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把YG8电极材料沉积在铸钢轧辊材料上,制备了WC沉积涂层,研究了其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 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W2C和Fe7W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具有纳米颗粒尺寸的Fe7W6、W2C等硬质相弥散分布于沉积层中;沉积层的平均硬度为1 331 HV;沉积层较铸钢轧辊的磨损性能提高了2.3倍;沉积层的磨损机理以疲劳磨损为主,细小的弥散分布的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及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火花强化技术对煤油环境的45钢表面沉积单晶硅,制备出了铁基非晶合金涂层.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分析仪等检测手段对表面强化层成分、形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非晶层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在磨损试验机上对材料的耐磨性进行了测试,并对试样的磨损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化层是反应涂层,涂层厚度不均匀,但涂层与基体实现了冶金结合;强化层表面为非晶层,组织致密、均匀,在与基体交接的区域出现柱状晶;45钢表面沉积层耐磨性明显高于未加工45钢基体. 相似文献
3.
等离子涂层摩擦磨损性能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i60、Al2O3+40%TiO2及Ni/Al2O3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T10钢的耐磨性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涂层的磨损机制.实验表明,Ni60涂层耐磨性最好,在低载荷下,涂层失效是由表面接触疲劳引起的;在高载荷下,由于涂层颗粒剥落产生了磨粒磨损.Al2O3+40%TiO2涂层由于陶瓷脆性大,在磨损过程中产生脆断,并且随脆性增加,由脆断引起的磨损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室温下对二氧化钛涂层/GCr15钢、20Cr钢/GCr15钢进行了油润滑情况下的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速度、载荷等外部因素对摩擦系数、磨损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的显微硬度(HV)基本维持在685,气孔率很低,具有较高的致密性和较好的加工性能,可以更好地满足耐磨工艺的需要;TiO2涂层/GCr15钢摩擦副在试验条件下抗磨损性能优于20Cr钢/GCr15钢.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WC-12Co和Cu180粉末选为案例对象,采用当前颇受业界人士推崇与青睐的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取涂层,在此基础上,选用HW-T6000型设备进行表面粗糙度测量,并采用科研学者们最新推出的高精度、高性能MM-200型试验机进行磨损试验,最后借助专业的显微镜设备对含有铜粉的涂层的磨痕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旨在从源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Ni60、Al2O3 40%TiO2及Ni/Al2O3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T10钢的耐磨性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涂层的磨损机制,实验表明,Ni60涂层耐磨性最好,在低载荷下,涂层失效是由表面接触疲劳引起的,在高载荷下,由于涂层颗粒剥落产生了磨粒磨损,Al2O3 40%TiO2涂层由于陶瓷脆性大,在磨损过程中产生脆断,并且随脆性增加,由脆断引起的磨损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P92耐热钢表面沉积Ni-Cr-Fe合金涂层,研究其在750℃下的抗氧化性能.采用显微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涂层和基体材料的硬度、氧化后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工艺可获得连续、致密、无裂纹和孔洞的涂层.涂层在750℃下循环氧化100 h后未发生剥落,氧化增重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膜主要由Cr_2O_3、NiCr_2O_4相组成.基体材料前8 h氧化增重符合直线规律,后期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速率常数是涂层的2.6倍.涂层相比于基体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弧离子镀与磁控溅射结合工艺在20Cr13表面分别制备CrN、TiN、TiAlCrN3种PVD涂层,研究3种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各类涂层均能提升基材性能,其中TiAlCrN涂层试样硬度较高(67 845 N/mm2),CrN涂层试样薄膜结合力较高(30 N)、表面质量较优,TiN涂层试样对比另外两种涂层试样性能较差。TiAlCrN涂层试样摩擦因数较高(0.619),其硬度高、结合力好、耐磨损能力较强。在摩擦磨损试验中TiAlCrN涂层与CrN涂层表面所形成的耐磨、抛光作用的氧化膜增强了基底耐磨性能。综合考虑,TiAlCrN涂层为转子表面理想耐磨涂层。 相似文献
9.
