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日板研究所研制成功水溶性常温硬化的陶瓷防护涂料,并开始出售。这种防护涂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镁、二氧化硅钼、氧化铁。这种涂料的主要特征是:①完全由无机盐组成,耐热温度可达1100℃;②属水溶性常温硬化型,使用范围很广,除树脂以外,  相似文献   

2.
大日本涂料公司研制成可以油漆一切水泥瓦,而且在水泥瓦硬化的同时涂膜也凝固的水系底漆——“釉元”,及其专用油漆设备。这种底漆和能一次完成油漆任务的配套设备已经开始作为商品出售。新研制成的这种油漆是丙烯乳状液油漆中的一种。以前的水泥瓦用水系油漆只有60~70微米的厚度,在平滑性、耐久性方面都不及釉药瓦。“釉元”即使涂抹一次就有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开展聚偏二氟乙烯分子的晶型结构研究。聚偏二氟乙烯分子的晶型主要包括:α晶型、β晶型及γ晶型。进一步开展了聚偏二氟乙烯分子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及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研究。实验发现:在(303~433 K)、(433~453 K)和(453~523 K)这三个温度区间,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偏二氟乙烯分子α晶型、β晶型及γ晶型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其晶型对热敏感程度及变化顺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进一步进行了晶型互变机理的研究。本项研究拓展了三级MIR光谱在重要的具有压电特性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聚偏二氟乙烯)分子晶型结构及热变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4.
多彩花纹涂料是一种悬浮性的涂料。它含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不同,它又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抽中油型(O/0型)、油中水型(W/0型)、水中油型(O/W型)和水中水型(W/W型)。国内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是以硝酸纤维素为主要成膜物,以水作分散介质(含有乳化剂和保护胶体)制造的水中油型(O/W型)多彩花纹涂料。这种涂料虽成膜性能好,涂层色彩绚丽,耐水性和耐湿擦性均佳,但制造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不少于30万元),不适合小型乡镇企业生产。本文所介绍的一种水中水型(W/W)多彩涂料,克服了上述…  相似文献   

5.
迄今使用的密封材料主要有硅酮类、聚硫化物类、丙烯酸氨基甲酸乙酯类和聚氨基甲酸乙酯类等。其中,常温固化型液态硅酮橡胶(RTV硅酮橡胶)的耐热性、耐候性、耐药品性及电气特性等均甚为优良,在线圈密封以及电  相似文献   

6.
国外专利     
这种涂料是一种水溶性乳液。它是由5~30%(重量比)丙烯酸盐聚两性电解质共聚物和季铵化合物组成的。共聚物中含有氨基酯基以及羧酸—碱中和基。这种涂料薄层干燥后每100平方英尺上的电导率为109欧姆或更小。由于这种涂料抗静电性能好,特别适于作地板涂料,也可用于处理织物,又能  相似文献   

7.
内墙涂料在全国建筑涂料总量中,约占60%,它是量大面广的建筑装饰材料。目前,市场上内墙涂料品种有: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俗称乳胶漆);水溶性内墙涂料,以聚乙烯醇和水玻璃为主要成膜物质,包括各种改性的经济型涂料;多彩内墙涂料,包括水包油型和水包水型两种;此外还有纤维状涂料、仿瓷涂料、绒面涂料等。  相似文献   

8.
LIPN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粒子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二步法的技术制备了涂料用基料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LIPN PU/PA) ,即首先合成种子聚氨酯水分散体 (网络 PU) ,然后合成 LIPN PU/PA。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 LIPN PU/PA的粒子形态结构以及引发剂种类和网络 PU与网络 PA的相对用量对粒子形态结构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 ,LIPN PU/PA具有两相的“翻转”型核壳结构 ;采用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 ( AIBN)可以得到具有“翻转”型核壳结构的粒子 ,但使用水溶性引发剂所得粒子几乎无“翻转”型核壳结构 ,而前两种引发剂的复合体系所得粒子形态则介于两者之间 ;随着网络 PU用量的减少 ,乳胶粒子越来越大 ,但其形态基本上具有“翻转”型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9.
高Co-Ni二次硬化钢是一种多元系合金,其力学性能受材料成分及热处理工艺等条件影响。传统的数学模型很难对材料力学性能进行预测。采用增量型极限学习机(I-ELM)建立高Co-Ni二次硬化钢材料模型,根据模型预测的结果研究微量元素Co和时效温度对高Co-Ni二次硬化钢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在多项性能指标方面对高Co-Ni二次硬化钢数据的I-ELM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对较少样本数据的模型训练时,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I-ELM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I-ELM模型的拟合精度和训练速度均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为今后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材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绿色"涂料--紫外(UV)固化涂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涂料一般都含有大量有机溶剂和有一定毒性的颜料、填料与助剂等物质,在涂料生产与使用中产生大量“三废”,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了人类健康.因此倡导保护环境、提高涂料性能成为21世纪初涂料工业的主旋律.“绿色”涂料的生产、应用和发展研究成为当前涂料研究业的主要课题.UV固化涂料是以采用辐射固化技术为特征的环保节能型涂料;与传统涂料固化技术相比,辐射固化具有节能无污染、高效、适用于热敏基材、性能优异、采用设备小等优点.辐射固化技术是一种快速发展的“绿色”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矿渣基地聚物涂料对钢基底的粘结性能,采用掺加锌粉的方式制备一种用在钢基体上矿渣基地聚物复合涂料,探究锌粉对矿渣基地聚物复合涂料与钢基体的粘结性能影响,通过SEM/EDS、XRD、FT-IR等对其粘结性能、物相组成以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锌粉掺入量为质量分数10%时,涂料在钢基体上的最大拉脱力为813.7 N,对比未掺加锌粉涂料样品的增大了近1.5倍,涂料与钢基体结合面处生成的Fe—(O—Si—O)n—Zn键结构是锌粉增强矿渣基地聚物基复合涂料与钢基体附着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枝状聚硅烷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顺点滴式”方法改进了单体合成,较原“全混式”提高了产率,降低了消耗;用Wurtz法以二氯硅烷和三氯硅烷为原料,经“预聚”和“混聚”二种方式合成了枝状聚硅烷。  相似文献   

