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对铀、锌、铜和锂四种元素具有一定吸附性能的几种钛复合吸附剂研制,其中筛选出钛(Ⅳ)铁(Ⅲ)复合吸附剂较佳,它的制备条件是 Ti/Fe(摩尔比)=1/0.5,沉淀 pH 值为6.0,在加浓铀的人工海水中它的吸铀量为15717微克/克干剂,在天然海水中,逆流通海水十天,它的吸铀量亦是同类吸附剂中较高的,述到114.6微克/克吸附剂。另外,这种复合吸附剂在天然海水中吸铜量是16.55微克/克吸附剂,亦是较高的,它在天然海水中吸锌量是256.1微克/克吸附剂,吸锌量也是较高的。这些结果,对海水综合利用、废水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在钛复合附剂电性和结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较有价值的信息。吸铀量大的吸附剂,ξ电位绝对值有小的趋势。产生异质同晶的吸附剂吸铀量与吸锌量都较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对铀、锌、铜和锂四种元素具有一定吸附性能的几种钦复合吸附剂研制,其中筛选出钛(Ⅳ)铁(Ⅲ)复合吸附剂较佳,它的制备条件是Ti/Fe(摩尔比)=1/0.5,沉淀pH值为6.0,在加浓铀的人工海水中它的吸铀量为15717微克/克干剂,在天然海水中,逆流通海水十天,它的吸铀量亦是同类吸附剂中较高的,述到114.6微克/克吸附剂.另外,这种复合吸附剂在天然海水中吸铜量是16.55微克/克吸附剂,亦是较高的,它在天然海水中吸锌量是256.1微克/克吸附剂,吸锌量也是较高的.这些结果,对海水综合利用、废水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另外,在钛复合附剂电性和结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较有价值的信息.吸铀量大的吸附剂,ξ电位绝对值有小的趋势.产生异质同晶的吸附剂吸铀量与吸锌量都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对铀、铜和锌具有一定吸附性能的Al(Ⅱ)一Fe(Ⅲ)复合吸附剂的研制。其中筛选出Al/Fe(摩尔比)=1/0.5,沉淀PH值为8.0,制备温度为40℃的复合吸附剂AF3的吸铜、锌性能最佳。在天然海水中吸铜量和吸锌量分别为12.92微克/克吸附剂和199.4微克/克吸附剂。在50mg/1的Cu~(2+)溶液中吸铜量达到42.5毫克/克吸附剂,在50mg/1的Zn~(2+)溶液中吸锌量达到49.0毫克/克吸附剂。这些结果,对海水综合利用,放射性废液处理,矿业和废水处理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一种机械强度高,吸铀性能较好的TS系列玻璃钛吸附剂的研制及吸铀性能研究。室内通水吸附剂回收率达99.4%,优于湿法制备的强度较好的水合氧化钛吸附剂。在铀浓度为1微克/毫升时,铀的回收率平均为74.7%。铀在玻璃钛上的吸附是个吸热过程,吸附等温线显示二个平台,属分级交换模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玻璃钛主要为无定形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一种机械强度高,吸铀性能较好的TS系列玻璃钛吸附剂的研制及吸铀性能研究.室内通水吸附剂回收率达99.4%,优于湿法制备的强度较好的水合氧化钛吸附剂.在铀浓度为1微克/毫升时,铀的回收率平均为74.7%.铀在玻璃钛上的吸附是个吸热过程,吸附等温线显示二个平台,属分级交换模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玻璃钛主要为无定形成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研制的一系列钛一铁复合吸附剂的吸铀实验及固一液界面电性质实验进行比较,得到了性能较好的吸附剂,与纯钦吸附剂相比具有吸铀量高、吸附速率快、吸铀量受温度影响小、易回收和造价便宜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1.TO-35吸附剂(水合氧化钛的编号)在UO_2(ClO_4)_2水溶液中的吸铀量随着溶液pH值的减小而增大.由于吸铀量的增大,在2θ=26.8°的新衍射峰高度亦随之增高,所以,认为是以UO_2~(2 )离子形式被吸附. 2.TO-35吸附剂是锐钛矿型. 3.吸铀后的TO-35,在2θ=25.1°处衍射峰高度比空白吸附剂都明显增高,这可能是由于TO-35对UO_2~(2 )进行化学吸附所致. 4.钛吸附剂吸附UO_2~(2 )离子以后,它有一个最高的特征衍射峰在2θ=26.8°,这在国内外都未见过报导.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贫铀武器 铀就在我们周围,它和钨、铅、镉等一样,是重金属,在自然界土壤中的平均含量为百万分之三,好比一货车泥土,铀的量约有一大汤勺.我们每天都会通过空气、水和食物摄入一定量的铀.平均来说,我们每天通过食物和水摄入铀的量为1.9微克(约百万分之二克),从空气中吸入的铀则极少,每天为0.007微克.  相似文献   

9.
