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于萍萍 《科技信息》2012,(33):I0170-I0170
约翰·巴思是一位典型的后现代作家。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巴思乐于借助新的形式技巧来重生文学创作形式的枯竭。《迷失在开心馆》作为他的后现代代表作之一,是他在这方面心血的结晶。本文就以下几个自我意识小说的主题角度对这部后现代自我意识小说进行了主题分析: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作者和读者的作用以及传统与原创的关系。这些主题不仅是自我意识小说的传统主题,同时也是在后现代语境下由一位后现代作家所做的“变形”或“演变”。  相似文献   

2.
《麦田里的守望者》引起争论的本质不在其语言,而是其表现的主题背后隐藏的实质,即一个16岁少年对主流文化的核心表现形式“美国梦”的彻底否定与反叛。尽管以前的评论者们“对小说的技巧及主题均感到不安”,然而激烈的争论多集中在它的语言。小说主题的革命性可以追溯至富兰克林——美国梦的创始者和爱德华兹以及稍后的梭罗。  相似文献   

3.
王悦  周志广 《科技信息》2008,(8):212-212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第一要素。虽然微型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没有力量与其他小说媲美,但它也要塑造人物,根据微型小说体微式短的特点,本文将从人物形态的类型、人物塑造所需环节及虚实结合的塑造方法来浅谈微型小说在刻画人物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我们阅读欣赏诗歌时必须足够关注的现象.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词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仅就其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都德小说《最后一课》的教学进入“高潮”,临下课小说集中语言、神态、动作各种描写塑造了韩麦儿先生高大的爱国形象。其中黑板上“法兰西万岁”的大字,直接歌颂了他的爱国情怀。而这直接揭示主题的“两个字”学生又易匆匆略过,因此我用慢镜头,故意在此放慢节奏。先是虚晃一枪:“同学们,师生分手,各奔东西,他们可能从此再不能相会。其惜别留恋之情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三国演义》的主题作了新的探讨,认为表现“天道循环”亦即“历史循环论”,这才是小说深层次的主题。文章认为,小说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展现主题的:1、以“点睛”之笔直接直扬“天道循环”;2、通过政权斗争的相似性表现“天道循环”;3、通过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表现“天道循环”。小说表现“天道循环”,意在警戒弑君篡位者、施暴行恶者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相似文献   

7.
《死者》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乔伊斯创作的“关键”。本文探讨了《死者》的思想内容,指出它的主题是“生活在别处”,并对小说的艺术技巧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兴”在先秦时提出,而后世解说纷繁。从《毛传》、《诗集传》所论,“兴”是一种形象化的结构章法。这种章法在历代诗词中被有限的继承,也在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中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9.
丰富的生活阅历为许行同志创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微型小说作品集《野玫瑰》,人物多姿多彩,题材丰富多样,主题深邃富有哲理,语言幽默泼辣、含蓄蕴藉,充满浓烈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0.
《高唐赋》三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高唐赋》中的神女当是炎帝季女瑶姬,是作者创造的喻指贤能之士的艺术形象,并以此表白自己效忠楚王的态度。赋中的“云雨”是对神女美丽形象的动态描写,喻指作者宋玉的德才之美。后来的小说语言以及现代辞书的解释,不符合本义。《高唐赋》的主题没有“讽谏”的意思。“讽一劝百”是汉赋的特点,不能以汉赋来框套战国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构思灯下读完《茶花赋》,掩卷而思,脑海里自然地浮起这样两句诗来——“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底祖国!”那是1922年闻一多先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写下的《忆菊》中的句子,我们用它来印证《茶花赋》的主题与构思. 《茶花赋》就是“祖国颂”,如同《忆菊》一样.闻一多当年用菊花来象征祖国,因为这是“骚人逸士的花”,因为它“有高超的历史”,有“逸雅的风格”.诗人所“托”之物、所“言”之志,烙印着二十年代的时代风貌,也跟他当时的思想状况、美学理想紧密相关.杨朔用“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来象征祖国的面貌特色,因为他置身于一个迥  相似文献   

