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毁伤评估理论与方法,搭建了可用于侵彻战斗部对混凝土建筑目标的毁伤评估系统.其中包含适用于混凝土建筑物毁伤评估的目标模型抽象数据格式架构,并给出了将此架构与建筑三维模型相关联的方法;以材料数据库、诸多经验公式及相关研究为基础,建立了战斗部建模与威力分析模块;基于层次分析法、毁伤树法等思想,建立了易损性分析模块.提出对侵彻、爆炸两个过程的近似模拟方法并在毁伤评估模块中实现.利用毁伤评估模块分析了打击瞄准位置、起爆位置、CEP半径对于毁伤效果的影响,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真实目标等效结构研究制导杀爆弹毁伤效能评估的应用.针对红外成像和GPS两种制导模式,分析末端弹道特征对于确定弹药研究毁伤效能与引信炸高、制导精度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结果可见,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模式,炸点随着炸高的提高离瞄准点的距离逐渐变远,破片群难以命中目标;采用GPS制导模式,炸点可通过弹载计算机计算调整炸点于目标上方,破片群向下可命中目标,对目标的毁伤效果较好;所以,弹药的毁伤效能除了与战斗部、引信有关,还与导引头的制导模式相关.通过仿真分析,制导模式对战斗部动爆威力场影响不大,因此在战斗部研制过程中可不考虑弹药的制导模式,而只采用动爆条件下的毁伤幅员对战斗部的毁伤效能进行考核,以优选出最佳战斗部结构和炸高.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战斗部对导弹目标的毁伤效应,在导弹功能、结构和毁伤机理的基础上,确定了导弹目标的毁伤级别和各舱段的毁伤准则。含能战斗部由钨合金、含能材料、尼龙弹托和底座组成。含能材料由铝镁合金粉、硝酸钡和聚四氟乙烯组成,通过在真空容器中高温烧结制备。利用12.7 mm机枪进行穿甲和引燃试验,依次射击25 mm/60°均质装甲板、导弹设备舱和燃料舱模拟靶,并用高速摄影记录战斗部对油箱的毁伤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含能战斗部兼有侵彻能力和引燃纵火能力。  相似文献   

4.
章祎 《科技信息》2013,(10):468-469
在攻防对抗仿真中,空面导弹对地面目标的毁伤评估,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本论文从目标毁伤、空面导弹战斗部终点效应的基本概念入手,着重研究了空面导弹破片杀伤型战斗部的毁伤机理,通过目标易损性研究,建立了目标毁伤理论体系,以机动导弹武器系统为例,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空面导弹目标毁伤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车辆效应靶的方法,对云爆战斗部爆轰场的冲量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冲量测试结果的误差范围在4%以内;车辆效应靶可以根据实际目标车辆的参数建立,并根据目标车辆与车辆效应靶临界翻车所需冲量相同的原则进行简化,应用在云爆战斗部爆轰威力场中,车辆效应靶毁伤实验结果为战斗部威力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冲量测试结果为战斗部威力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离散杆式战斗部对飞机的毁伤工程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离散杆式战斗部是一种特殊的预制破片战斗部,该文通过对典型空中目标的选取及易损性分析,建立离散杆式战斗部对目标的毁伤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包括离散杆坐标系和离散杆杀伤元素场的建立、动态交汇分析计算、侵彻计算、部件毁伤概率和目标毁伤概率计算。在该计算模型的基础上,以某歼击机为例,编制计算程序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离散杆式战斗部对目标有较好的毁伤能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ADC(Availability Dependability Capacity,ADC)模型计算过程较为繁琐,同时评估的只是系统本身的基本效能,反映不出武器在实际战场环境中的作战效能。为了有效评估武器装备的系统效能,以传统ADC模型为基础,通过借鉴马尔科夫过程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简化算法,同时构造了一种改进的ADC模型,综合考虑了影响反导导弹战斗部作战效能的因素,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特别提出了将目标导弹的突防能力作为影响因素来分析,对装备的型号论证、方案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线形爆炸成型弹丸(LEFP)战斗部近些年成为研究热点。以一种大长径比LEFP战斗部为研究对象,为了更精确地估算LEFP初速,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LEFP成型结果以及初速度进行仿真。通过研究LEFP各点初速分布,对格尼公式进行修正,求得适用于估算LEFP初速估算的修正格尼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LEFP战斗部的有效装药模型。通过试验研究,检验LEFP毁伤能力,并对毁伤元初速的试验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修正型格尼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修正后的格尼公式适用于LEFP战斗部的毁伤元初速估算。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高速发展起来的子弹药种类及对子母弹抛撒系统的技术要求,结合子母弹毁伤区域及目标区域特点,提出了有效面积比、目标覆盖率、饱和杀伤、系统毁伤效能等概念,建立一种新的子母弹对面目标毁伤效能评估准则,通过对子母弹弹道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提出的毁伤评估准则具有原理简单、运算量小,可操作性强、实用性高等优点,结合图形布尔运算可以对复杂面目标进行毁伤效能评估,从而提高了评估准确性,降低了毁伤评估难度,具有较高的工程使用价值,可作为子母弹毁伤面目标的通用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辉  潘阳 《科技资讯》2013,(10):36-36,38
在坚硬目标毁伤效能评估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计算机模拟模型,依据防护结构毁伤概率的数学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模拟其毁伤概率。  相似文献   

