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采用二维大变形热-力耦合有限元法分析了厚板轧制头部弯曲的现象,得到了不同的轧制线高度、摩擦状况、上下工作辊直径和上下工作辊转速时对厚板轧后头部弯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合适的轧制线高度范围是22-33 mm;采用下压法轧制时,合适的下工作辊直径与上工作辊直径差范围是0-20 mm.该结果可为厚板轧制过程参数的设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厚板轧制轧件头部弯曲模拟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建立中厚板轧制轧件头部弯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中厚板精轧过程上下辊转速比、压下率、来料厚度材质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并给出了轧件头部弯曲控制参数下辊转速比和压下率的最优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3.
中厚板轧制过程头部弯曲成因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中厚板轧机普遍存在的头部弯曲问题,通过对轧制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轧件上下表面温差和上下辊辊径比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规律,建立轧件头部弯曲曲率、轧机上下辊辊径比和轧件上下表面温差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根据轧制参数预测轧件弯曲曲率,为现场配辊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一种采用CCD摄像机测量轧件弯曲曲率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中厚板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连续生产效率的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因素:轧件温度分布、压下量、轧制线不同高度与辊径等进行分析,并对各因素控制对比进行分析,确定对轧机上、下轧辊的转速差进行控制的方法,实现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在线调整.  相似文献   

5.
肖水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0):2320-2323
采用均匀试验法对板带轧制头部弯曲的七种影响因素:轧件上下表面温差、轧件初始厚度、导入角、上下辊直径比、上下辊速比、压下率以及上下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系数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分析获得了各影响因素重要性大小排序,并且得到了各影响因素的最优水平。数值模拟试验表明均匀试验法使试验次数大为减少,对提高工程试验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厚板轧制过程中轧件头部翘曲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厚板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连续生产效率的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因素:轧件温度分布、压下量、轧制线不同高度与辊径等进行分析,并对各因素控制对比进行分析,确定对轧机上、下轧辊的转速差进行控制的方法,实现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在线调整。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轻轧件头部翘曲给轧制过程带来的影响,根据现场轧制工艺,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三维非对称轧制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热轧板带钢生产过程中轧件头部翘曲的产生机理,并研究了不同轧制工艺下的辊速比、上下表面温差、不同摩擦系数对轧件头部翘曲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压下量的增大,轧件头部翘曲量的增大趋势减缓,采用不同的配辊方案(异径比)可控制其头部翘曲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多道次立-平辊轧制轧件角部金属流动状态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和几何模型更新方法对平立辊、内导角半径50 mm孔型辊8、0 mm孔型辊三种情况下,多道次立-平辊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三种立辊情况下,轧件角部金属的流动情况.得出在既定轧制规程下,采用平立辊时,轧件角部金属被翻边至轧件水平面上;采用孔型立辊时,轧件角部金属保留在轧件水平面与侧面的交线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差动咬入法"控制中厚板轧制板头弯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中厚板轧制中板坯头部弯曲原因的基础上,介绍韶关钢铁集团公司二轧厂在板头弯曲控制中采用下辊电机启动时间早于上辊启动时间的“差动咬入法”。通过采用该方法,使板坯头部下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基本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中板轧制过程中抑制板坯弯曲的措施.在国内外首次应用上压法轧制来抑制 中板轧制过程中板坯生成的弯曲现象,从理论上建立了板坯上下表面温差与轧辊辊径差的关 系,为现场提供配辊原则.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弯辊力预设定模型的缺陷和带钢热连轧轧制特点,利用某钢铁公司1580mm热轧线生产数据,对精轧机组末机架进行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弯辊力预报模型研究.以大量实际数据作为神经网络训练输入,充分考虑了输入参数之间的影响作用,模型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其整体性能用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R评价.通过将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验证了模型的精度.研究发现,提出的弯辊力预测模型相比于传统模型可实现高度非线性拟合,适用于提高热轧带钢头部板形控制精度,为实际弯辊力设定提供指导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热轧窄带钢辊缝预设及头尾厚差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测的基础上得到了适于窄带热轧生产线的辊缝预报模型。经生产性试验表明,本研究给出的辊缝预设值与现场实测非常接近,将其作为控制窄带精度的手段,可取代目前对人工经验“试调”的依赖,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对轧件头尾厚度差的计算不但考虑了奥氏体再结晶软化程度对轧机负荷的影响,还考虑了轧辊弹性压扁与轧制压力的耦合对压力及辊缝的综合影响,从而显著提高了带钢头尾厚差的预报效果。这对控制带钢的通条尺寸、提高产品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外冷技术是实现铝材超薄快速铸轧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在铸轧过程中对铝板和辊套外表面进行强制冷却以达到提高系统的传热能力,增加铸轧速度,提高铝材质量的目的.作者在研究了铸轧过程传热模型和辊-板系统温度场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外冷板面和辊面对辊套和铝板的温度场及铸轧速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铸轧速度的提高,外冷板面对提高铸轧速度的影响逐步减少,而外冷辊面对提高铸轧速度的影响逐步增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外冷板面和外冷辊面对提高铸轧速度的作用机理不同,因此,应将辊面外冷作为外冷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采用高效外冷介质,合理设置外冷区间来满足超薄快速铸轧对外冷技术的要求.本研究对确定铝材铸轧过程中的外冷技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线高精度中厚板凸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普通中厚板四辊轧机,利用影响函数法分析了轧件宽度、轧制力、工作辊和支撑辊尺寸和弯辊力对有载轧辊凸度的影响,并根据大量计算数据进行回归,得出在线有载轧辊凸度计算模型·分析了轧件入口凸度对出口凸度的遗传效果,综合有载轧辊凸度模型和板凸度遗传系数模型得到在线板凸度计算模型·该模型合理地考虑了轧辊变形和轧件横向流动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出口板凸度的大小,计算精度高,是在线板形和板凸度控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冷轧机在轧制薄铝带时工作辊边部接触对辊系受力和铝带断面形状的影响,借鉴弹性悬臂梁法和影响函数法的处理思想,建立了适用于实际生产在线控制的铝冷轧机辊系变形模型,并对不同入口铝带厚度、弯辊力、工作辊的接触状态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工作辊边部接触力随入口厚度增加而增加、随弯辊力增加而减小;工作辊边部接触轧制时,轧机出口铝带凸度和横向厚差小于非边部接触轧制,有利于铝带边部减薄控制,但降低了铝轧机边部板型调控能力,在轧制中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6.
CVC四辊轧机工作辊抽动与工作辊弯辊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解耦,对实现理想的板带平直度控制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辊缝形状的解析分析,建立了一个明确表示工作辊抽动和弯辊作用的解析解耦模型,可用于CVC四辊轧机板形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