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鲁迅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个独具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的人物家族--"狂人"家族.我们之所以把他们归为一类,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特别是命运都有相同之点,即不满现状,要求改变现实,他们都有一颗不安的心灵.这个"狂人"家族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初期的生活图景,成为历史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2.
堂吉诃德与狂人都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疯子”形象。这两个艺术形象深刻体现着急进小知识分子的典型病症:疯狂。他们的疯狂是由于“天赋使命感”而“去做不可能的事”,高度的智慧和想象力导致其处于孤独和“不可描述的重围”之中。而人类的劣根性“看客”现象,又使他们成为“被看”的“戏子”,陷于要救群众,反被群众所迫害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五年十月,鲁迅先生在他的前期小说创作中写了最后一篇以反映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伤逝》,这也是他唯一的一篇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爱情的小说。小说中的两个人物:涓生和子君,都是被“五四”革命风暴唤醒的青年。他们曾经强烈地反抗封建主义和礼教传统的压迫,大胆追求新的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他们不同于他们的前辈;不象“狂人”那样偏重于灵魂的呼喊,也不象吕纬甫、魏连殳那样先前激烈要求改革,后来却在无聊和表面的灯红酒绿中虚度残生。他们是在易卜生、雪莱、  相似文献   

4.
早就听业内人士说益阳市安监局出了个“狂人”邓水松,记者对此好奇不已。前不久,终于得了一个机会面对面采访此“狂人”,记者才发现,此人确实有点不一般,难怪会被传为“狂人”。  相似文献   

5.
在契诃夫创造的“知识分子”系列中 ,有一类人物与“沉闷”一族形成鲜明对比 ,那就是一些被当作“狂人”的知识分子 ,他们是思想界的先驱、时代的精英 ,契诃夫对他们的态度不是“批判”而是“肯定”。  相似文献   

6.
透视鲁迅笔下的“狂人”形象系列,人们可以看到觉醒者面对自身反省的主观性和近乎傲慢的强烈意志力以及他们孤立于庸众、几近被吞噬的巨大悲哀。这一群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脊梁精神”。他们是中国现代废墟上的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7.
鲁迅立足于正始时期的社会生活对正始文学进行把握,并通过品评正始文学、文士来讽喻现实世界。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人与鲁迅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他们都有着对生命意识的悲剧体悟以及对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追求。这种精神气质反映在文学上,鲁迅小说的狂人形象与正始名士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同时,鲁迅的杂文也深受正始文学哲理思辨色彩的影响,有着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8.
鲁迅和村上春树都擅长刻画人物。《狂人日记》和《挪威的森林》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但鲁迅笔下的“狂人”和村上春树笔下的“病人”却有着某些天然的相似和相同之处:同样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转型期的精神疾病患者,同样茫然孤独无助的年轻主人公,同样残酷的青春和病态人生,同样孤独无奈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灵魂崇拜是怒族原始崇拜的主要形式,不仅是险恶的自然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状态下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且还作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中所蕴含的“万物有灵”、“自然造人”、“灵魂不灭”等观念反映出怒族对自然、社会以及事物本质属性等问题的能动认识,是他们哲学意识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狂人日记》运用"独白体"(日记)特殊格式,塑造了主人公"狂人"真、善、美的典型形象,将封建家族的"叛逆者"和"迫害狂"中的"这一个"刻画得既生动又真切,充满了鲜活的血肉和强烈的时代气息,让千千万万读者都受到极大的震撼。这是"狂人"形象和《狂人日记》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培育出堂吉诃德在狂人两种不同的人格类型和行为方式。“在风车中看见巨人”,唐吉诃德的夸大妄想与信仰的彻底性,是植根于宗教传统和骑士精神的西班牙民族气质的极端表现。“在巨人中看见风车”,狂人对五千年历史的冷峻否定,体现的则是怀疑的彻底性原则。鲁迅精神结构中的怀疑与否定精神,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源流中汲取的养分。他深刻剖析中国文化传统,认为在中国的土 壤中难以产生真正的堂吉诃德精神,而创造了人格极度萎缩的内倾型艺术典型。堂吉诃德的狂妄信仰与狂人怀疑否定的情感窒息,是两种文化赖以旋动的中轴的两级,由此而衍生出的思想与意志的分裂,体现了人类生活悲剧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早就听业内人士说益阳市安监局出了个“狂人”邓水松,记者对此好奇不已。前不久,终于得了一个机会面对面采访此“狂人”,记者才发现,此人确实有点不一般,难怪会被传为“狂人”。  相似文献   