13.
馆藏介绍     
1,美国涂料工业与涂料研究的新趋势2.粉末涂料在美国3.美国防火涂料近况4.粉末涂料的进展5.中国涂料工业的现代化进展6.新涂料用树脂的开发动向7.粉末涂料技术进展8.建筑涂料现状和发展趋势9耐热涂料及其发展动向10.快干涂料11.涂料的发花与浮色12.国外汽车耐石击涂料技术进展13.氟涂料与搪瓷结合技术14.我国多彩涂料的现状和发展15.w/w型多彩涂料16.高质量聚乙烯粉末涂料的研究片.用聚四氟乙烯制润滑涂料18.浅色导电粉末的研究”.常温自干型亚光涂料的研究20.新型水性厚浆防腐涂料21.聚醚矾防腐蚀涂料22.改性不饱和聚酷光固化涂料的研制23.…  相似文献   

14.
紫外光固化涂料抗氧阻聚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引入紫外光固化涂料的予聚体中“醚键”的吸氧机理,以及“醚键”的结构、含量对紫外光固化涂料抗氧阻聚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玻璃和聚合氯化铝分别与铝矾土和石英粉配制的涂料交替浸涂的新工艺,革除了自然干燥与化学硬化两道多次重复的工序,提高了制壳效率。 试制成功适用于交替硬化制壳工艺的酸性粘结剂——硅铝胶,采用硅铝胶代替聚合氯化铝配制的涂料交替浸涂的新工艺,进一步提高了型壳的湿态强度。 试验成功交替硬化微波说蜡制究新工艺,使制亮时间从两天缩短到两小时。  相似文献   

16.
“客家”是民系之一名称。“客家”、“民系”概念的界定都要借助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完成。在此基础上,本文回顾了中原汉民族南迁史和汉语方言地理格局的形成,并从对客家民系和其他民系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演替的比较入手,通过对客家民系宋元以来迁移情况及其他四大民系之互动关系的分析,认为宋元以来的客家迁移基本上属于经济性移民,是客家民系真正意义上的迁移,并据此把宋元以来的客家迁移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棚民经济型,二是农矿经济型,三是外向经济型,四是海外拓殖经济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寡毛纲正蚓科二属四种蚯蚓进行酯酶同工酶及体壁匀浆蛋白质研究,其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与体壁匀浆蛋白质都具有显著的种族特异性;血缘关系较近种的谱型差异较小;血缘关系较远种的谱型变化较大,因而,可以用它作为鉴别物种的又一指标。  相似文献   

18.
皖油九号系安徽省滁州市农科所用 自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5A与恢复 系R2C配制而成的早熟甘蓝型三系杂 交种。1994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 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安徽省“八五”科 技攻关新成果,被安徽省定为“九五”期 间重点推广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不久前发明了一种专门用于外科手术的“胶水”,它能把各种手术创口粘合起来,而不用传统的针缝。“胶水”是一种名叫聚氨基甲酸乙酯的无色透明液体,它被敷在创口2—5分钟后能迅速与动物体内的水和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创口粘合。使用这种“胶水”粘合创口不仅比针缝创口时间快,痛苦小,而且全愈后皮肤的疤痕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东营断陷盆地地层流体超压系统与油气运聚成藏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东营断陷盆地古近系发育的地层流体超压系统对油气运聚、成藏至关重要。以实测数据和用测井资料预测的地层流体压力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区内的地层流体压力系统特征,并将其分为上部常压、中部超压、下部常压3个压力系统。超压系统具有纵向分带、平面分区且复杂多变的特点,但在宏观上属于盆地级的“超压流体封存系统”。超压系统对油气运聚成藏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油源、产生运移动力和通道,并决定油气充注成藏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与盆内超压系统有关的油气成藏模式分为系统内、系统外和封隔层3种形式;超压系统内部的相对低压区及其上、下或侧向的泄压区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