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末 《科学之友》2005,(13):44-45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种种关于航海家奥德赛奇妙旅行的故事.故事里叙述奥德赛怎样抵抗住在地中海里一个岛上的妖女们的诱惑.这些妖女们的身体长得像条鱼,尾巴上满覆着闪闪发光的鳞甲.她们一面用金梳子梳理自己绿色的卷发,一面唱着使海员们迷惑的歌曲.无论是谁,只要一听到妖女们魅人的歌声,就要失去理智,望着她们向海浪中扑去.  相似文献   

2.
龙夫 《科学之友》2007,(2):30-31
古希腊神话中虚构的那些妖女的歌声,是古人对于那些不时由深海中传来的奇异的声音的惟一解释。那时,海洋的深处被视为一片永远寂静的国土,在里面生活的都被认为是“哑巴”。两千年过去了,人类学科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海洋声音学。人们于是知道,海一点也不“哑”,它能用千万种声音“讲话”:宏亮的、甜蜜的,甚至还有人耳根本听不见的。在每一个懂得这种语言的人听来,这种声音是在讲述一篇关于海洋深处生活的真实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龙夫 《科学之友》2007,(3):30-31
古希腊神话中虚构的那些妖女的歌声,是古人对于那些不时由深海中传来的奇异的声音的惟一解释.那时,海洋的深处被视为一片永远寂静的国土,在里面生活的都被认为是"哑巴".  相似文献   

4.
大海中鲸的歌声使海洋科学家和海洋研究爱好者为之沉迷,鲸白勺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很像是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是陆地上的鸟儿,还是深海中庞大的鲸,它们的“歌声”是否也承载着某些情感信息,是否也表达了它们的喜怒哀乐呢?为什么我们管鸟儿、鲸,以及各种昆虫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它们的“歌声”呢?因为在它们发出的声音里传送着某种信息,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之美,我们能感受到它们流畅悦耳的韵律,令我们为之动容。多年来,科学家们谨慎地求证着,试图解开动物的歌声之谜。人类逐渐认识到动物发声中内在的音乐特性,以及动物的“音乐”对动物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白羽就从睡洞中静静地爬出来。地面上一个人也没有,大家都还在晨雾中酣睡。周围很安静,白羽只能听到自己踩踏野草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他不想惊动太多人,于是向着远离睡洞的方向走去。然而很快,他的动作就惊醒了几只倒挂在树上的故事鸟,它们拍打着金黄色的翅膀,在他的头上盘旋了片刻,然后开始用各自的故事来引诱他。  相似文献   

6.
<正>迈尔斯·帕吉特扭转的光呈现让人难以想象的形状塑造、挤压、光能量供给,或者将它打结。科学家们正在将光学应用的极限进行到底。重塑光物理学家迈尔斯·帕吉特(Miles Padgett)拿下悬挂在他格拉斯哥大学办公室天花板上的彩虹色螺旋形物体,开始描述扭曲光的概念。然后他停下来,在房间里又找到更多的小道具:餐盘、纸张、铅笔,甚至还有圣诞节吃剩的巧克力。他解释说,光是由振荡电场和磁场构成。在常规的镭射光束中,振荡总是共生,光束的一面到另一面的波峰和波谷相对称(帕吉特用一摞餐盘向前移动来演示平面二维波)。  相似文献   

7.
钥匙与锁具的历史 <奥德赛>是荷马于公元前8世纪创作的伟大史诗.除诗中英雄们所使用的兵器外,根本没有在这部史诗中提到那个时代的技术,但诗中一个奇特的段落则是一个例外.在这段诗中,荷马对奥德赛国王的妻子佩涅洛佩用钥匙将宫中保险库打开的过程作了一番描述:  相似文献   

