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以天山头屯河为例,通过对河流水沙情势的分析,探讨了干旱区河流不同地段的产输沙特点,提出了干旱区山溪性河流泥沙源于中低山带;同时结合不同地段(不同海拔)的地质、地貌及气候、土壤等植被生长条件,提出了水土保持分区治理对策和具体开发保护的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2.
章采用定点取样的方法,对大伙房水库上游三条河流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做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河流的不同地段,由于水体质量不同导致生长的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也有所不同,从而为通过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的变化来了解水体的水质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Ⅶ坝址地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与地层岩石学特征、剖面结构、沉积构造和粒度分析的研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游荡性河流沉积环境和交织河流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0~2014年玉符河流域4组孔隙含水层、岩溶含水层水位监测数据及同期济南市降水量数据,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和交叉小波变换对地下水位与降水量的时滞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地段不同含水层的水位变化规律较为一致,降水量和地下水位存在约1年的连续主震荡周期。自上游到下游,地下水位与降水量的时滞逐渐增大,岩溶水位与降水量的时滞为73.22~117.99 d,孔隙水位与降水量的时滞为75.00~127.52 d。对于相同地段不同的含水层,岩溶水位对降水的时滞整体上小于孔隙水位对降水的时滞。  相似文献   

5.
牡丹江地区分布的晚侏罗世穆棱组地层的底部砾岩普遍含金,并常常构成工业矿体。矿体的规模、形态和分布范围严格受底砾岩的控制。底砾岩为河流冲积相的产物,而古河道则发育于地洼盆地内。因此,地洼构造活动对底砾岩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盆地内不同地段的底砾岩在砾石成分、砾径大小、磨圆度和重矿物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表明从小金山—西楼—平岗到二站可能为同一水系。据此,对未知地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河流健康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河流健康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对河流健康的研究,不同的角度对河流健康内涵的理解与健康评价方法不同。本文提出对河流健康涵义理解存在的争议性问题,探讨分析河流健康、河流系统及河流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概括河流的两种属性与两种内涵。最后从评价内容和原理两个方面阐述河流健康评价的常用方法,针对河流健康评价的属性与方法总结河流健康评价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萨拉乌苏河地区若干第四纪沉积与环境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萨拉乌苏河若干地段的第四纪沉积记录,讨论了萨拉乌苏河河谷的形成时代、古湖形成原因、全新世湖沼层的环境意义、晚更新世黄土与风成砂关系等问题,认为萨拉乌苏河地区所经历的河流—湖泊—湖沼—河流的演化过程,均受到第四纪环境演变规律的控制,是自然环境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萨拉乌苏河若干地段的第四纪沉积记录,讨论了萨拉乌苏不可河谷的形成时代、古湖形成原因、全新世湖沼层的环境意义,晚更新世黄土与风成砂关系等总是认为萨拉乌苏河地区所经历的河流-湖泊-湖沼-河流的演化过程,均受到第四纪环境演变化规律的控制,是自然环境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受损河流的生态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类与河流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划分了原始自然、工程控制、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4个阶段,以此为前提来分别审视不同阶段河流系统诸功能与河流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各个阶段河流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对河流系统的粗放式开发利用,许多河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损害。受损河流的修复需要对多目标、多层次、多约束条件的复杂系统进行优化,对河流功能及其阈值和受损状况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阶段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0.
特殊施工方法在水网淤泥地段长输管道施工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雪松 《科技资讯》2009,(16):115-115
广东LNG站线项目输气干线工程和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外围高压管道工程是我公司二00四年、二00五年中标的国家重点工程,管道沿线多次穿越河流、鱼塘、香蕉林等水网地段,本文通过对施工中的一些特殊施工方法介绍,填补我公司在水网地段施工经验的空白,为今后在类似地质条件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包含森林、河流、草原和湿地等不同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不同生态功能。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人为干扰,祁连山河流湿地生态退化严重,对于该区域河流湿地生态修复已迫在眉睫。本文综合概述了祁连山河流湿地资源现状、退化原因,提出了对应的河流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建议,未来应当整合部门职能、健全保护体系、落实恢复措施,促进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管理决策相结合,及时掌握祁连山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情况,以期为祁连山河流湿地恢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从维护河流生态平衡、保证防洪安全和充分利用水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河流水资源结构分解的思想,将河流水资源划分为生态水量、安全水量、风险水量和灾害水量四部分.根据各类水量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嫩江实际,确定了其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嫩江下游江桥断面的水资源结构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特征年的生态水量、安全水量、风险水量和灾害水量有较大差别.为了进一步研究上下游断面间的河流水资源结构变化,比较了江桥和其下游大赉断面的河流水资源结构.研究发现,就多年平均而言,上下游断面河流水资源结构相似;而在不同特征年,其河流水资源结构有所差别,特别在特丰和特枯年份,上下游断面问河流水资源结构差异明显.根据河流水资源结构的这类特点,在以后的河流水资源管理中,可以采取适当措施调整河流水资源结构,实现较大的河流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保障河流生态基流,保护河流生态环境。通过对傍河城市降雨资源的调蓄,减少城市生产生活对河流径流量的索取,从而保障河流生态基流量。借鉴国内外城市降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提出了傍河城市保障河流生态基流的基本原则。计算出不同频率年可利用降雨量与城市总用水量以及生态用水量的比例关系。从3方面提出了傍河城市保障河流生态基流的方法。城市降雨资源化后可以极大地满足城市生态环境用水量,即使在枯水年和特枯年,城市降雨资源量对生态环境用水量的保障率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历史地段作为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状态,经历着各种城市要素的生长、发展和衰退,同时也伴随着新的事物进入历史地段,这势必给历史地段的保护更新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首先对历史地段的定义及价值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我国当今历史地段保护更新工作中的误区,提出了历史地段保护更新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立新 《甘肃科技》2007,23(3):199-200
每个城市的河流或者滨水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景观生态功能和人文特色,本文分析了黄河兰州市区段城市设计的背景、类型和特点,探讨如何运用城市美学的概念,充分利用城市滨水地段的景观与环境资源,把自然山、水、绿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6.
在借鉴水体允许纳污量计算一般技术原则和大气总量控制箱模式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河流水质管理容量的概念并探讨了它的计算方法和不同特点,同时对河流水质管理容量在水环境保护中的潜在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河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37,自引:2,他引:137  
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河流总体的综合水质评价方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可以完整表达河流总体的综合水质信息,其特点是既能定性评价、也能定量评价;既不会因个别水质指标较差就否定综合水质,又能对河流综合水质做出合理的评价;既可以用于一条河流不同断面水质的客观比较,又可以用于不同河流水质的评价比较;既可以在同一类别中比较水质的优劣,也可以对劣Ⅴ类水比较污染的严重程度.将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用于上海市河流的水质评价取得了令人信服的评价结果,并确定了我国河流水体黑臭的判别准则.  相似文献   

