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试验表明:毛竹慢性枯萎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粘帚霉(Gliocladium sp.).病菌初生分生孢子梗轮枝状,次生分生孢子梗青霉状,分生孢子大小2.4-6.2×1.9-3.2 μ m.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5-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5℃;分生孢子萌发的pH范围3-11,最适pH 5-8;最适碳源为半乳糖、麦芽糖、蔗糖.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偏高,35℃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萌发要优于15℃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砂仁叶枯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sp.)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6;麦芽糖和葡萄糖为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蔗糖最易促进孢子萌发;通气条件能促进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连续光照易促进分生孢子产生.无氮源和无碳源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相对湿度在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萌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砂仁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能促进砂仁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为5~7;以蔗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钙为最适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是果糖;无硝酸钠和无蔗糖的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长势较差;相对湿度在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萌发,在水膜条件下萌发较好;通气条件能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连续光照易促进分生孢子的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2℃和55℃.  相似文献   

4.
竹叶锈病是竹类主要病害之一,影响竹林生长。为了利用重寄生菌赭红枝顶孢(Acremoni-um salmoneum)对竹叶锈病进行生物防治,笔者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重寄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竹叶锈病重寄生菌赭红枝顶孢的最适生长培养基为ZPD培养基;甘露醇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KNO3;菌丝生长温度为8~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pH为4~6,最适pH为5.0;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影响不大。该重寄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为5~6,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从培养基种类、碳源、氮源、pH、温度和光照等方面对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生物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在PCA培养基,30℃,pH值为6,12h光照/12h黑暗的条件下生长较快;分生孢子在CA培养基,30℃,pH值为7,24h光照的条件下产孢量最大。该病原菌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菌丝的生长会受到硫酸铵和氯化铵的抑制。枯草芽孢杆菌SNUB16可显著拮抗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蝴蝶花枯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重庆地区绿化植物蝴蝶花上分离出引起枯斑病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6~36℃均能生长,最适温度是28℃.菌落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是3.10~11.80,最适pH值为7.11.分生孢子在5~35℃,pH3~10,相对湿度90%~100%范围内均能萌发,且在最适温度24℃,最适pH7和相对湿度100%时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落生长速度的影响较小,但对产孢量的影响较大.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是48℃(10min).该菌能利用多种糖、醇类作碳源和多种有机氮、无机氮作氮源.  相似文献   

7.
松树脂溃疡病菌(Fusarium circinatum)在6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以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最差。菌丝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8~27℃,最适温度为24℃。在全黑暗环境下生长最好,光暗交替下次之,全光照下较差。适宜菌丝生长pH范围为 5~9,最适宜pH为80。在基本培养基上,以半乳糖为其最佳碳源,硝酸钠为最佳氮源,维生素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病菌分生孢子在包括无菌水在内的各种机质中均可萌发,营养以 5%葡萄糖为最好。分生孢子在15~35℃、相对湿度85%~100%以及pH 3~12内均可萌发。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0,最适相对湿度为100%。黑暗、氧气充足环境有利于孢子萌发。菌丝、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分别为55 ℃和52℃.  相似文献   

