能有效地延长柑橙的贮藏期。试验表明,贮后袋内乙烯含量显著降低;果实呼吸率下降,其糖、酸、维生素 C 的含量均高于对照。贮藏4—6个月,基本上能保持原有的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12.
分光光度法测定Fe(Ⅲ)-二甲酚橙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5× 10 -2 mol·L-1HCl溶液中 ,二甲酚橙与Fe(Ⅲ )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 6 0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2 .0× 10 4L·mol-1·cm-1.Fe(Ⅲ )含量在 0~ 2 .4mg·L-1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 .用于水样中微量铁 (Ⅲ )的测定 ,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近几年荧光能量转移体系用于DNA分析测定方法的进展 .通过实验对吖啶橙 (AO)_中性红 (NR)荧光体系能量转移进行分析 ,说明使用该体系可用于对DNA定量测定 .然后通过Forster能量转移理论 ,计算DNA加入前后AO_NR体系临界距离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明DNA对AO_NR荧光淬灭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4.
铜(Ⅱ)在0.03mol/L Na_2B_4O_7,1×10~(-5)mol/L 二甲酚橙 pH9.3溶液中,出现良好的示波极谱导数图.峰电位 E_P=-0.32V(vs.SCE),导数峰电流 i′_P 与铜(Ⅱ)浓度 c_(Cu)在0.2~7.0μmol/L 范围内成正比,检测下限为0.1μmol/L.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络合物的络合比为Cu(Ⅱ):二甲酚橙=1:1.用多种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该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实验表明该波为络合吸附波.  相似文献   

15.
噻唑橙染料的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核酸探针染料噻唑橙(TO)的溶液状态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DBS)时对染料聚合状态的影响。通过改变噻唑橙的浓度及改变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研究噻唑橙的二聚体或多聚集体的解聚变化。  相似文献   

16.
柑桔皮提取果胶工艺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探讨了由柑桔皮中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从反应的液固比、酸度、温度、提胶时间、凝沉淀剂用量等几个方面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对利用柑桔皮生产果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柑桔保鲜的试验规律和理论结果,提出了一个“柑桔保鲜综合处理线”方案的设想,该方案的主要特点是保鲜期长,对人体无害.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紫外辐射处理柑桔后,柑桔果汁的电学性质随酸度和时间变化的实验结果.在对实验结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统计物理角度并应用速度反应理论,对柑桔果汁的电阻与酸度,时间的关系给予微观解释和定量的分析,为寻求物理检测柑桔手段提供初步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微量元素和增糖灵(FIG)对柑桔品质、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在缺硼、锌土壤上对柑桔叶面喷施硼肥、锌肥能促进柑桔生殖生长,提高柑桔产量;喷施锌肥和增糖灵,能显著提高柑桔果实总糖含量和Vc含量,降低果实酸度。  相似文献   

20.
在pH2.56,4.10和5.72的Britton-Robinson介质中,甲基橙(MO)分别呈红色(λmax=510nm)、橙色(λmax=470nm)和黄色(λmax=460nm).分别加入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甲基橙在510,470和460nm处吸收峰降低,这是由于形成CTAB—MO缔合物分子并可聚集形成(CTAB—MO)。缔合微粒将吸光分子MO包裹所致.(CTAB—MO)。在pH2.56,4.10和5.72的Britton-Robinson介质中,缔合微粒体系分别呈浅红色、橙色和亮黄色,在470和570,370和530,370和540nm处各有2个共振散射峰.当[CTAB]≤[MO]时,该缔合微粒体系分别呈浅红色、橙色和亮黄色;在pH2.56的介质中,当[CTAB]≥2[MO]时;及在pH4.10和5.72Britton-Robinson介质中,[CTAB]≥1.5[MO]时,体系的吸收峰首先紫移到356nm再红移到425nm且逐渐增强,经过一系列颜色变化,最终都变黄绿色.共振散射光谱、扫描电镜、透析和乙醇浓度的影响等实验结果表明,(CTAB—MO)。缔合有机微粒是产生其减色效应和增色效应及共振散射效应的根本原因.[(CTAB—MO)n]nucleus[CTABm]shell有机微粒形成和界面反应导致该微粒体系的变色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