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国内外工作的各个战线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伟大的胜利。这是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阔步前进,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十五年;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不息,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的十五年。十五年来,在国际事务中,我国所实行的对外政策的总路线是: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下,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之间的友好互助合作关系;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争取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支援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我们坚持不渝地贯彻这条总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对于全世界人民争取世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核心,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也是我们胜利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实践证明,只有彻底废除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消除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民族之间的团结才有可能实现.在今天,只有逐步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促进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和繁荣,才能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各民族不分大小,都处于同等地位,不享有任何特权,不存在压迫和剥削的互相关系,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一基本原则来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远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  相似文献   

3.
1937年——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形成了全民族的全面抗战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历尽艰难险阻,发扬高度的爱国精神,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就是中华民族团结战斗的胜利,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一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强调指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要让所有的兄弟民族地方、区域自治地方,都现代化……我们不能使落后的地方永远落后下去。如果让落后的地方永远落后下去,这就是不平等,就是错误”。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缩小和直至消除民族问题事实上的不平等,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列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点。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这更是重点的重点。国家需要现代化,少数民族更需要现代化。如无少数民族地区这一局部的现代化,国家这个整体的现代化也难以实现。周恩来同志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曾经说过:“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要让所有的兄弟民族地方、区域自治地方,都现代化。……我们不能使落后的地方永远落后下去。如果让落后  相似文献   

6.
《世界知识》2006年第二期刊登:“谁是第五类人”和“我们应当反思什么”。这二篇文章读后感慨殊深。我想,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真正要反思的是有没有伟大的民族复兴精神,能不能奋发图强,使国家人民尽快富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真理,软弱也要受人欺侮。不能说我们现在还未赶上  相似文献   

7.
一 1956年是亚非民族独立运动巨大发展的一年。帝国主义的威势已经空前地低落,殖民体系已进一步瓦解了。亚非集团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呼声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突出地表现在对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国有化上的埃及保卫民族主权的斗争更把这个运动推向最高潮。今天的国际形势完全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首先,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它们的日益强大和对民族独立运动的同情和支持,是这一运动发展和胜利的重要因素。其次,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备战政策日益不得人心,和平共处的思想受到愈来愈多的国家和人民的拥护,这种情况显然有助于被压迫民族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安全学是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是国家生存发展和维护主权的前提。国家安全分对内和对外两个职能:对内是保护国家内部的安定和团结;对外是保障国家免受外来的入侵,从而保持国家独立。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主权地位的不动摇,是国家安全最根本价值的体现。国家安全的提法由来已久,但对于每个国家都有自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一神圣的抗战伟业中,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巨大凝聚力,而这一凝聚力的源泉来自伟大的爱国主义,它是抗日战争能够持久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100多年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931年到1945年的十四年间,特别是1937年以后的八年间,中华民族决死抗战,以无比英勇坚韧的精神,无比惨烈悲壮的牺牲,最终彻底战胜了侵略恶魔。以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为标志,中国摆脱了危亡,摆脱了被强加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迈出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一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8年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作出的重大牺牲、取得的成功经验、熔铸的光荣传统,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留下了深沉的历史思考,值得永远珍惜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在伟大的反对日寇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抗日战争中,湖南人民积极宣传抗战、支援抗战、献身抗战、决策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中国是女性的新时代,女性的觉醒、奋斗与解放不仅与女性自身相关,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解放。20世纪女性创作的革命战争小说,正是根源于女性独特体验对女性通过战争解放自我和参与整个民族解放进程的记载,和男性同类题材创作相比,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曾经特别强调民族的“想象”品质,强调先有想象,后有国家;先有想象,后有民族。在一个国家危亡的时代,当先驱者重新建构现代的民族国家时,女性问题往往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由此导致的另一种结果是: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一面往往被忽略,而其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公共性一面则被凸显出来和刻意强调。《新青年》中的“女子问题”讨论,男性论者更多地申述民族自强、国家独立对于女性的要求,彰显女性意识与国家思想相交融的一面。女性成为在场的缺席者,导致女性身体解放的私人性的一面被遮蔽。  相似文献   

14.
动漫创作的民族化及艺术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动漫艺术创作有过辉煌的历程,但现阶段已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要摆脱当前国产动漫创作存在的困境。必须走民族化的艺术创作道路。中国动漫创作只有充分发掘利用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因子,从民族化题材和美学元素,民族精神和气质,民族化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等诸要素入手,并对此诸要素全面挖掘,充分整合,大胆创新,才能真正张扬民族化动漫的个性并焕发其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民族自决理论在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关于民族自决权的争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尽管今天某些人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号,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但我们并不需要对这一话题讳莫如深,而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其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揭示其内涵和适用条件,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实质,进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提倡民族自决到建国之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这将有力地驳斥民族分裂势力对民族自决原则的种种歪曲和误读.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孙子兵法》中的庙算、正奇、五事和全胜等重要思想对当今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将之应用于英语教学中,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沙会战的胜利使得日军的侵略气焰严重受挫,其在华兵力不仅很大程度上被削弱,而且无法与德意法西斯形成合力称霸世界。会战的胜利不仅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力量与信心,为中国赢得了相应的国际地位;而且鼓舞了盟军的御敌士气,并牢牢地钳制了在华日军,为国际反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儒家在《礼记.礼运篇》中所阐发的"大同"思想,不仅在古代社会犹如理想灯塔之光,给予中国人以生命的希望,而且更深刻地影响着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的仁人志士,现又成为中华民族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立了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为了提高人民的文化政治水平,加强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了抗日救国,为了更好地进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积极地探索文化建设的理论,并努力实践,创造了一种新的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总结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经验教训,不仅能够激发国人捍卫国家安全、促进改革开放的坚强意志和信心,还对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