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张瓅方  李梦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9):11883-11890
为证实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左前降支结扎诱导心肌梗死(MI)大鼠模型的方法,研究培哚普利组(PB组)、黄芪组(HQ组)、丹参组(DS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组(HQ+DS组)等药物干预后对心功能的影响。采用Notch信号抑制剂RO4929097探讨Notch信号在HQ+DS组诱导心肌梗死边缘区(infarcted border zone,IBZ)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用动物超声和Masson染色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心肌IBZ中CD31和vWF的平均光密度(average optical densities,AODs)。Western blot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Notch1和Notch胞内结构域(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等血管生成相关蛋白和干细胞动员相关蛋白,例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型(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和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 1,CT-1)。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3周后HQ+DS和PB组的LVEF均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尽管与模型组相比HQ组和DS组LVEF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但差异不显著;模型组和HQ+DS-I组IBZ中CD31的AODs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相比,HQ+DS显著增加IBZ中CD31的 AODs,降低梗死区CD31和vWF的AODs;模型组和各治疗组HIF-1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相比,HQ+DS组的FGFR-1、SDF-1、CT-1、Notch1和NICD表达增加;与HQ+DS组相比,HQ+DS-I组的Notch1和NICD表达降低。可见黄芪丹参配伍对IBZ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黄芪或丹参单独应用,黄芪丹参配伍保护MI大鼠的的机制可能通过Notch信号传导和动员干细胞向IBZ移动而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证实以黄芪、丹参为代表的益气活血类中药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肌能量代谢,通过原代心肌细胞在缺氧/复氧条件下复制模型后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并予以相应药物干预。结果表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肌细胞活力、增强心肌细胞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肝激酶B1(LKB1)和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激酶β(Ca MKKβ)信号通路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可见益气活血类中药代表黄芪与丹参配伍使用具有调节脂代谢紊乱,增加心肌能量供给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将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非诺贝特)、黄芪和丹参配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治疗组。4周后测定大鼠TC、TG、HDL-C、LDL-C、Apo AⅠ和Apo B等指标。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血清中TC、TG、LDL-C及Apo B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HDL-C及Apo AⅠ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说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G、TC和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调节脂质代谢,并减少高脂血症大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大鼠VEGF及其受体KDR的调控作用,分析其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40,20,10mg.kg-1.d-1),另设假手术组,各组均为8只。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各组采用上述对应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饲养28d后采用ELISA法、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分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变化。结果: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及其受体KDR随着剂量加大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有效上调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从而促进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在心肌梗死中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依据中医益气化瘀生新理论和西医治疗性促血管新生概念,选用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进行心肌梗死的干预治疗。分别采用动物模型、离体细胞培养等多种实验方法,运用分子生物、药物化学等现代研究技术,明确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的促血管新生机制。结果: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在心肌梗死中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调控,有效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结论:以中药黄芪、丹参为代表的益气化瘀类药物在缺血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防治作用,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丰富的诊疗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分析其保护机制。雄性SD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d~(-1))、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各组每日采用对应药物剂量灌胃给药,28 d后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情况,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脑钠尿肽(BNP)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可改善心脏功能,其中BNP和TGF-β含量明显降低(P 0. 05)。说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提高心梗后心室舒缩功能,增加供血量,降低心肌纤维化、有效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MI)模型大鼠心肌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将8周龄SD雄性大鼠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d~(-1))。