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水杉木材约含40%纤维素、31%木质素和25%半纤素。从水杉木材制备的综纤维素中可分出两种不同的高聚糖:一种为水溶性半乳糖基-葡萄甘露聚糖;另一种为碱溶性半乳糖基-葡萄甘露聚糖。前一种比旋光度为-9.1°,DP_n为86,糖基比为0.48:1:2;后种比旋光度为-23.4°,DP_n为112,糖基比为0.1:1:2.4。这两种高聚糖都是线型分子,主链都是由β-D-吡喃型葡萄糖基和β-D-吡喃型甘露糖基通过1→4苷键连接而成的,α-D-吡喃型半乳糖基则以侧链形式通过1→6苷链连接主链甘露糖基的C-6上。 与一般针叶材相比,水杉木材中水溶性半乳糖基-葡萄甘露聚糖的半乳糖基和甘露糖基都偏低,而在碱溶性的半乳糖基-葡萄甘露聚糖中,则甘露糖基偏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安徽产亚香棒虫草Cordyceps hawesii Gray)水溶性多糖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和部分性质。DEAE—纤维素分级洗脱和Sepharose6B柱层析、得到两个级份精糖Ch—1和Ch—2、凝胶过滤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测定,证明有良好的均一性。纸层析和硅胶薄板层析,表明他们均由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红外光谱分析和高碘酸氧化反应表明,这两种精糖可能是以(1→4)键为主链,含有(1←3)和(1→2)键,带有(1→6)键分枝的β—半乳甘露聚糖。  相似文献   

3.
从薯蓣块茎中分离所得的两种多糖PF-Ⅲ和PF-Ⅳ分别含有15.6%和8.3%的乙酰基团。二者与脱乙酰化的PF-Ⅲ和PF-Ⅳ的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结果对比,显示乙酰基的存在阻碍了高碘酸对(1→4)键的选择性氧化断裂,表明乙酰基的位置最可能在C-3位。PFⅢ-和PF-Ⅳ经过全甲基化的气相层析结果表明它们是一类以β-(1→4)为主要连接方式、β(1→3)为支链连接方式的甘露聚糖,二者(1→4)键与(1→3)键的比例分别为10:1和7.5:1。  相似文献   

4.
南欧紫荆萌发种子的提取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Bio-GelP-60和SephadexG-100柱层析,得到了酶活为98.6μ/mg的甘露聚糖酶。柱层析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表明其为均一性物质。南欧紫荆甘露聚糖酶由两个分子量为2万的相同亚基组成,可将以甘露聚糖为主链的多种半纤维素水解为含4~6个单糖残基的寡糖片断。它的最适pH为5,最适温度为37℃。Zn ̄2+对该酶活性有强烈的激活作用,Cu ̄2+和Mn ̄2+则为这种甘露聚糖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酶的活性明显地依赖于底物浓度,且只有一个活性中心。南欧紫荆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方式为专一性地内切水解以β-(1→4)键连接的甘露聚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啤酒酵母渣甘露聚糖氨基酸组份、毒性、生物活性等性质的研究.初步表明啤酒酵母渣甘露聚精蛋白部分是由17种氨基酸组成。急性毒性试验,给药后对试验动物观察一周不表现任何毒性。抗原性试验,以四种剂量的啤酒酵母渣甘露聚糖免疫BaIB/C小鼠制备抗血清,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测定,结果表明啤酒酵母渣甘露聚糖对小鼠抗原性为阴性反应.啤酒酵母渣甘露聚糖对环磷酰胺受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小鼠IgM生成的影响试验表明它有促进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水灌溉库拉索芦荟皮中性多糖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灌溉库拉索芦荟皮经无水乙醇浸泡、热水抽提、乙醇沉淀提取芦荟皮粗多糖,并用DEAE-纤维素分离纯化得到4种多糖,其中主要是皮中性多糖,用SephadexG-100进一步纯化得到SAPS-1.经Sepharose 4B、气相色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表明,SAPS-1是C-6部分被乙酰化的β-(1-4)-D-甘露聚糖,其分子量为40±2kDa.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名贵中药人参的根中分离纯化出人参果胶SB2-1,经高压液相色谱分析证明SB2-1为均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 000.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其单糖组成为GalA和Gal,物质的量比为3.43∶1.00.采用部分酸水解、果胶酶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和NMR分析等方法分析了SB2-1的结构,结果表明:SB2-1为少分枝结构,α(1→4)GalA构成主链的核心结构,(1→4)Gal位于主链的边缘,(1→4)GalA和(1→4)Gal在6-O处有分支,平均每20个己糖残基有1个分支,支链部分由(1→6)Gal和(1→3,6)Gal构成,末端残基为(1→)Gal,SB2-1中的主要糖苷键类型为α型.  相似文献   