8.
正在古埃及祭司雷斯亚芒木乃伊到达英国一家博物馆后近200年里,才逐渐吐露自己的秘密。他在世时是底比斯城卡纳克国家神庙里的高层祭司和书记员,他在那里用语言和歌声主持仪式。他活跃在公元前1099年~公元前1069年动荡的法老拉美西斯十一世统治时期,大约55岁时他死于严重过敏反应,生前他还饱受牙周病和烂牙齿之苦。他的棺材铭文表明,他希望自己的灵魂也能对诸神说话。  相似文献   

9.
高雪 《科学之友》2010,(8):57-57
把唱歌作为一种求爱方式在动物王国很常见,尤其是鸟类、昆虫和蛙类,喜欢用动听的歌声去吸引异性。但在哺乳动物中,这种求爱方式并不常见。此前科学家们认为,除人类之外,哺乳动物中只有蝙蝠、鲸鱼和海豚会用歌声求爱。而新的研究发现,雄性老鼠也不乏浪漫情怀,面对心仪对象时,它们也会一展歌喉,大唱充满爱意的情歌。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8,(4):42-43
在古书《列子·天瑞》里有一则杞人忧天的故事。传说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忧心忡忡。他担心天要崩塌下来,自己将无处藏身,因此愁得不想睡觉也不想吃饭。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可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对地球今后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的观点截然相反,但这并非是杞人在忧天,而是向全球宣告:人类将面临气候异常的威胁!地球未来的气候如何?是变暖还是变冷?科学家们的忧虑有没有根据呢?  相似文献   

11.
《圣经》中记载了一则人类造通天塔的故事、那是在地球洪水大劫之后,诺亚的子孙们繁衍了一代又一代,遍布地面、他们操着相同的语言、有着共同的口音。在向东迁移的路途中到达了一片广袤的平原,于是居住下来。他们发明制砖技术,用砖作材料,拿石漆当灰泥,建造繁华的城市。他们为自己的业绩而骄傲,决定在巴比伦城中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天下弟兄的标记、因为语言相通,齐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很快节节升高、直入云霄。 此事惊动了上帝。上帝离开天国来到人间,看到那热火朝天的修塔现场,被深深地震慑了。他对身边的天使们说道,这些人语言一致、统一强大,如果真的建成了通天塔,以后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上帝是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他要制止人类的“狂妄”。于是,上帝变乱了人们的语言。修塔的人们操起不同的语言,这样一来,塔上塔下的人们无法交流,很难统一思想,难免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修造工程因语言纷争而停止了,通天塔终于半途而废。 《圣经》故事中的通大塔虽然没能在巴比伦矗立起来,况且,人类是否真的修造过它,我们还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我们能够肯定地说:人类心中一直有个不报的愿望──何时能圆我轻舞飞扬、直上重霄九天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数说诺奖     
诺贝尔奖自从1901年正式颁发以来,到今年已经走过了112年的岁月。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围绕诺贝尔奖发生了太多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几个有趣的数字一起来看看诺贝尔奖鲜为人知的一面吧:  相似文献   

13.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人完善的人──神经生理学家杨雄里院士访谈录在我采访过的科学家中,杨雄里院士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听杨雄里的演讲是一种享受,他在台上一坐。一开口就别具一种魁力;他对事物本质、对学科发展的深刻分析;他在语言、文学修养等多方面的功底曾令...  相似文献   

14.
孩提时代的好奇心在亚得里亚海的海滨,受到如此友好和丰盛的招持,这使我想起俄底修斯(Odysseus)经过千辛万苦之后来到亚得里亚海中的一块陆地上。这个动人的故事一直铭刻在我心中,因为自童年起,我就非常喜爱并经常阅读译成瑞典文的《奥德赛》。许多年之后,我得到一本英语-希腊语对照的版本,从那里我懂得了一些希腊语的意思。如大家所知,荷马(Homer)曾反复强调他的英雄不得不经过许多磨难。现在,我们物理学家没  相似文献   