脉冲电沉积Ni-W合金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W合金镀层,观察了该镀层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行为,探讨了该合金镀层的摩擦磨损机理,并与45钢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Ni-W合金镀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铝制发动机缸体内壁喷涂铁基减摩涂层代替在其内嵌套铸铁缸套,是实现汽车发动机缸体轻量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采用两种铁基合金制作铝制缸体内壁的减摩涂层,在干摩擦、浸油条件下分别进行磨损实验,并与耐磨性较好灰铸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干摩擦时金属氧化物的润滑效果较石墨差,而油液润滑条件下涂层耐磨性均优于灰铸。观察涂层发现其主要由扁平化粒子堆叠而成,粒子之间夹杂着带状氧化物,还存在一些未熔颗粒、孔隙,表明涂层的孔隙结构的储油效应和表面氧化物起到了明显的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提高20Cr13不锈钢的表面性能,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基体表面制备M2铁基和Ni60A镍基合金熔覆层;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对两种熔覆层进行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电化学腐蚀性能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铁基、镍基熔覆层与基体结合界面均有明显的白亮带,无气孔、裂纹等缺陷;铁基涂层微观组织主要由等轴晶和胞状晶组成,镍基涂层微观组织主要由和树枝晶组成;铁基涂层的显微硬度为5417 HV,镍基涂层的显微硬度为5923 HV,约为基体显微硬度(2207 HV)的2~3倍;铁基、镍基涂层均与20Cr13钢基体表面形成了较好的冶金结合,二者表面硬度均有了有显著提升,在熔覆区采用Ni60A镍基材料时的显微硬度要比采用M2铁基材料时的显微硬度高,而在热影响区部位两者显微硬度相差不大;铁基涂层的自腐蚀电位(-021 V)略高于镍基涂层的自腐蚀电位(-023 V),铁基涂层的耐腐蚀性优于镍基涂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干摩擦及低粘度润滑两种条件下的滑动磨损试验结果。当摩擦速度为0.2~1.0m/s,载荷为50~100N时,干摩擦呈现出粘着磨损机制,摩擦配偶对Cr12MOV钢的比磨损显示出显著的影响;而低粘度润滑条件下的低速磨损主要是磨粒磨损机制,摩擦配偶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3.
表面纳米化对高锰钢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传统的喷丸技术,在高锰钢表面制备出了具有纳米晶结构特征的表层,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表面纳米晶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喷丸处理试样的表层晶粒细化至纳米量级,喷丸60min试样的表面晶粒尺寸约为3~8nm.随着喷丸处理时间的增加,试样表面硬度增加,晶粒尺寸减小.利用三体磨料磨损试验机检验了喷丸处理前、后试样的磨料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喷丸时间为2~30min时,试样的耐磨性随着喷丸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喷丸30min试样的耐磨性提高了72%;过长的喷丸时间导致试样产生微裂纹而使耐磨性下降.晶粒细化和硬度提高使磨损机理发生改变,未喷丸处理试样的磨损主要为微观切削,而喷丸处理试样的磨损主要为疲劳剥落,磨损机理的改变使材料的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DLC多层膜对9Cr18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PSII)技术在9Cr18不锈钢基体上制备类金刚石碳膜(DLC)多层膜,比较了该多层膜与N注入层对基体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N后,改性层内形成了CrN,Cr2N和Fe3N等氮化物相;PSII技术能够提高9Cr18不锈钢的抗微动磨损性能,实验所制备的DLC多层膜比N注入层具有更好的抗微动磨损性,这与最外层LDC膜的高硬度和低摩擦系数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20钢表面用激光束熔覆了TiC颗粒与Fe基自熔合金复合耐磨涂层。对涂层的组织、化学成分、硬度及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熔覆层主要由γ-Fe,α-Fe(马氏体)和TiC颗粒组成。为获得平整而无裂纹的表面复合涂层,随预涂覆层的TiC量的增加,所需激光能量密度提高,复合涂层的硬度及耐磨性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Cr12钢深冷处理后力学性能变化做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Cr12钢的硬度与耐磨性.而Cr12钢淬火回火后再进行深冷处理可使冲击韧性提高.同时,淬火加热温度对深冷处理效果亦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振动式电脉冲沉积装置在Cr5Mo钢表面沉积了厚度达100μm的铝化物微晶涂层.在沉积涂层的过程中,铝电极与工件瞬时接触放电,产生很高的温度,形成了铁铝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电极瞬时分离,涂层迅速冷却,获得了微晶结构,而且涂层与基体具有冶金结合.600℃空气中氧化200h,600℃流动的99.98%SO2气氛中硫化50h的实验结果和SEM,XRD分析结果表明,沉积铝化物微晶涂层后Cr5Mo钢的抗氧化、硫化性能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焊接面组织超细化的40Cr/Cr12MoV超塑固态焊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了结构钢与工具钢待焊接区表面高频淬火后超塑焊接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并对接头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试验表明,焊接区局部高频淬火后的结构钢与工具钢,在t0=10min、σ0=56.6MPa、 ε0=1.5×10-2min-1、θ=800℃、t=3.5min的压接条件下可实现良好的固态焊接,其接头强度达到40Cr母材强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SFPB)对40Cr调质钢进行表面纳米晶结构制备,并利用TEM、XRD、GX-71型金相显微镜和TuKON2100显缈维氏硬度计等对表面纳米层的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SFPB表面处理后,在40Cr调质钢表面晶粒细化,形成了随机取向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纳米晶粒,晶粒尺寸达到10nm,纳米层厚度为40μm;纳米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增加而增大,纳米化主要是位错运动的结果;经SFPB处理后表层的显微硬度提高到526HV,且随着深度的增加硬度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20.
使用CMD-AS1620型电弧喷涂设备,以低碳钢为基材,选用1Cr13、3Cr13两种不锈钢丝材为电弧喷涂材料制备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涂层,对比了不同材料、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的电弧喷涂涂层的组织和性能,通过实验分析了工艺参数对Cr13型不锈钢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构表明:采用低的喷涂电压、大的喷涂电流、近的喷涂距离和低的喷涂压力,可以减少涂层中的氧化物、降低孔隙率,控制涂层的碳元素烧损,得到致密的高硬度的涂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