11.
导弹智能偏转弹头作为一种新兴的导弹姿态控制中的热门研究课题,对于导弹提高飞行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导弹控制中比较前沿的一种弹头偏转控制机理做了简要的介绍,对整个控制电路的设计以及控制原理做了详细的论述,最后给出了控制结果的空气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反舰导弹战斗部动能穿甲花瓣型破坏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预测半穿甲反舰导弹战斗部穿透船体防护结构外板进入内部爆炸的位置,以进一步对防护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尖头反舰导弹战斗部动能穿透薄靶板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薄板花瓣型破坏模型,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推导了靶板吸能、弹道极限以及弹体剩余速度公式.由于考虑了靶板材料应变率效应,使得计算结果比现有的花瓣穿甲公式更合理,与实验数据更吻合.  相似文献   

13.
一种典型的反辐射导弹战斗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反雷达导弹战斗部的结构和性能.用Gurney公式计算了不同部分破片的初速,同时对该战斗部的威力参数(破片的初速、飞散角、初始动能及存速等)和杀伤概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防空反导导弹战斗部研制方案灰色聚类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防空反导导弹战斗部研制的特点,建立了战斗部研制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效用函数和专家评估法分别对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进行统一量化,解决了评价指标意义、量纲不同且不同指标的评价值在量纲上悬殊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聚类理论的防空反导导弹战斗部研制方案综合评估模型,利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和计算评价指标的聚类权重,通过计算各方案的决策测度并进行比较,实现了对各研制方案的优劣性的评价。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为对付多种不同的空中目标,实现战斗部破片的可控飞散,根据可瞄准战斗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弹体坐标系,基于引制一体化技术提出了可瞄准战斗部侧向攻击和前向拦截目标的单发杀伤概率计算模型. 根据可瞄准战斗部在导弹内的装配特点,初步优化了战斗部的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典型目标,采用蒙特卡洛法分别研究了可瞄准战斗部的破片初速、破片飞散角和破片有效数量等主要性能参数对导弹终端毁伤效能的影响,基于终端毁伤效能的研究对可瞄准战斗部进行了优化设计,该优化过程对可瞄准战斗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抗条件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基于对抗条件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武器系统效能的主要因素。根据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目标的过程,建立了对抗条件下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研究的数学模型并详细分析了影响系统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为在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于聚能型兵器而言,在战斗部药型罩特性、装药特性、炸高等因素确定后,该型兵器的毁伤威力将主要取决于其攻击角度.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方法相结合,对不同攻角条件下聚能型战斗部的毁伤过程和毁伤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聚能型战斗部对双层圆柱壳舱段的毁伤特性.结果表明,攻角越小,聚能射流造成的穿孔直径越大,毁伤作用面积越小,单位面积的作用载荷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引战配合的信息过程,从信息的角度给出引战配合过程的信息描述。方法从信息论的角度将引战配合划分为两个过程:信息传输过程和信息控制过程;给出了可作为引战配合效率的指标,即引战配合过程武器系统所获取的信息量的两种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子母弹对地面目标的毁伤效能评估是子母弹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特定目标及其毁伤类型,给出了评估航空子母弹作战使用效果的指标,建立了一种评估航空子母弹对单个和集群目标攻击效果的方法。用MATLAB语言编制了效果评估计算软件,结合算例对航空子母弹对地面目标攻击的效果进行了计算,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合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