15.
种植珊瑚     
一簇娇艳的“野菊”在岩石上静静绽放。哦,不,这可是在海底,这些可爱的花瓣其实是珊瑚的触手,正在捕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有一个问题常常令人迷惑──“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尽管它们看起来极像一株株美丽的植物,但根据生物学的观点,珊瑚确实是动物。 小时候住在海边的厄克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淘气顽皮。他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大海盗”,而且总是戴着妈妈给他买的玩具眼罩,装扮成海盗首领。但是,由于一次意外车祸,当时坐在驾驶座旁边的他,左眼遭到毁灭性重创。从此,尼克整日郁郁寡欢,眼罩成了他无可奈何的“伴侣”──肯定不能像独行侠佐罗那样戴上眼罩而倍显神秘与酷毙。幸运的是,在尼克上高中的时候,由于整形外科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生们用珊瑚给他重塑了眼窝,并植入一只假眼,从而使他恢复了容貌。尼克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熟视无睹的珊瑚会让他重新享受到往日的快乐。所以后来上大学时,他毅然选择了海洋生物作为自己的专业,并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现在,尼克已是知名的研究珊瑚的专家。前不久,他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国际珊瑚礁研讨会,并带回了以下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两条信息。 酷热难耐 毫无疑问,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许多地区的珊瑚礁正遭...  相似文献   

16.
舍与得     
那是一个大户人家。一个男孩,与他家的轿夫老周成了好朋友,并把他当成了自已的老师。那时,男孩常去马房,躺在老周的烟灯旁,听他讲故事。每讲完一个故事,老周总要教育他: “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不要走错脚步。”男孩还时常去厨房,帮着烧火。坐在灶前的石头上,不停地把柴放进去, 结果常常把火弄灭。这时,老周就把他拉开,用火钳往灶瞠里捅几  相似文献   

17.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迈克正在家里自己动手做一些稀奇古怪的玩具。此时,有人敲门。迈克打开门一看,是他的好朋友丹尼尔。丹尼尔说他正在拍一个电视短片,讲述的是一个神秘烟圈引起的探索故事。然而,怎样在电视剧里表现这个烟圈让他犯了难,若是用电脑动画制作一个,又显得太假了,他需要一些真实的烟圈,而且这些烟圈要比较大,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18.
1999年2月25日去世的格伦T·西博格(GlennT.Seaborg),不仅使人们回忆起他在科学上的许多成就,同时也会使人们想起他在政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他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巨人,是一位他所处的时代中在科学研究中乐于冒险的标志。我想可以公正地说,他是第一位核化学家,他的成就已超出了放射化学家的范畴。他以及12位学生把放射化学作为一种工具对核物理进行了基础研究,超过了他所在时期物理学家们所达到的要求。当时他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发现了怀,并证明了打在侵中子作用下是可以裂变的。他已不再是一位简单的化学家了,以生产核武器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淑生 《自然杂志》1993,(1):53-53
去年9月,美国的影迷们在充斥着玛多娜等明星照片的众多电影海报中,发现了一张陌生的面孔。这就是名英国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他坐在轮椅上,在一部由他的畅销名《时间简史》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中担任主演。该片导演埃罗尔·莫里斯克服了这个题材所带来的障碍,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关于这位人物及其科学研究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宗教之间向来紧张的关系最近似乎变得更加对立了。以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史蒂芬·平科尔(Steven Pinker)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宗教只是迷信的一种残留形式,应该被人们所摒弃;而宗教信徒们则认为:科学是虚无的,不足以使人们理解存在的奇迹。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则站在这两派中间,他试图以自己为例证明科学和宗教是可以调和的。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带头人,柯林斯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他领导的是一个耗资几十亿美元、旨在理解人类本质并且攻克遗传疾病的重大科研项目。然而在他的畅销书《上帝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God)中,柯林斯则着重描写了自己如何在1978年接受了基督教,并从此以后成为虔诚教徒的故事。“圣经中的上帝也就是基因组的上帝,”他写道。“他能在教堂里同时也能在实验室接受人们的膜拜。”以下是柯林斯与科学作家约翰·霍根(John Horgan,其代表作为《科学的终结》)关于信仰的一番对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