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1932-1948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研究放射性物质的研究机构,1948年被改组为中国第一个原子科学研究所。根据原始档案和有关文献,比较系统地探讨了镭学研究所的建立和沿革过程、各个时期的工作及成就,介绍了一些新的历史档案资料,并且认为该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设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依据档案资料,对北平研究院学术会议制度的来源、产生、沿革、组成情况及历次会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展示了我国学术界独立探索建立学术评议制度的过程。研究认为,学术会议和院士制度一样,是我国科学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李石曾是学术会议制度的主要领导和设计者,有许多独到的理解和创新。学术会议既突出北方学界和留法学者群体,又着眼全国,力求学术评价的公正。当然,受历史条件所限,北平研究院建立学术会议制度的程序不够完善,首届会员的推举也缺乏公开透明。分析这一制度的得失,并与中央研究院院士制度相对照,对我们理解我国学术评议和交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是民国时期我国著名的生物学研究机构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该所在胡先骕主持下进行复员,因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该所经费奇缺,虽经艰苦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然终未能恢复到战前的状况.文章依据历史档案,记述了这段史实. 相似文献
4.
胡先骕与中国近现代植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9(2):0-0
本文就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者胡先骕的一生作了简明的阐述,是他奠定了中国人自己采集、自己研究我国植物的新时代,是他发起和组织了中国植物学会,是他和秉志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研究所,是他参与创办了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森林值物园、昆明农林植物研究所,是他为“活化石”水杉定名打开通路而使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是他顶住了李森科的“伪科学”,使我国植物学免遭误入迷途的厄运,是他最早提议编写《中国植物志》……是他与我国近现代值物学在在相关。 相似文献
5.
1938年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继在云南进行大规模植物采集之后,为了更有效、更深入地研究云南植物,该所所长胡先骕与云南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商定在昆明合设一研究所,拟定此所除从事纯粹之研究外,还注重植物在农业、林业上的应用,故定名为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文章依据史料,叙述了该所创办原委及初期事业概况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正>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botany,IEG;简称生态所)是中国的生态学,特别是植物生态学研究和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7.
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组的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生物学研究机构,通过对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的挖掘,系统考察了其创建背景、发展过程和历史贡献。西北植物调查所的创建不仅开启了一种战时国立科研院所与地方高校开展合作研究的新机制,更是在传承和发展北平研究院的法国科研特色的基础上,树立了立足西北、融汇世界的科学研究理念,从而大大推动和提升了西北农林高等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23-227
通过结构植物学领域50多年科研工作的实践,在资源植物的分泌结构、异常结构以及药用植物的结构发育与药用成分的关系方面取得系统的、创新性的成果。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实验中,对如何做好科研工作有几点体会:要有稳定的科研方向,系统的科研思路,并且要持之以恒;要随学科的发展,引进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科研水平;要出成果、出人材,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1):17
<正>由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龙春林领导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利用民族植物学和民族药物化学的手段研究了贵州省黎平县侗族传统利用的药用植物,此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Organic Letters(Palhinine A,A novel alkaloid from Palhinhaea cernua.2010,12(17):3922~3925)上. 相似文献
10.
周云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97-100
就斯里兰卡佩拉登尼亚大学农学院“作物植物学”的教学方式,内容以及教材和我国的植物学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我国植物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以便取长补短,促进和提高我国的“植物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接收"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经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也称“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是中国近代首次由中外学者联合组建、规模大、学科多的学术考察团体。考察团的野外工作结束之后,中瑞双方各自进行了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949年,中国科学院接收了“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正式宣布考察团工作结束,同时批准袁复礼和黄文弼继续从事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的接收工作,促进了该团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但是,由于当时未能给予其恰当的评价,从而没有能够充分地研究和利用“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资料和成果。 相似文献
12.
1930年成立的中国西部科学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西部地区建立的最早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也是民国时期成立的中国为数不多的几家民办科研单位之一。1928年建立嘉陵江科学馆的设想,是中国西部科学院创建的起点。其后,经过卢作孚等人的不懈努力,组织科学调查和采集,拟定科学院计划大纲,建立“中国西部科学院筹备处”,使得中国西部科学院终于建立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的空间布局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级农业科技资源的地区配置.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该文分析了我国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空间布局的演化历史,为更好的理解我国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中,作者顺次介绍了1951—1991年间中国科学院的一些大事以及若干人物,并对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几次定位,"大跃进"运动对中国科学院的冲击,高端权力对科学工作的非理性干预等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全面审视抗战时期国立西北工学院与其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为近代中国科学教育史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结果 1938年,西北工学院在筹建之初,已设有土木、电机、化学、纺织、机械、矿冶6个系,后又增设水利工程和航空工程两个系,开设了投影几何、立体几何、工程数学、应用天文学、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热机学、平面测量、大地测量、地质实习、电工学、河工实验、房屋建筑、污水工程、工程契约与规范等成系统的工程教育课程,并在矿冶、土木、水利、机械等方面尽力结合西北工业实践。结论其课程体系的成熟和完善,迅速提升了西北科学教育的总体水平,标志着西北工程教育体系之形成,从而加快了西方科学教育在中国西北本土化以及整个西北科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西北学报》这一西北大学早期创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的办刊宗旨、刊载的主要文章和编辑出版模式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西北学报》刊登了一些有关研究开发西北的文章,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国防等。结论《西北学报》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大学创办的一份学术刊物,以开发西北为其主要办刊宗旨,提出开发西北的重要性,并探讨了西北独特的自然地理及文化特质,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性建议。这些对于研究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的自然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拓展了研究西北人文地理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古代科学技术史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主流,近现代科技史则少人问津.近年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顺应了国家和中科院的需求以及国际科技史研究的潮流,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已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化学教学模式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近二十余年来我国化学教学模式研究的基本历程,简述了有关化学教学模式的概念、结构、类型与建构诸方面研究.反思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化学教学模式研究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