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 ,以女性特有的笔触 ,在其诗中浸入中国文化的玉乳琼浆。对她诗歌英译的探讨 ,足见薛涛诗中中国文化的涓涓细流已经或将会怎样渗入译语国家。她诗中的“同心结”、“合欢扇”等文化内涵以及她的“松花笺”、薛涛井等所富含的文化魅力无不让译诗读者倾倒。薛涛诗英译能促进中国文化快速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张明同志认为,薛涛的《西岩》诗证明李白确实到过万县并登过西岩。他的说法是有根据的.“骑鲸客”指李白,在杜甫、贯休等人的作品中都有反映。诗题“西岩”当指万县之西岩,亦即今之万县太白岩。因为简阳、资中等地的西岩李白都未曾游览过。从《西岩》诗中的“如雨声中停去马,夕阳影星乱鸣蜩”看,《西岩》诗还可能与《九日遇雨二首》是同一天作的。  相似文献   

3.
曹丕的诗歌根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及近人丁福保所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所收,大约三十三题四十五首,其中乐府诗十七题二十四首,徒诗十六题二十一首。若以题旨分类,四十五首约可分为:游乐宴饮诗十一首,言情诗十四首,从军诗六首,游子诗四首,政论咏史诗五首,其他如祝寿、悼父、游仙等五首。可见仅游乐宴饮诗和言情诗占全部诗作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4.
关于陶渊明《赠长沙公并序》一诗的写作时间,前人考订有误。正确的应是作者晋孝武帝太元十八癸已(公元393年)作者任江州祭酒之时,年29岁。诗中的“长沙公”亦非陶延寿,而应为延寿之父陶绰之。  相似文献   

5.
姜楠 《科技资讯》2006,(6):152-153
本文从薛涛被沦为歌妓的悲惨遭遇、终身渴求却未如愿以偿的爱情两个主要方面来探求薛涛诗歌中悲凉格调的成因。从而展现这位走进男性世界的女诗人与传统女性迥然不同的生活道路与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6.
几千年前,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其意是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  相似文献   

7.
薛涛诗作中存在着丰富的植物意象,其作为诗人思想情感表达的载体,具有深刻的意义。薛诗中的植物意象具有较为明显的审美意蕴,它们将诗人难以名状的或不便于直白表露的情绪具体化、固定化、外显化,从而使得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薛涛真实的心理活动和作品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8.
许浑是晚唐杰出诗人,他曾备受赞誉,也备受贬毁.誉者称其为“李杜之后当学者”,贬者斥其诗为“不如不做”.历代形成的丁卯诗优劣之争是晚唐诗歌研究中应给予充分注意的现象.近些年学术界对许浑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其家世生平、艺术成就、诗格气体诸问题的讨论尚须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诗"与"画"关系的研究,可以分为否定者和肯定者两个派别。否定者认为,诗的表现力远比画强,所以"诗中有画"这样的说法欠妥;肯定者认为,画的表现力与诗相当,这在中国诗与中国画关系中更是如此,所以,"诗中有画"是不可轻易否定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0.
薛涛是中唐著名女冠诗人,和李冶、鱼玄机并称“女冠三杰”。从史料梳理分析角度,对薛涛零碎史料和诗集版本、身世及分期、诗歌思想内容、诗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勾勒出这位中唐女诗人的大体生活与诗歌艺术风貌,为女冠文学研究作一点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史书已经载明,张良是韩国“城父”人。但在战国时期,曾经有东、西两个“城父”。东“城父”在今安徽亳县东南,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宋、陈;西“城父”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战国时属韩。韩人张良籍贯,理应在西“城父”。石油大学余世诚教授撰文提出:“西‘城父’”不是在今河南省郏县、宝丰的古‘城父’地区,而是在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古‘城父’地区,即张得乡。”而从史书记载,方志编纂,辞书注释,历史遗迹,地理条件等五个方面考察,古“城父”县治所在之地,不是在“禹州之古‘城父’地区,即张得乡”,而是在今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  相似文献   

