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掺水汽油微乳状液的生成和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掺水汽油微乳状液中不同类型及配比的复配表面活性剂和丁时对掺水量和临界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水效率顺序为:亚油酸铵>油酸铵>油酸钠>硬脂酸钠>油酸三乙胺盐,十二烷基硫酸钠;临界温度依上列顺序升高.丁醇的加入量减小时,掺水汽油的临界温度和成本亦降低。道路试验表明,表面活性剂为2.47%、含水量为16.7%的微乳汽油与基础汽油(90 ̄#)相比,百公里耗油指标分别为8.5kg和9.6kg,其它性能基本接近,成本每吨下降2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一种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加铅汽油中铅含量的方法,并对其测定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实测结果也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4.
Reynolds W.所推荐的纯水和纯氨的状态方程和比热容方程可获得高精度的纯水和纯氨热力性质的计算值。应用溶液理论获得了具有较高精度的、适用于动力循环分析的氨水混合物热力性质的计算方法。其中液相热力性质的计算精度比Sayed和Tribus的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加铅汽油中铅含量的方法,并对其测定条件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实测结果也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庚烷反胶束溶液和牛血红蛋白水溶液的相平衡,探讨了有机相助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水相pH值、水相离子种类和强度、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适宜条件下,牛血红蛋白的萃取率可达95%以上。对实验结果从表面活性剂极性头与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反胶团包溶蛋白质时的空间阻碍作用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8.
论述了我厂汽油的调和现状,分析了各调和指标的控制重点和难点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晓艳  王如文  张茵 《甘肃科技》2007,23(10):66-69,36
介绍了国内外清洁汽油的发展过程,及其标准的演变过程。针对国内外清洁汽油的发展动态,全面介绍了降低硫、烯烃和芳烃含量的清洁汽油生产技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单相平衡体系热力学特征变量和独立自变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确定平衡体系状态的独立自变量基础上,讨论了单相平衡体系热力学特征变量与独立自变量的关系,并说明多相平衡体系只有描述体系平衡状态的独立自变量,而无特征变量.  相似文献   

11.
十二烷基磺酸钠微乳状液的相行为及其结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C12H25SO3Na/nC4H9OH/nC7H16/H2O和Na2SO4/H2O/C12H25SO3Na/nC4H9OH/nC7H16体系在km=WC4H9OH/WC12H25SO3Na=2时的相图.测定了起始含油质量分数为21的上述表面活性剂辅助表面活性剂正庚烷体系在纯水和在不同浓度Na2SO4水溶液中单相微乳状液的电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由电导率曲线研究了微乳状液由W/O→二连续→O/W型的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回顾了微乳液在金属、金属卤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碳酸盐、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等纳米微粒制备中的应用,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绘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H2O拟三元相图,确定了不同类型微乳液区域;采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MMA/AA/SDS/H2O反相微乳液聚合,得到了具有明显孔穴结构的聚合物;研究了反相微乳液体系的聚合动力学,考察了AIBN用量、AA含量、SDS水溶液含量及反应温度对初期聚合速率(dC/dt)的影响,得到dC/dt∝[AIBN]^0.8[AA]^1.2[W]^0.7,聚合表观活化能为93.8kJ/mol,并提出了“微乳液双相聚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制备微乳状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298.15 K下鼠李糖脂羧基完全电离所需的N aOH量及其临界胶束浓度(CM C),探索了用鼠李糖脂制备微乳状液的可行性和基本条件,得到了鼠李糖脂-正庚烷-正丁醇-水微乳体系的相图,研究了N aOH对体系相态、界面张力和最佳盐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该体系能够形成微乳状液;体系中N aOH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促进羧酸根电离,又起到了电解质的作用,并且在完全电离时体系的最佳盐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AOT/异辛烷反相微乳液的增溶与电导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AOT(二(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异辛烷溶液与水、DMF(N,N-二甲基甲酰胺),以及水和DMF的混合溶液(体积比10:1)所形成的3种AOT/异辛烷/增溶物反相微乳液,用电导法考察了温度、AOT浓度、增溶物对体系的增溶性质及其电导行为的影响,以研究增溶与增溶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OT/异辛烷溶液对水的增溶能力随着AOT在异辛烷溶液中浓度的增大而提高.AOT/异辛烷/水、AOT/异辛烷/DMF、AOT/异辛烷/DMF与水的混合溶液三者具有相似的增溶性质与电导行为.最大增溶量与增溶物分子体积有关,分子体积越大,最大增溶量越小.该文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反相微乳液体系增溶特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After discussion on the mechanism of polymer particle nucleation and growth in inverse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 schematic physical model for 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 in inverse microemulsions was presented. Furthermore, several key problems in mathematically modeling of inverse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e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的微乳液由十六烷基磺酸钠、正辛烷、水和醇等四组分构成。首先研究在不同含油量下(10%,25%,50%,75%,90%)的相图,然后在固定含油量下(10%和50%)改变醇的种类(从正丁醇到正癸醇)观察其相图的变化,最后,从微乳液拟三组分相图出发,计算出各种醇从油相到微乳液液滴界面上的标准吉氏自由能变化。经计算机拟合可得到它们与醇的烃链长及体系中含油量的关系式。对上述结果,我们进行了理论上探讨,其结果对三次采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恒界面池方法对微乳液膜提取活性染料的传质动力学进行研究,推导了其在表观动力学方程中各浓度项的级数值,得到其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活化能.以烷基苯酚环氧乙烷缩合物(OP-7)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煤油作为油溶剂、三烷基胺(N235)为促进迁移载体,NaOH溶液作为内水相构成微乳液膜体系,其提取艳蓝KNR染料废水的传质实验结果表明,在乳水体积比为1∶15,废水相质量浓度在5000mg·L-1的条件下艳蓝KNR的提取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不同单体浓度范围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过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酯)EHP为引发剂、白油为连续介质,进行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酰胺/丙烯酸钠(AM/SA)和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研究了不同单体浓度范围内,3种单体(对)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在较高单体质量分数范围内(w(M)为25%~50%),聚合速率对AM,AM/SA和AM/DMMC3种单体(对)浓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2.24,2.34和2.47;在较低单体质量分数范围内(w(M)为10%~26%)反应级数则分别为1.57,1.61和1.58。不同单体质量分数范围内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的反应级数相差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聚合体系中单体水溶液的粘度对聚合速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