8.
半乳甘露聚糖种子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半乳甘露聚糖种子胶的资源及分布、生物学功能,半乳甘露聚糖的合成代谢、积聚与转化,半乳甘露聚糖的精细结构及与性质的关系、胶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对种子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半乳甘露聚糖种子胶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废弃毕赤酵母甘露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NaOH浓度、时间、温度和毕赤酵母浓度对甘露聚糖提取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对影响甘露聚糖提取的这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毕赤酵母甘露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5%,时间2.5 h,温度80℃,毕赤酵母浓度12.5%.最佳工艺条件下,甘露聚糖的提取率约为4.4%.  相似文献   

10.
脱脂咖啡渣中甘露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D- 甘露糖为标准,DNS作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脱脂咖啡渣中甘露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它在492 nm 处有最大吸收峰,测定标准回收率高,相对误差小,重现性好.该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脱脂咖啡渣中甘露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从南沙参中提取水溶性多糖。酶法脱淀粉和果胶,Sevag法脱蛋白。经琼脂糖4B柱层折,酚硫酸法收集单一峰部分,经鉴定为单一物质。它的比旋度为[α]_D=-58.8。平均分子量20,000。其组成分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结构分析表明多糖链结构中主要连接键为α(1→3),但也具有α(1→6)和α(1→4)等连接键。  相似文献   

12.
中药党参的水提液经乙醇沉淀,酶法处理后,经Sevag法脱蛋白,对蒸馏水充分透析,经DEAE-SephadexA-50柱层析,得FP-l和FP-2两个多糖组分,二者产率比为l:3。FP-l和FP-2经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纸电泳,玻璃纤维纸高压电泳和凝胶柱层析都证明是一均一组分,经凝胶过滤法测得FP-l和FP-2的分子量分别为50万和2万左右。 FP-l和FP-2的旋光性均为正值,比旋度分别为210°和20.5°用Discher法测试表明,二者均含有糖醛酸。经纸层析,薄板单向层析,双向层析分析,FP-l含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FP-2含木糖、半乳糖醛酸和一未知糖。红外光谱,H-核磁共振测定结果表明,FP-1糖苷健构型为β-型,FP-2为α-型。 FP-1和FP-2经高碘酸氧化及Smith降解,表明FP-l以1→3连接键存在,而FP-2除了以l→3为主要连接方式,尚有少量的l→6和1→4键连接的分枝链。  相似文献   

13.
从玉竹中分离得水溶性玉竹多糖PW—Ⅰ和PW—Ⅱ,初步结构测定表明多糖链的连接方式主要为β-(1→2)。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野生树舌子实体经分离纯化获得另两个以甘露糖为主的多糖 F_B和 F_c。经超离心,电流泳 sepharose 4B 凝胶柱层析等检验.表明二者皆为均一多糖。经G.C..高碘酸氧化,Smith 降解,部份酸水解,甲基化分析,I.R,G·C-M.S 试验等表明:F_B 是由1→3甘露糖残基构成主链,分支点及分支比例均较大;F_c是由1→6和1→4甘露糖构成主链,分支较少。  相似文献   

