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中国的礼仪文化根植于古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孔子把“道德”和“仁义”的内涵注入传统礼仪文化之中,使外在礼治的强制性走向了内在道德信仰的自觉性。宋明以后的儒家礼仪更加注重内在的自省和自律,所以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强调个体的道德境界和内在修养。学习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应注重它的内在道德性,而不只是追求它的外在形式。传统礼仪文化在道德和精神信仰、日常行为规范、家庭和社会秩序重建等方面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应以理性的态度拒斥形式化、表面化以及满足权力需要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国的礼仪文化根植于古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孔子把“道德”和“仁义”的内涵注入传统礼仪文化之中,使外在礼治的强制性走向了内在道德信仰的自觉性。宋明以后的儒家礼仪更加注重内在的自省和自律,所以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强调个体的道德境界和内在修养。学习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应注重它的内在道德性,而不只是追求它的外在形式。传统礼仪文化在道德和精神信仰、日常行为规范、家庭和社会秩序重建等方面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应以理性的态度拒斥形式化、表面化以及满足权力需要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3.
宋江忠义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不仅仅是个人性格的问题,还可以从他所活动的两个社会领域即江湖社会和封建正统社会寻找原因,这两个社会领域有不同的道德意识规范和需求,前者以义为主,后者以忠为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花腔》是新历史小说的新突破,重点分析了小说中个人的命运和小说的叙事策略,前者从人的个体性与群体性、工具性与目的性,后者从多个叙事者叙事、肢解故事、“史料的引用”、开放的语义场等具体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律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不论是从外在产生逻辑顺序,还是各自内在的内容,无疑法律产生于道德、发源于道德。我们研究法律的起源,探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目的是要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它们的地位和作用,让二者在当今社会最大限度的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综述八十年代以来,研究《伤逝》爱情悲剧根源的观点有诸种,但失偏颇。作者认为其爱情悲剧是由于子君涓生他俩的思想性格的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其中前者是悲剧产生的主要的内在因素,后来是次要的,是加速悲剧产生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化,也是一个人的修身立命之本。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原则与行为规范有三层含义:作为哲学范畴,是为真实,亦即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作为道德范畴,要求注重内在的道德修养,并付诸于道德实践;作为法律范畴,强调外在的强制性,讲求信誉,恪守承诺,不触犯法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花腔>是新历史小说的新突破,重点分析了小说中个人的命运和小说的叙事策略,前者从人的个体性与群体性、工具性与目的性,后者从多个叙事者叙事、肢解故事、"史料的引用"、开放的语义场等具体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贾琛霞 《科技信息》2010,(31):251-251
室内热舒适环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使人更富有创造力。人体热舒适主要与4个环境因素和2个人体参数以及其他因素有关,即"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当人体处于热舒适状态时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与散发出去的热量相平衡。通过对人体热舒适方程的分析,可知"外在因素"通过对"内在因素"的作用影响人体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信任是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良好运行的基础。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社会信任危机出现且程度不断加深。究其原因,既有传统社会习惯的影响,也有相关法律规范缺失以及道德约束力下降带来的影响。要想消除信任危机,必须调节利益分配机制,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强化公共监督,同时加强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社会信任体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马强 《太原科技》2007,(11):55-56
通过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建立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外部监督机制和道德评价标准等措施来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了产生盈余管理的客观条件,论述了产生盈余管理的发展动机,提出了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部门各方共同努力所期望的,也是学校提高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综述、调查研究、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对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孝"的起源问题可以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两种途径的追问。从形而下的视角看,"孝"源于长幼之间的自然天伦,这种自然伦常情感在意识中逐渐形式化就积淀为"理","理"的践履就是人们所遵循的"道",行之有"道"就有"得",并体现为"德",这种"德"在长幼关系的处理上的体现就是"孝"。"孝"源于"伦",经历"伦"→"理"→"道"→"德"的发展演进,最终成就孝行与孝道,它起源于自然的天伦关系,经过形式化的价值抽象,最后在主体的践履中复归于现实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礼"本质上是一种负载于人"体"叙事的象征符号,"礼"与"体"的实践与信仰,是"礼"的发生学探讨不可忽视的观察视点。文章对儒家思想系统中的"體"、"禮"与"鸣玉以相"、"佩玉践形"等语词隐喻与行为意义进行了知识考古式发掘,发现体、礼与玉在儒家礼乐身体实践,乃至上古宗教仪式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即外體(身体仪容)——礼与玉(媒介)——内德(神圣力量),从而揭示礼仪诞生的动力源泉,以及神圣礼仪和世俗道德间的根源联系,为"礼"之发生探源提供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媒介是信息、情绪的放大器,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媒介一方面发挥着社会公器的作用,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维护社会各个“零部件”的正常高效运转.而在另一方面,媒介强有力的“发声”功能一旦被滥用,就很容易披着“监督”的外衣从社会公器转为凶器,介入司法程序对其进行干预,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伤害.尤其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平台使媒介的优势与弊端都得到了放大.“媒介审判”和“媒介监督”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前者是对司法独立的干预,而后者是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是媒介职能之一,“媒介审判”与“媒介监督”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由2010年“药家鑫案”而引发的“媒介审判”的诸多反思,对于媒介功能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人们对于“媒介审判”的认识在随后一系列相似事件中一点点的加深.“媒介审判”带来的暴力杀伤力强、影响面广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屠格涅夫创作中有两种爱情范式:一是以心灵的吸引为基础的“理想型”爱情;二是以不平等的“奴役”为基础的“生活型”爱情,两者在产生过程、感情性质及人物设置等方面均呈现出鲜明对比。在观念上,屠格涅夫肯定前者而摒弃后者,而在现实中又不得不承认后者总是击败前者,由此折射出他爱情观中的矛盾与悖论。  相似文献   

17.
陈富琼 《西藏大学学报》2005,20(4):84-86,90
文章认为领导者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既有权力性影响力,又有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凭借自身的品格素质,知识能力,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及榜样的力量,影响被领导者,使被领导者心悦诚服的接受领导.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是以内驱力形式征服人,激励人,因而对领导者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人们幸福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领域中的古老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道德行为与人的幸福的不一致问题,尤其是二者之间的冲突。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手中的金钱也多了,可是人们却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了。现代人幸福感悟能力的弱化源于以道德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的缺失,忽视了道德对幸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主是人类公共生活本质的特征,参与公共生活是现代公民的内在要求。价值意义上的民主实质要求人对于自我的全面控制,而这需要公民在不断的公共政治生活中培养起完善的公民人格和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审议民主(即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理论在20世纪下半叶的兴起有着充分的历史和价值背景,自由民主理论在实践中的失误催生了审议民主价值论的兴起,与参与式民主的不同也使得审议民主更具有可行性。作为对自由民主理论的矫正,审议民主也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论优伶的社会性别身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社会性别角色的“男尊女卑”中,中国优伶性别角色存在着特殊的两性结构性质:男性优伶的女性化和女性优伶在“公共领域”里的男性化。前者使男性优伶也沦为与女性优伶卑贱同格,“男女皆卑”;后者使女性优伶成为一种公共欲望对象,并和男性优伶一起是一种色情消费的社会对象,从而构成为“卑贱者”和“色情者”的“文化象征”,构成了一种历史的性别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