18.
王振玉  侯红霞 《科技信息》2012,(17):1+14-1,14
本文结合江西天然气管道工程撩河定向钻穿越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情况,对穿越地段曲线设计、管道壁厚选取、进场道路、卵石层处理、管线回拖等方面的技术难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最优的解决方案,其中定向钻穿越入土角度一般控制在5~20°,出土角度一般控制在4~26°为宜;定向钻穿越河流的曲率半径不小于l500D;计算管道的最小壁厚时,必须考虑管道壁厚计算是在最小屈服极限条件下,管道能够承受同拖力作用的最小壁厚;根据已有的道路合理选择穿越位置时,必须考虑钻机进场的道路;水平定向钻穿越两岸砂卵石层的河流时,建议采用套管隔离卵石层的做法来穿越卵石层,并根据回拖场地情况提出回拖方式。  相似文献   

19.
根据坡度、坡向及建筑密度等的不同,在重庆李子坝选择典型地段进行样地调查,详细分析了不同坡度条件下建筑、道路、植物间的空间关系及组合情况,总结了李子坝的景观特点,并对城市山地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是事故频发的地方,在这些事故中最多的当时顶板事故,所以采取有效举措来进一步加强工作面特殊地段顶板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对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的说明谈起,然后对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产生的顶板变形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最后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顶板管理实践经验,系统的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顶板管理的若干有效方法,希望能借此有效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