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首位,已经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首位,已经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2012年,江苏省第三届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期间揭牌了5家国际合作载体(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分别是:牛津大学(常州)ISIS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英科技桥技  相似文献   

2.
正6月6日,在2020长三角一体化(网上)创新成果展开幕式上,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了《2020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报告。指数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总指数从2011年的100.00分(基期)增长至2019年的204.16分,较2011年翻一番。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稳步提升,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3.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宁生 《广东科技》2005,(10):101-102
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专业镇创新中心、公共实验室以及其它科技支撑平台)是优化和集成科技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广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同时又是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载体。区域创新平台的规模、结构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该区域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和潜力。  相似文献   

4.
贾淼  刘清娟 《创新科技》2019,19(2):68-72
本文在构建创新指标评价体系时,借鉴其他专家学者的做法,充分考虑了影响创新发展的各种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2003—2016年江苏省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并提出促进江苏省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市)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相对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具有完整的一、二、三产业部门,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创新型县(市)的建设也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国内现有创新评价指标研究的经验,结合我国基层政府考核指标,在我国现有统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苏省苏南地区14个县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为基层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创新活动、创新组织和创新资源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确保"十二五"末江苏省建成创新型省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2012年,全省知识产权系统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以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型安徽建设为主线,创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坚持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的方针,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显示,2012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上升6个位次,由2011年的第15名跃居第9名,居中部第一,是全国排名提升最多的省份,也是一、专利创造助力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7年以来,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0年列全国第5位,居全国前列。本文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6》的数据为基础,把浙江的主要指标数据与江苏、广东、山东等创新先进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梳理浙江区域创新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区域创新模型的基础上,将来自区域外部影响的空间邻居效应视为区域创新的重要影响要素,并利用2001—2008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科研资金投入、科研人员水平的提高以及创新环境对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区域创新的空间邻居效应确实存在,即周边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对本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各地区应当加强区域协同,形成区域创新联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关系资本、创新网络联结机制、主体创新能力等观念,探讨了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绩效的问题。以江苏省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为对象进行实证,得出了“以往的合作经验、宏微观关系资本形成因素有助于区域创新网络主体间关系、互动、协同等网络联结机制的建立,进而提升创新绩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有效地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是制定高质量决策部署的基础,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熵值法与TOPSIS法的结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创新经济绩效5个方面对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开展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逐年提高,其中,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在逐渐提升,但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出现波动,在2014年出现下降的状态。为进一步提升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提出了完善多元化的区域创新投入体系,建立完善的人才吸引、培育和保障体系,构建高效的区域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和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字     
《科技潮》2012,(3)
4595 2011年,丰台区域创新能力再度提升,创新成果大幅增加。全年专利申请数量达到4594件,比上年大幅增长45.5%;专利授权数量达到2496件,比上年增长35.3%。  相似文献   

12.
刘慧 《创新科技》2019,19(1):14-18
区域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创新实力,带动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建立评价体系分析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通过研究区域创新理论,本文从投入能力、创新环境、管理能力和创新产出等方面选取了几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对河南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郑州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加大创新投入、建立健全创新环境、优化管理体系、提高创新产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支持能力五个维度.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辽宁2001-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总结了辽宁近几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0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在京发布,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三年居首位。为帮助广大读者读懂报告中各评价指标的内涵、意义,以及这些指标的趋势、走向反映出我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水平和不足,本刊邀请了连续20年跟踪调查区域创新能力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柳卸林教授课题组,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对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解读,并提出新形势下广东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联结关系以及创新环境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我国2009—2012年30个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同时,采用超效率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根据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的协调性和关联性发现,我国各省市可划分为高水平创新协调型、低水平创新协调型、高水平创新失调型、低水平创新失调型,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效率的关联性最大,企业创新能力对创新效率的影响逐渐超过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作为集聚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的主要区域,其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地区比较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山东省特点建立了山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实力、创新潜力和创新综合实力三个方面对2016年山东省17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东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依旧处于领先水平,中部地区发展平稳,西部创新基础薄弱但发展潜力巨大。最后,针对各市创新能力提升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近日正式发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报告显示,2012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上升6个名次,由2011年的第15名跃居第9名,居中部第一。《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连续13年推出,旨在对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做一个客观、动态和全面的评价。该报告通过大量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湖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根据2017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的结果,对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知,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中企业创新能力优势明显,知识创造和知识获取能力成为创新短板,创新绩效停滞不前。对此,本文结合湖南省实际发展情况,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科技》2010,(3):F0004-F0004
<正>据科技部2009年公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创新的经济绩效和企业创新能力等分指标位居全国第一。2009年广东新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对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区域,推动地方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确立了"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区域发展和行业建设"的服务面向定位,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自发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推动学校快速、和谐发展的同时,成为了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