铀在钛酸吸附剂上的特性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关钛酸吸附剂提取海水中铀的研究,已进行得很多,但从固-液界面化学行为的角度去研究吸附机理,则报道极少.本文用微电泳法研究了钛酸吸附剂在吸铀前后的电动电位变化及计算了铀在不同pH溶液中的溶存状态分布.根据实验事实及双电层理论分析,推断钛酸吸附剂吸铀,属于特性吸附,其特性吸附自由能为△G_s=-8~-9千卡/摩尔.钛酸吸附剂主要与水溶液中含铀酰的带正电荷质点起化学作用形成表面络合物,使表面电位升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人工合成的针铁矿(α-FeOOH)作为吸附剂,对针铁矿吸附铀废水中U(VI)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研究。探讨在不同pH值、吸附剂投加量和初始铀的质量浓度条件下针铁矿对U(VI)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 ℃、U(VI)浓度为10 mg/L、pH值为6、投加量为0.6 g/L时,针铁矿对U(VI)的吸附率最高可达98.44%;针铁矿对U(VI)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针铁矿对U(VI)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拟合针铁矿对U(VI)的吸附过程,说明针铁矿对U(VI)的吸附属于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筛成型技术对于液态锂资源的工业化提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亲水改性的HMO/PVC-PMMA纳米纤维锂离子筛成型吸附剂,研究了成型吸附剂亲水改性前后吸附平衡容量及循环吸附解吸性能的变化,并对HMO进行了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HMO粉末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及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吸附容量为34.41 mg·g~(-1)。HMO/PVC成型吸附剂中HMO的最佳负载量为20%(wt),最佳吸附时间为12 h,最大吸附量为4.29 mg·g~(-1);HMO/PVC-PMMA成型吸附剂中PMMA的最佳添加量为6%(wt),最大吸附量为18.41 mg·g~(-1),与HMO/PVC成型吸附剂相比HMO/PVC-PMMA的吸附量提升了4倍,表明了亲水性材料PMMA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PVC纳米纤维成型吸附剂的吸附解吸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用于海水提铀的钛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与水分有很大关系。所以,钛类吸附剂中水分的研究对改进钛类吸附剂的性能、研究它的吸附机理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用改进后的微量差热装置(作者自装),在慢速升温的条件下,把几种处于不同状态的水分,在微量差热曲线上的峰得到较好的分离。这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对Zn(Ⅱ)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吸附剂(CS/HA),研究了该吸附剂对水溶液中Zn(Ⅱ)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动力学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求出了吸附活化能.热力学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CS/HA对Zn(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得到了△Hθ,△Sθ,△Gθ等一些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为强化改性椰壳活性炭的传热传质性能,采用浸渍法制得H_3PO_4改性椰壳活性炭,并以此为载体,分别选用不同比例的铜粉和膨胀石墨制得复合吸附剂并测定了复合吸附剂的甲醇吸附容量曲线和解吸过程中的复合吸附剂温度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铜粉的添加强化了复合吸附剂的传热性能,但降低了复合吸附剂的传质性能和饱和吸附容量;而具有多孔特性和较高传热系数的膨胀石墨添加到H_3PO_4改性椰壳活性炭中制成的复合吸附剂,其传热传质性能均得到了强化,且膨胀石墨添加量为20%时,更有利于复合吸附剂的传热传质性能强化,适宜太阳能吸附制冷用改性椰壳活性炭的传热传质性能强化.  相似文献   

15.