8.
蚕蛹虫草菌丝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蛹虫草菌丝体进行液体摇瓶培养,以菌丝体干重为指标,从碳源、氮源、pH、温度等方面探讨了蛹虫草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的生长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以红糖为碳源、奶粉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最佳,且碳源/氮源合适的比例为2.0—2.5/1.0,适宜pH为5.0—6.5,最适pH为6.0,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砂仁叶斑病病原菌(Phyllosticta glycines Thum.)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菌丝生长的最适p H值为7;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值为6;病菌菌丝在含淀粉和硝酸钙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源是乳糖;菌丝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但紫外光能促进分生孢子的形成;无碳、氮源时,菌丝生长不良,长势差;RH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分别为55℃和60℃。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变亚硫酸铵初始浓度、硫酸铵初始浓度、反应温度、混合液pH值、空气流量、催化剂浓度, 研究氨法脱硫中亚硫酸铵氧化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 (NH4)2SO3的浓度与 (NH4)2SO3的氧化率成反比关系; 初始 (NH4)2SO4浓度越大, (NH4)2SO3氧化率越低; 当反应温度为40~60 ℃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NH4)2SO3的氧化率不断增大;  (NH4)2SO3氧化率受混合溶液pH值的影响, 较合适的pH值为5.5; 当空气流量为100~400 L/h时, 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大,  (NH4)2SO3的氧化率增大; 随着催化剂CoSO4浓度升高,  (NH4)2SO3氧化率增大.结合氨法脱硫工程实例考虑, 当反应温度控制在50 ℃ 左右, (NH4)2SO3采用低浓度氧化, 混合液pH值为5.5, 空气流量为300 L/h, 催化剂浓度较高时, (NH4)2SO3的氧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对毛木耳油疤病病原菌新种毛木耳柱霉(Scytalidium auricola W.H.Peng)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在5℃~3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菌丝生长速度逐渐加快,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在pH 4~12范围内,随着pH升高菌丝生长速度逐渐降低,菌株具有嗜酸的特性,在pH 4~5时生长速度最快;毛木耳柱霉对碳源、氮源的利用能力较强,可广泛利用各类单糖、双糖和多糖,以及多种铵态氮和氨基酸;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适当降低菌袋培养温度和遮光培养有利于降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2.
《贵州科学》2021,39(4)
通过平板培养的方式,观测不同碳源、氮源、温度、起始pH值4个因素对韦伯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韦伯灵芝菌丝在营养利用方面,适宜生长的碳源为糊精,适宜生长的氮源为酵母粉;在环境适应方面,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8~32℃,生长的最适起始pH值是6。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盐类型及浓度对蝌蚪状ELPs40相变特性的影响,探究霍夫曼斯特(Hofmeister)离子序中阴、阳离子对蝌蚪状ELPs40相变温度的影响,通过设计、表达和纯化后,获得由谍标签/捕谍器(SpyTag/SpyCatcher),以及由40个重复的线性类弹性蛋白多肽所形成的2个蝌蚪型结构的ELPs40.结果表明:蝌蚪状ELPs40相变温度比ELPs80相变温度高1.35 ℃;阴离子对蝌蚪状ELPs40相变温度的影响符合Hofmeister离子序现象,但NH4+,K+,Na+等阳离子却发生逆Hofmeister离子序现象;在NaCl,Na2SO4,NaNO3,K2SO4,KCl,KNO3,NH4Cl,NH4NO3,(NH4)2SO4等不同浓度缓冲液中,蝌蚪状ELPs40发生相变所需的温度范围显著高于线性ELPs40,这与其特殊的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落叶松根朽病病根进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引起根朽病的病原菌为奥氏蜜环菌Armillaria ostoyae,其菌索为最佳分离源,组织分离和子实体分离不易成功;病原菌在综合马铃薯汁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 d后长出白色后变黑褐色菌落,5~6 d后长出菌索.病原菌的3个菌株生长的最适合温度为25℃;最适pH为6.0~6.4;最佳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最佳氮源为尿素和酵母粉,在KNO3和(NH4)2HPO4等无机氮源上生长不良.室内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使用5.00 mg/mL硫酸铜、1.25 mg/mL70%代森锰锌、1.25 mg/mL5%百菌清可以有效防治根朽病.室内病原菌与拮抗真菌的对峙结果表明,所用的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等6种菌根菌和2种工程菌对病原菌A5.92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赭丝膜菌Cortinarius russus、红蜡蘑Laccarialaccata抑制作用最强,不仅产生最明显的抑菌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覆盖病原菌并在其上生长,可用于根朽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5.
PS0312是一从土样分离获得产色素菌株,菌株代谢产生的色素物质在pH=1—3的溶液中呈黄色、4~6为橘红色、7—9显红褐色,〉10为紫红色。菌株的气生菌丝形成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上部多分1次,少不分技,罕分枝2次,顶端产生小梗,帚状枝单束顶端急剧变细;分生孢子梨形,梗上分生3—6个产孢细胞,顶端着分生孢子,PS0312为一青霉菌株(Penicilliumsp.)。PS0312菌株的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320C;生长pH=1—10,适宜生长的pH=2—10,最适pH=3;葡萄糖为菌株利用的最佳碳源;无机氮源中以(NH4)2SO4对菌株的生长最为有利,牛肉膏、蛋白胨及酵母膏对菌株生长速率有影响,但尿素有机氮对菌株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6.
在碳源、氮源、表面活性剂、最适温度和最适pH等方面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用DNS法测定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纤维素酶的活性.真菌Penicillium C3a的最适产酶培养条件为:1.5 g/L的葡糖糖为碳源,1.5g/L的尿素为氮源,添加0.5 ml/L的表面活性剂吐温-20,pH5.0,培养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17.
白三叶草褐纹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三叶草褐纹斑病叶片上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束状匍柄霉[Stemphylium sarcinifoDne(Car.)Wiltsh.],并对该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以燕麦片培养基(OA)为最适,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min),全光照菌丝生长最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7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2℃(10min),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香梨树腐烂病病原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香梨树腐烂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在高温、低温和最适温区内生长差异显著,在20-30℃的条件下生长较快,低于10℃或高于35℃均不利于菌落的生长;菌丝生长适宜的pH值为4-5,二者对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差异,与其它酸性条件下生长的菌丝差异显著;香梨树皮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好,与其它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差异显著;菌落在含有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光照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金针菇FD_(12)菌丝的营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金针菇FD_(12)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适宜无机盐是KH_2PO_4和MgSO_4;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0,培养料最适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20.
以NH4Al(SO4)2·12H2O为原料,通过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葡萄糖合成α-Al2O3,研究了葡萄糖含量和预压处理对α-Al2O3粉体合成工艺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变相变过程,降低合成温度。添加质量分数为30%的葡萄糖时,可在950℃合成单相α-Al2O3粉体,合成温度比不添加葡萄糖时低200℃左右;添加质量分数为75%的葡萄糖时,α-Al2O3的合成温度可进一步降低至900℃。添加葡萄糖可以降低α-Al2O3合成温度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的热加速了NH4Al(SO4)2·12H2O的热分解,二是葡萄糖的添加使NH4Al(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