15.
在拓扑群作用下的度量空间中研究了G-强链回归点集的拓扑结构和特征,得到G-强链回归点集的若干结论:(1)设(X, d)是紧致度量G-空间,G是紧致的拓扑群,f: X→X连续,则SCRG(f)是闭集; (2)设(X, d)是紧致度量G-空间,G是紧致的拓扑群,f: X→X同胚伪等价,则f(SCRG(f))=SCRG(f); (3)设(X, d)是紧致度量G-空间,f: X→X同胚伪等价且度量d对群G不变,则SCRG(f)=SCRG(f-1)。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 G+水平下研究了2,4,6-三((4-(4-羟乙氧基)苯亚甲胺基)苯乙烯基)均三嗪(BJZJSQ)分子的几何结构、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及热力学性质.结果显示;BJZJSQ分子中心的2,4,6-三苯乙烯基均三嗪几乎在一个平面,各支链中的乙氧基苯亚甲胺基构成另一个平面,整个分子呈现出三叶扇形结构;气相分子的最强吸收峰位于416 nm处,源于HOMO→ LUMO、HOMO-1 →LUMO及HOMO-2→LUMO+1的混合跃迁,溶剂极性使其红移12 ~ 15 nm,溶剂的极性不影响最强吸收峰的跃迁性质;在溶剂相,355 nm处的弱吸收峰对应S0→S8电子跃迁;在298.15 K、标准大气压下,BJZJSQ分子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分别为-2680.23和-1349.67kJ·mol-1.  相似文献   

17.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单、三重态CCl2与HNCS的反应机理.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反应物、中间体和过渡态进行了全几何参数优化;通过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方法确认了中间体和过渡态;并用CCSD(T)/6-311++G**//B3LYP/6-311++G**方法计算了各个驻点的单点能.结果表明,对于单、三重态CCl2与HNCS反应,共有4条可行的反应通道,且通道CCl2(S)+HNCS→IM1→TS1→IM2→HCN+CCl2S(P1)反应能垒最低,为该反应的主反应通道;单重态抽提亚氨基通道反应能垒也比较低,为主反应通道的竞争通道.可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子轨道(MO)和自然跃迁轨道(NTO)成分计算分子片段间的电荷转移. 先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CAM-B3LYP方法, 在6-31G(d)基组水平上优化隐式溶剂H2O下苏氨酸(Thr)分子的几何构型,  再在相同理论方法下进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电子激发计算, 给出隐式溶剂H2O下Thr分子体系电子激发过程中片段间电荷转移特征的对比结果. 结果表明: 在S1~S5激发态中, 仅S2中有一对MO32→MO33跃迁轨道占绝对优势, 可通过分析该轨道的成分讨论电荷转移; 其他激发态可通过NTO分析方法讨论电荷转移; S0向激发态S1,S3和S4电荷转移的主要贡献为NTO32→NTO33轨道, 与Hirshfeld和Becke方法的定性结果一致, 定量结果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白沙蒿籽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沙蒿籽为原料,经水提醇沉,酶法和Seveg法脱蛋白,乙醇分级沉淀,得到两种酸性多糖ASP1和ASP2.将ASP1和ASP2分别完全酸水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后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ASP1主要成分是木糖,含有少量葡萄糖和阿拉伯糖,数均分子量2.84×105,ASP2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甘露糖组成,摩尔比为2.1:1.3:1.0:1.4,数均分子量3.50×104,ASP1中糖苷键以1→3连接为主,ASP2中糖苷键以1→4连接为主,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光谱表明ASP1,ASP2中均含有糖醛酸为酸性多糖,且均含有α和β两种构型.  相似文献   

20.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6-311+G(2df,2p)//B3LYP/6-31G(d)对文献[1]提出的Titan大气中可能生成环氧乙烷的五个反应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和分析,发现:a)所有反应的反应焓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都小于零,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具有较大的自发反应趋势;在低温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数据显示反应在低温下正向进行的自发反应趋势更大。b)对比生成环氧乙烷的同素异构体:乙醛和乙烯醇的计算结果,可以预测到在Titan大气的低温环境中自然合成环氧乙烷是很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