以NaBH4,ZnCl2和LiNH2为原料,机械球磨法制备Zn(BH4)2-LiNH2复合储氢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DSC-TGA)和扫描电镜(SEM)和吸放氢测试装置等方法表征Zn(BH4)2-LiNH2复合储氢材料的物相、键合特征、热稳定性、储氢性能和形貌.结果表明:Zn(BH4)2-LiNH2复合体系在116℃和193℃时分别发生熔化和热分解.随着放氢温度的升高,体系在150℃时放氢气量为0.015 mol/g.而在200℃时,材料的放氢量增加至0.018 mol/g,提高放氢温度对该体系的放氢动力学影响有限.循环吸氢实验发现(BH4)2-LiNH2复合体系在150℃,0.1 MPa H2条件下不能可逆吸氢.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制备Pr_(0.6)Sr_(0.4)CoO_(3-δ)-xCe_(0.8)Sm_(0.2)O_(1.9)(PSC-xSDC,10%≤x≤40%)复合阴极材料,研究PSC-xSDC的电性能、电化学性能、热膨胀性能。结果表明:PSC、SDC之间的化学相容性良好。PSC-xSDC复合阴极材料的电导率在600~800℃中温范围内均远高于100 S/cm,PSC-xSDC中SDC最佳复合量为30%,1 000℃煅烧的PSC-30%SDC复合阴极材料与电解质接触良好,在750℃测得的界面极化电阻为0.054Ω·cm~2。PSC与SDC复合适当降低了阴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PSC-30%SDC的热膨胀系数为16.77×10~(-6 ) K~(-1)。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法将聚乙烯亚胺(PEI)负载到MIL-101(Cr)上。采用X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分析仪(TG)和N_2吸附-脱附对改性MIL-101(Cr)吸附剂进行表征。测试改性MIL-101(Cr)吸附剂在101.3 k Pa、25℃条件下对CO_2和CH_4的吸附量,分析PEI负载量和CO_2吸附量与改性MIL-101(Cr)吸附剂的孔径、孔容、比表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MIL-101(Cr)相比,PEI负载量为3.0 mmol的改性MIL-101(Cr)吸附剂对CO_2的吸附量由74.6 cm3/g提升到114.3 cm~3/g,对CH_4的吸附量由11.8 cm~3/g降至8.0 cm~3/g,改性MIL-101(Cr)吸附剂大大提高了CO_2/CH_4的分离性能。改性MIL-101(Cr)吸附剂在80℃、533.12 Pa条件下处理即可完全脱附再生,循环5次对CO_2的吸附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氢氧化钾(KOH)为改性剂制备夏威夷果壳活性炭去除U(VI)。除铀机理为吸附剂活化过程中增加了醚基、羰基、羧基的含量和比表面积,实验最大吸附量为9.63 mg/g、去除率94.6%。动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化学吸附优于物理吸附,吸附等温线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既有单分子层吸附又有多层吸附且反应容易进行,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9.
通过壳聚糖与粘土的结合,制备出复合吸附剂,并研究其对C r(Ⅵ)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的粘土或壳聚糖相比,该吸附剂对C r(Ⅵ)离子吸附速度快、吸附能力强.吸附除去C 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壳聚糖与粘土质量比为0.04,pH值4~6,C r(Ⅵ)离子的质量浓度≤10 m g/L,吸附平衡时间为40 m in,吸附剂用量为8.0 g/L.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氢氧化钾(KOH)为改性剂制备夏威夷果壳活性炭去除U(Ⅵ)。除铀机理为吸附剂活化过程中增加了醚基、羰基、羧基的含量和比表面积,实验最大吸附量为9. 63 mg/g、去除率94. 6%。动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化学吸附优于物理吸附,吸附等温线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既有单分子层吸附又有多层吸附且反应容易进行,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