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北雁 《科学通报》1991,36(3):188-188
对于n电子体系,如果选22个单电子自旋-轨道(Spin-orbital)做为出发点,在辛群对称性下,可以选出个全反称的多电子波函数。在这个多电子波函数中,概括了著名的AGP(Antisymmetrized geminal powers)多电子波函数。Goscinski和hrn建议用  相似文献   

2.
相对论赝势ab initio研究——KX~-(X=Cl,Br,I)的电子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忠新 《科学通报》1988,33(17):1316-1316
碱金属卤化物负离子(MX~-)具有非常特殊的电子结构和性质,它也为电子与闭壳层的强偶极分子相互作用提供一个极好的模型。曾有人用静电模型来描述这一相互作用,认为电子是“附着”于偶极分子的正极一端。也有人用极化模型来描述,认为卤素负离子(X~-)使中性的碱金属发生极化。Jordan等人用ab initio方法对比较轻的离子LiF~-,LiCl~-,  相似文献   

3.
何延才 《科学通报》1985,30(21):1672-1672
入射电子、背散射电子在薄膜材料中的作用范围及密度分布是从事薄膜X射线显微分析(FXMA)、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工作的学者十分关心的课题。然而,这方面的理论计算结果至今未见报道。 电子束显微分析工作中,“薄膜”是指厚度小于电子透射深度的一类样品.若薄膜基于一定衬底上,这要涉及电子在多层介质中散射问题。本文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了一定衬底薄膜中入射电子(IE)、背散射电子(BSE)空间分布及BSE能量分布,讨论了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4.
非晶态Pd—Cr—Si合金的电子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d-Si非晶态合金常作为非晶态合金的一个典型。我们拟系统研究添加元素对其电子结构的影响。我们用电弧锤砧法制备了非晶态合金Pd_(73)Cr_7Si_(20)和Pd_(80)Si_(20),并用PHI-550型多功能电子能谱仪测定了它们的光电子能谱,其价带谱。各元素的电子结合能及化学位移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吴丽华  郑浩平 《科学通报》2012,(18):1646-1656
为了更可靠地得到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的电子结构,有必要构建水溶液对蛋白质分子电子结构的等效势,这个等效势必须简单、易用.通过第一性原理、全电子、从头计算,构造了水溶液对酪氨酸(Tyr)电子结构的等效势.工作分为三步:(1)用"自由团簇计算法"计算一个含酪氨酸和水分子的系统的能量最低时的空间结构;(2)基于第一步的空间结构,用"团簇埋入自洽计算法"计算酪氨酸在以水分子为外势条件下的电子结构;(3)用"团簇埋入自洽计算法"计算酪氨酸在用偶极子势代替水分子势条件下的电子结构.结果显示,由于水溶液的存在,酪氨酸电子结构的两个能级平均降低了约0.0158 Ry,其他6个能级平均上升约0.0302 Ry;水溶液对酪氨酸电子结构的影响可以很好地被偶极子势模拟.  相似文献   

6.
郭应焕 《科学通报》1994,39(15):1377-1377
传导电子的运动状态决定金属的热学和电学特征.由于传导电子和原子实之间存在强关联,因而确定运动状态的质量不是电子的惯性质量m_e而是它的有效质量m~*,而且m~*是一个二阶张量.m~*通常用dHvA(de Has-van Alphen)效应测量,需要低温(~0.5K)和强磁场(~10T)等复杂技术.我们采用正电子(e~+)湮没2y辐射能谱法测定了高纯Pd中传导电子的  相似文献   

7.
郁士贵 《科学通报》1984,29(20):1270-1270
近年来,去镁叶绿素参与光系统Ⅱ(简写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已被证实。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研究的这一进展表明,去镁叶绿素是PSⅡ的原初电子受体,而过去被认为的原初电子受体Q仅是次级电子受体。 本文主要报道,用不同手段处理叶绿体,改变次级电子供体D向原初电子供体P680~ 传递电子的速率,对去镁叶绿素光还原时的荧光信号(简写Fph~-)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离子束(能量从数百千电子伏到数十兆电子伏)透过薄箔(厚度约10微克/厘米~2)受激发光,曾因其所发谱线极其丰富(从可见光、紫外光直至X射线区),而在六十年代受到广泛注意。并进而用此方  相似文献   

9.
吴国祯 《科学通报》1981,26(18):1108-1108
■(porphyrin)和酞菁(phthalocyanine)具有相似的结构:一个16个原子的大环形π电子结构(以下简称16元环结构),早先Kuhn用一维的电子气态模型来近似16元环上的电子结构,得到了和实验所得的光谱位置、偏振、振动结构一致的结果,以后Schnabel等和Ahrens等做了推广并且假设16元环结构上的电子运动自成一个共轭体系和苯环上的电子是分开的。  相似文献   