13.
铁凝小说艺术细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小说艺术细节探微杨尚德叙事文学家族中的小说,是对“世界”、“自然”、“人生”的探索、感悟和表达。人们对“世界”、“自然”、“人生”认识的每一次飞跃突破,都带来了小说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革命。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写一些细小...  相似文献   

14.
“冬”是仫佬族社会生活中长期以来起着很大作用的一种社会组织。它的出现最迟在元代,是随着仫佬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出于划分不同血缘关系、居住地、耕地等需要而产生的。它的长期存在是“血缘与地缘合一”的结果。“家庭──房族──冬”构成了仫佬族社会等级式的宗法家族形态。这一结构中诸如族权、神权、家长权等宗法特权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冬是一个宗族组织。同时,随着国家政治力量的作用,这种宗族组织有向地域组织转化的倾向。因之,冬既是一个宗族组织,又是一个地域组织。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内战后的几代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代人身上都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了解他们有助于理解美国社会演变的轨迹……几乎所有的印欧文化,最初记载时间的单位既不是年也不是世纪,而是“代”(generation),古希腊神话、旧约全书都是用家族渊源来记载人类早期的历史。“代”在那时多是与“家”相关联的,父母生的兄弟姐妹,即相同辈份的人叫一代。这种“代”实质上是“家族代”,与中国的“辈”相同。现代英语中“家谱”(genealogy)一词,也是由这个词产生的。现代史学家的“代”用来指同一特定时期出生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晤”。诚然,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于是也便会有各自的独特感悟。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不是经常高喊“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然而,我们应该正视的是:学生的人生见解是不成熟的,他们的理解往往比较片面,所以他们的感悟也必然会有偏差、分歧。读者再多,感悟再独特,“哈姆雷特”终究还应是“哈姆雷特”,而不能成为其他人。  相似文献   

17.
笔者20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教过许多鲁迅作品,再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众多的人物:阿Q、祥林嫂、闰土、孔乙己、狂人、人力车夫等,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但我们还要注意一个人——“我”。再议“我”的非虚构色彩与典型性,可以有利于读者深入领会鲁迅作品的思想性,借鉴鲁迅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18.
白衣侦探专门负责对看不见的微生物王国那些害人精进行侦察。小灵通是他的助手,专门负责把白衣侦探的新发现及时通报给人类。一天,小灵通突然向白衣侦探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当您的助手,可是至今也不清楚微生物王国到底有多大?他们有多少公民?长得都什么模样?他们都生活、居住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提得好,我也早想告诉你了。微生物王国是个无边的世界,他们的公民长得奇形怪状,有杆状、环状、球状、弧状、链状也有冠状的……天涯海角都是他们的家。他们的身体小而轻,可以随风飘、顺水流,凡是有动植物生活的…  相似文献   

19.
魏晋学家族有强烈的家族意识,他们既看重家族中的宗亲伦理关系,又注意家族化传统的“与时推迁”,以求顺应时代潮流而保持家族的稳固性与延续性。在创作上则体现为自信的创作心态,崇雅的风格特征,并注重家族学创作在承传之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通览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一书的基础上,本文对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几个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了梳理与归纳,认为从福柯的权力“微观物理学”分析到布希亚的“符码——消费社会”理论再至德里达的“解构”策略无不闪耀着创新的智慧之光,但是他们有“解构”而无“建构”的逻辑和“悲观主义”、“虚无主义”的论调也确实难以给现实的社会生活提供可信的路径和依托。故此,作者认为后现代社会理论只是社会理论难能可贵的“富矿”,而非“归宿”,只是新社会理论的“起点”而非“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