12.
对《创业史》的评价,我们应该像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一样,不能因为作品的思想局限而否定它的艺术成就;在人物描写方面,《创业史》主要采用心理描写,而不是像赵树理那样在故事的发展中呈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了一个多彩的农民意识世界;在结构形态方面,《创业史》不是通过描写某一个人物的人生轨迹来表现主题的“时间”小说,而是通过描绘同一时空下几组人物思想意识的交锋来表现主题的“空间”小说,展现出了一个开阔的农民生活空间,开拓了“宏大叙事”的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文学创作最忌直奔主题,作为艺术中的珍品──微型小说更是如此。它的立意应该是精深的,运思应该是独到的。可以说,作者必须在“观察捕捉、提炼构思、角度新颖”上潜心经营,方能写出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14.
外交之术,贵在不定。外交策略,虚实术实为其首。《孙子兵法》十三篇,专有《虚实篇》论其详。孙子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是虚实术的核心。军事如此,外交亦然。外交斗争能“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这是常用的外交虚实术。17世纪时瑞典首相奥克生斯汀说,外交者。“将无作有,将有作无”,肯定不存在的事,否定已存在的事。赫鲁晓夫时,苏联的军力逊于美国,赫便动辄咆哮,时唱高调,甚至在联合国大会上用皮鞋敲打桌  相似文献   

15.
历来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也是东晋尚韵书风的代表作。“韵”最难讲,和谐、含蓄、清淡、风雅大致可以为之作注。“韵”和《兰亭序》都属于“优美”、“秀美”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6.
菲茨杰拉尔德的《The Great Gatsby》译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译为《灯绿梦渺》更能体现作品的主题。“了不起”这三个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意义,它向人们展示的是“迷恫一代”的风貌以及那个时代“美国梦”的破灭。这篇论文尝试着从当时的文化背景、小说的主题以及作品的写作技巧这三大块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相似文献   

17.
成语,简炼含蓄,警策动人,是创造形象,传神写照,表达感情的立体化语言珍品。列宁曾经指出;“常常有这样的成语,它能出人意料的恰当,表现出相当复杂现象的本质。”①历代语言大师,对成语都惜之如金,用之如磐。鲁迅先生的小说,博大宏深,贯古今而 缕中外。《呐喊》、《仿徨》共收二十五篇小说。其中“出人意料的恰当”的成语,比比皆是。笔者初步摘录,不下二百左右。“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个个成语,为“表现出相当复杂现象的本质”起了不可估量的艺术作用。把先生的小说比作千里茫茫的大海,凝聚着先生心血的个个成语,恰如海浪撞击而进溅出的浪花;把先生的小说比作深邃无垠的夜空,闪烁着先生智慧的个个成语,胜过熠熠发光,目不暇接的群星。遍览古今文苑,先生在小说中对成语的运用,可谓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相似文献   

18.
将作为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第二次高峰期的清末小说。仅用“谴责小说”来界定描述,有笼统简单之嫌,而将《孽海花》许为此类小说之代表作品也有商榷之必要。“谴责”只是一种“时期风格”,经过曾朴整理增撰后的作品,却在不失其时代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作为历史小说的特征。其立意重在纵向的历史画面而不是横向的社会图景,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强国六年的冬天”。笔者认为,这句话中的“这”应改作“那”。原因有二:从这两个指示代词的语法意义上讲,“这”是近指;“那”是远指,此其一,其二,从小说本身来看,“小事”的发生和小说的写作之间已有一段时间距离。所以应该用“那”而不宜用“这”。  相似文献   

20.
《绝秦书》用家族小说的框架来叙写1929年(民国十八年)发生在陕西的一场旱灾,与《温故一九四二》等其他写灾难的作品相比,《绝秦书》以家族小说模式叙写了灾难中人性的善良与崇高,这是它的特色,也是它的成功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