10.
李橦 《科学通报》1989,34(3):193-193
许多电子给体-受体单体组成的体系可以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CTC),从而自发地进行热聚合,生成交替共聚物,这类聚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但是,对这类体系光照下的共聚合还报道很少,所报道的体系中一般都以马来酸酐(MAn)为电子受体单体,其中以MAn-苯乙烯(St)体系研究较多。本文用受电子能力比MAn弱的反丁烯二腈(FN)为电子受体单体,研究其在光照下与St共聚合。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信息     
用廉价方法制备印刷电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究和发展中心(General Electric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的电子工程师查尔斯·艾克尔伯格(Charles W. Eichelberger)等人,发明了新的电子印刷线路板的制备法,该法采用传统的网板印刷,所以印刷线路的分辨率可达0.01英寸,如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方法研究沉积盆地源岩有机质热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楠生 《科学通报》1995,40(11):1013-1013
1 实验方法和原理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沉积盆地有机质,主要基于其自由基的变化.自由基在干酪根演化过程中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电子顺磁共振谱线特征的变化,是我们用电子顺磁共振研究有机质热演化的基础.由干酪根自由基的形成过程可知,自由基的数目(浓度)与受热温度有关,随干酪根在热成熟过程中的不断裂解,失去烷基链,自由基浓度也就不断增加;除此以外,干酪根结构中杂原子(O,N,S等)键随演化过程的断裂也会形成自由基.因而可用电子顺磁共振方法(基于自由基浓度的变化)来研究烃源岩的成熟度和盆地的热历史.  相似文献   

13.
谭震宇 《科学通报》1992,37(16):1517-1517
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电子在固体中的散射过程是研究电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的重要方法。在多层薄膜X射线微区定量分析、厚度测定以及电子束曝光定量分析等重要课题中均涉及电子穿越边界的处理(图1)。由于相邻介质间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韩顺辉 《科学通报》1981,26(11):652-652
引言非晶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质已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我们对稀土—铁族非晶薄膜开展了一些观察电子输运性质的工作。在对溅射的Gd-Co薄膜观察到低温电阻率反常之后,对用蒸发淀积方法制备的Tb_(36)Fe_(64)非晶薄膜,也观察到低温电阻率反常。在此基础上,我们在一般真空度(2×10~(-5)—6×10~(-6)mmHg)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组Tb_xFe_(100-x)(at.%)合金非晶薄膜,20≤x≤75,进一步探讨稀土一铁族非晶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一种简易方法证明一个重要的对数梯度关系式:0相似文献   

16.
唐敖庆 《科学通报》1997,42(6):567-574
自从1985年发现C_(60)以来,高碳原子簇已成为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其中,高碳原子簇的电子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国际上其计算的最高水平是:用从头算方法计算的最大分子为C_(540),并且使用的基组不大;用密度泛函方法也仅计算了C_(60),C_(240),C_(540)和C_(960);计算原子数再多的分子更为困难.因此许多科学家(包括物理学家、数学家和理论化学家)都在H(?)ckel近似水平上讨论它们的π电子结构,主要集中于处理相应的Hamilto-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250兆赫~1HNMR研究了咔唑衍生物(D)与受电子分子如对苯醌(A)等间的相互作用,证明它们在CCl_4溶液中形成了或强或弱的络合体AD并存在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张万喜 《科学通报》1985,30(17):1319-1319
已经知道很多聚合物的溶胶分数(s s~(1/2))与辐照剂量(1/R)的关系不是线性的。因此,用溶胶数据求凝胶化剂量R_g,误差较大。有些含氟聚合物,例如F-40(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溶剂,无法用此法求凝胶化剂量。 本文初步尝试用X-光电子能谱(XPZ)求F-46(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含氟  相似文献   

19.
何光龙 《科学通报》1997,42(11):1162-1165
众所周知,无论是均相或非均相体系发生光诱导电子转移时,往往有短寿命、低浓度的瞬态自由基形成,一般是用自由基捕捉剂将其变为稳定自由基后,从测定稳定自由基的ESR谱来研究瞬态自由基的结构。利用上述方法尽管可以获得关于结构、性能的很多信息,并以此推测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但非实时测定,所以还不能完全确切地回答光引发初级过程的机理和是否伴随有电子自旋极化转移等等问题,而时间分辨ESR方法却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报道用时间分辨ESR方法研究吩噻嗪(以下简称PTH)与顺丁烯二酸酐(以下简称MA)间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及相伴随的化学诱导动态电子自旋极化(CIDEP)效应。  相似文献   

20.
李俊清 《科学通报》1983,28(6):348-348
本文用多重散射X_α方法(以下简称SCF-X_α-SW)计算了CH_3F、CH_3Cl、CH_3Br和CH_3I分子的电子能级,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对紫外光电子能谱的指定。用Slater和Johnson发展起来的SCF—X_α-SW方法计算分子中电子的能级和波函数,只花费较少的计算时间便可以得到相当精确的结果。特别是用Slatcr的过渡态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