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扬子板块俯冲、断离的地震层析成象证据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根据三维P波速度层析成象结果,在大别-苏鲁造山带的莫霍面之下发现了古俯冲板块的踪迹。综合地质学和年代学研究成果推测,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于华北板块之下,并在170-200km的深度上发生了板块断离,年代大约为200-190Ma,这是板块断离是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主导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长白山火山的起源: 地震层析成像证据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赵大鹏  雷建设  唐荣余 《科学通报》2004,49(14):1439-1446
利用中国东北长白山附近的19个临时地震台站和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的3个台站所记录到的高精度远震P波到时资料, 对长白山及邻近地区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 长白山火山区的地壳上地幔中存在显著的低速异常, 而且该低速异常深达400 km左右、宽约200 km; 在地幔转换带及下地幔中存在高速异常. 这一结构特征与全球地震层析成像结果相同. 本文认为, 长白山火山并非如夏威夷那样的板内热点火山, 而是与太平洋板块的深俯冲及其在东亚地幔转换带中的滞留、脱水等过程密切相关的一种弧后板内火山.  相似文献   

3.
张也  黄宝春  赵千 《科学通报》2019,64(21):2225-2244
白垩纪期间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块与印度克拉通之间的构造关系,是正确认识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简称印欧碰撞)模式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特提斯喜马拉雅东部浪卡子县工布学乡下白垩统桑秀组岩石的系统古地磁学和年代学研究,结合早白垩世冈瓦纳大陆的重建和印度板块白垩纪的运动轨迹,在对比分析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块早白垩世以来古地磁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印欧初始碰撞前存在一个刚性/准刚性的大印度板块,印欧碰撞仍为经典的陆陆碰撞.首先,对采样剖面顶部砂岩和底部安山岩的U-Pb锆石年代学研究限定了桑秀组火山岩的喷发年龄为早白垩世的~134 Ma.其次,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携带高温(高场)特征剩磁分量的主要磁性载体为磁铁矿和钛磁铁矿;进一步古地磁测试分析在采样剖面褶皱两翼共23个采点中获得了可靠的特征剩磁组分,经相邻熔岩流古地磁方向去重检验后的特征剩磁平均方向和对应古地磁极位置分别为D*/I*=308.7°/-57.6°, k=29.5,α95=8.5°(N=11)和6.3°N,308.6°E(A95=9.1°).特征剩磁分量在99%置信水平上通过了褶皱检验和地球磁场长期变模型的检验,指示其为早白垩世末期区域褶皱形成之前获得的剩磁组分,并有效地平均掉了古地球磁场的长期变化.因此,该特征剩磁组分很可能代表了桑秀组火山岩形成时获得的原生剩磁.结果表明,早白垩世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块的观测古纬度和古磁偏角与由同时期印度板块古地磁参考极计算获得的期望古纬度和古磁偏角完全一致,指示藏南桑秀组火山岩形成时期特提斯喜马拉雅与印度克拉通之间具有刚性/准刚性板块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地震防灾应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本,虽然国土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的约1/400,但是从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来看,是一个地震、台风、暴雨、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容易发生的国家。日本列岛的附近有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北美板块、欧亚大陆板块。列岛正好位于这世界4大板块的活动地带。太平洋板块和非律宾海板块向北美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下面俯冲挤压,形成由5大岛弧(弧形状列岛)和5大深深的海沟构  相似文献   

5.
王谦身 《科学通报》1992,37(22):2065-2065
如何有效地验证应用地震层析成象方法得到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可靠性和充分利用地震层析成象的结果,则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的重力分层异常图方法,既给出地球内部介质的分层重力效应,又对地震层析研究结果进行了有效地验证。本文用该方法对中国大陆的资料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