对应灌胃给药4周后采用ELISA法、RT-qPCR法和Wstern blot法观察经PI3K-AKT信号通路对MI干预作用。结果表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随着浓度增加可明显提高PI3K、AKT表达(P 0. 05,P 0. 01)。可见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能增强PI3K-AKT信号通路,对保护心肌细胞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TNF-α-TNFR-PI3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余下造模成功后随机等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相应药物灌胃。28天后分别心脏取血检测血脂及取肝脏组织检测TNFR、PI3K、磷酸化PI3K蛋白的表达。结果:1)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明显降低TC、TG、LDL及Apo B,提高HDL、Apo AI;2)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和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明显表达PI3K、磷酸化PI3K和TNFR蛋白。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其作用机制与增强TNF-α-TNFR-PI3K信号转导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PPARα/P38MAPK/NF-κB表达的影响,用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余下造模成功后等分为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并灌胃给与相应药物。40 d后取肝脏和腹主动脉血检测PPARα/P38MAPK/NF-κB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TC、TG和LDL水平,提高HDL水平;2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CRP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或P0.05);3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PPARα/P38MAPK/NF-κB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阳性药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并且能影响高脂血症大鼠肝脏PPARα/P38MAPK/NF-κB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0、0.1、0.5、1.0、5.0 g/L)的1年生、2年生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 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表现出相似的影响趋势,即低浓度时促进种子萌发,随浓度增加化感抑制作用增强,浓度为5 g/L时抑制作用强烈。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率的化感指数绝对值小于丹参。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幼苗苗高和根长表现出相似的影响趋势,高浓度时对幼苗鲜重的抑制作用较为强烈。白花丹参根及根茎水浸液对黄芩幼苗苗高和鲜重的化感指数绝对值小于丹参。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且白花丹参对黄芩的化感潜力小于丹参。该研究比较了丹参和白花丹参对黄芩的化感效应,可为优化复合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丹参及四川鼠尾草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比较研究了丹参及四川鼠尾草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显示:气孔器类型、表皮毛和腺毛类型在各物种间具有一致性.气孔器类型多为横列型,主要分布在叶片下表皮(远轴面);表皮毛都为单列多细胞毛,其中多为单列3或4细胞毛;腺毛普遍分布在所有种的上下表皮,主要为短柄多细胞头腺毛.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的分布等特征在各亚属间、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作为亚属间或种间分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者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七株黄芪及其变种的花粉形态.该七株个体的花粉形态归为花粉粒长球形、大小为24.1×14.8μm,萌发沟细窄、沟膜不伸展和花粉粒球形、大小为18.7×17.1μm、萌发沟较宽、沟膜伸展等两类,而黄芪和其变种各自都包含了这两种花粉类型.黄芪的两种花粉类型与子房被毛与否有一定的联系.此外,本文讨论了花粉学与分类学之间相关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白花丹参是一种珍稀的中药材, 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本文针对白花丹参进行了多项实验, 采用MTT法检测白花丹参浸出液对INS-1细胞的凋亡的抑制作用, 并且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白花丹参对血糖和胰岛素释放的影响, 取实验大鼠的胰岛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白花丹参抑制胰岛B细胞凋亡的效果和胰岛组织中抑制凋亡的Bcl-2蛋白和促进凋亡的Bax蛋白的分布. 实验结果证明, 白花丹参能促进Bcl-2蛋白的产生, 削弱Bax蛋白促进凋亡的能力, 抑制了胰岛B细胞的凋亡, 从而使胰岛素的释放增加, 最终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对开发治疗糖尿病的辅助药物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丹参嫩茎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濒危植物丹参,实现人工栽培,以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试管苗生根、继代、移栽和定植研究.结果证明:MS+6-BA0.3 mg.L-1+2,4-D2.0 mg.L-1+NAA0.8 mg.L-1是丹参嫩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AgNO30.2 mg.L-1和1/2MS+AgNO30.2 mg.L-1+6-BA 0.1 mg.L-12种培养基是丹参颗粒状愈伤组织块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以经过浓度为10mg.L-1的NAA溶液处理3 m in的不定芽为材料、以1/3MS+IAA0.4 mg.L-1为培养基的方法是丹参不定芽生根培养的理想方法.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2.7%,定植成活率为99.2%.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丹参的所有生物性,建立起丹参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酰胺柱色谱、硅胶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及高速逆流色谱等方法对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解析。从丹参叶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β-胡萝卜苷(1)、咖啡酸(2)、原儿茶醛(3)、β-谷甾醇(4)、丹参素(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芦丁(9)、山柰酚(10)、迷迭香酸(11)、丹酚酸B(12)。结论化合物6、7、9、10为首次自本植物中获得,化合物2、3、5为首次自丹参地上部分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