12.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这种另类禅诗,却从正面直接揭示了王维的复杂心理世界。它的风格很近似于白居易的宗教诗风格,这是王维诗作当中并不常见的。王维既不是"诗家佛陀",也不是"诗家菩提",而是一个普通的"学佛者",他的一生都没能解脱,他只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情怀的儒士文人。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诗是以科学性为内涵,诗的灵感为契机的文学样式。科学诗的创作,来源于科技腾飞的时代现实,取决于诗作者对科技景观的洞察和理解。科学的意识,科学的素养,美的感受凝缩力,构成科学诗作者不断创新的契机。科学诗,是科学与文艺联姻的产儿。  相似文献   

14.
寒山诗风格独特,有"寒山体"之称.唐五代以采,虽未入主流诗坛,但在儒林文苑中,拟、效、和之者,代不乏人.直至20世纪,寒山及其诗歌的研究日盛.同时,在佛门丛林中,寒山及其诗偈,代有传灯,其诗歌所蕴含的诗禅佛韵对我国文苑和丛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闽地开发较晚,但在五代至北宋初即已有蔡元鼎这样的《诗》学专家.至朱子兴学闽地,其所著《诗集传》在闽地影响深远.受其影响,闽地治《诗》者代有人出.黄道周浸淫于具有浓郁《诗》学氛围的闽南,一生治《诗》不辍.黄道周《诗》学著述散佚严重,但经过爬梳剔挟,还是可以发现其有大量的《诗经》学文献存世.梳理闽地《诗经》学传统以及黄道周的《诗经》学研究,可以引起学界对黄道周乃至闽地《诗经》学的关注和研究,以充分揭示其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往对《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以论《诗》、解《诗》材料为基本素材。而有关《诗》的编纂、传习、应用情况的记述,由于其主旨都不在于思想的阐发,因而多被作为辅助性材料来使用。在这种认识下,先秦时期可供思想研究的《诗》学材料十分有限。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从赋《诗》、引《诗》的记载中分析、把握用《诗》者对《诗》的理解。此外,《诗》学思想的表达也并不局限于对《诗》的理解。引《诗》可以作为一种思想的纽带,将引《诗》所佐证的思想观念联结在一起,并由此组织起一个自由的《诗》学义理空间。引《诗》条目的组织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独立的篇章中自由地表达其对社会秩序与价值的见解。这构成了《诗》学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严羽的《沧浪诗话》产生过十分广泛的影响,但是也引起了极为分歧的评价。攻之者指责它“瞽说以欺诳天下后生”,“不通之甚”;赞之者却称它为“无上之妙法”,“论诗者无以易此”。异说纷纷,眩人耳目。 《沧浪诗话·诗辨》说:“诗有别材,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  相似文献   

18.
山水田园诗,是唐代诗林艺海中的珍品,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乐于吟哦咪诵。但在历代诗评中,对这类诗的评价总是囿于山水之乐、田园之趣者为多,较少深入发掘诗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愫。就这一问题,本文试作如下探索。唐代诗人的山水诗,不仅描绘了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而且寄情山水,从多方面表达了作者忆昔感今、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爱国胸襟。《历代山水诗选》的编者(朱安群、郭记宝)说:“山水诗,顾名思义,是描绘山容水态的诗,但这是狭义的理解。广  相似文献   

19.
读秦妇吟     
戊辰之春俞平伯君为寅恪写意端已秦妇吟卷子,张於屋壁,八年以来,课业馀暇,偶一讽咏,辄苦不解,虽於一二字句稍有所校释,然皆琐细无关宏旨,独端已此诗所述从长安至洛阳及从洛阳东奔之路程本写当日人民避难之惨状,而其晚年所以讳言此诗之由实系於诗中所述从长安达洛阳一段经过,此点为近日论此诗者所未详,遂不自量,欲有所妄说。至诗中字句之甚不可解及时贤之说之殊可疑者,亦略申鄙见,附缀於後,兹请先言从洛阳东奔之路程,此段经过惜未得确知,是以於端己南游事迹不能有所考见,但依地理系统以为推证,亦有裨於明瞭当日徐淮军事之情势及诗中文句之校…  相似文献   

20.
包世臣泾县人。家境虽贫,父却文雄郡邑。世臣幼时饱学经史,“资质绝人”。中举后,在赈灾、咨政、知县中均多有建树。包世臣在经济上重农,文学上否道,书法上博学兼采,自成一家。此外在诗、文、赋诸方面,世臣亦有不凡之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