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耀武 《世界科学》2004,(12):37-39
未来15~20年 ,世界科技将发生一系列革命性突破 ,并表现出新的竞争特点 ,不断带来新的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 ,产生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深远影响 ,推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科技进步与创新 ,将成为这一时期财富创造的动力源泉 ,成为决定国家、区域、城市兴衰的第一要素 ,成为决胜未来的战略聚焦点。一、科技创新前沿领域酝酿革命性突破 ,孕育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生命科学和技术将是新的战略突破口 ,将可能在2010年形成新的主导地位 ,成为21世纪最值得关注的主导技术群 ,并以人们难以想象的方式改变未来的世界 ,带…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5月6—7日,"浦江创新论坛—2019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研讨会以"预见未来:2035的科学、技术与创新"为主题,来自世界各地的17位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共同研判未来15年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大趋势及可能实现的重大突破,分享全球创新案例与思想洞见,讨论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本文摘取部分专家精彩观点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3.
正在这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美好时节,"浦江创新论坛——2018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科技创新智库的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群与未来机遇"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关于全球创新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经验与研究思考,旨在开启一场关于创新思想的头脑风暴,促进思想火花迸发,为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启迪和智慧支持,也为促进国内外科技  相似文献   

4.
<正>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畅想插上了翅膀,而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同样也指引着科技的进步方向。上海,作为一个正大步迈向创新型城市的国际大都市,在城市自身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命题。这一命题的破解需要有我们对科技发展的预判,更需要有我们自己对未来城市发展图景的描绘。围绕上海在2030年左右的发展情景和科技创新趋势,本刊对三位来自经济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访谈。结合自身的专业研究,三位专家分别从经济发展引领、社会问题导向和技术进步推动的角度,与我们分析和分享了他们对上海创新驱动未来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何雅玲  李印实 《科学通报》2022,(19):2113-2114
<正>氢能可再生、零排放且能量密度高,其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基于燃料电池技术,氢能未来将成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大规模利用的理想能源互联网媒介.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于21世纪初已将氢能产业提升至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制定氢能发展政策,明确氢能产业地位,持续支持氢能技术研发,积极推动试点示范和多领域应用.我国在《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明确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列为15项重点创新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纺织与纤维技术的研究,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一股新的潮流。最近,美国宣布成立了国家制造创新网络中的最新一家——革命性纤维与织物制造创新机构。此机构由美国国防部负责创建,并由麻省理工学院牵头开展研究。至于德国,早在两年前就确立了名为"未来纺织"的国家级战略,将其和工业4.0进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意图通过新一代纺织产品及其运营模式的研究来巩固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曾经是"传统"代名词的纺织业,为何在美国成为了"革命性"的研究领域?又为何在德国成为了关  相似文献   

7.
蒲慕明 《科学通报》2023,(35):4749-4750
<正>成为领跑者,就要有更多科研无人区的“探险家”.脑科学是自然科学领域重要的前沿学科,类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科学研究的热点,被各国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点和引领新科技发展的引擎.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布局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研究领域,国家科学技术部于2021年正式启动了“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项目.为推动中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及在大湾区推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产学研融合示范,  相似文献   

8.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2,(1):10-14,18
正欧盟委员会于2011年11月公布的有关欧盟发展的"欧洲2020战略",是欧盟未来10年的科研与创新战略文件。文件提出了欧盟未来10年的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主的智能型经济;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就业水平以增强社会凝聚力。文件同时还提出了建立"创新型联盟"等欧洲2020战略的七大旗舰计划。为使读者了解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本刊特选摘了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汽车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从未停止过智能化发展的步伐。当前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推动汽车设计翻开新的一页,自动化、智能化、多功能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电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现代信息融合技术和通信等高科技与汽车的结合,使未来的汽车成为  相似文献   

10.
周光召 《科学》2008,60(1):6-9
引言 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和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在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为未来高新技术的形成提供源头创新,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界有一句名言:我们不预测未来,但我们创造未来. 如今,互联网正逐步成为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推动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不断创造新业态、新市场,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在美好的初夏时节,在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上海,"浦江创新论坛——2017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如期举办。来自国内外一流科技创新智库的专家学者齐聚上海,以"创新全球化与城市功能再造"为主题,共商全球创新发展与城市建设大计,开启了一场关于创新思想的头脑风暴。创新之声在浦江两岸激荡,碰撞出的创新智慧也将在这里生根发芽。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对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创新思想的源泉和宝库,科技创新智库在支撑科学决策、引领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6月22—23日,"浦江创新论坛——2018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科技创新智库的专家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群与未来机遇"主题展开研讨。其中,15位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他们共同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创新献计献策。胡志坚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高质量、全面的知识供给,国家创新体系集中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士进  董少春 《科学》2004,56(6):17-19
综观人类历史.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知识的继承和发展,正如狄德罗(D.Diderot)在其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所说的那样“……收集散见于世界各处的知识,将它们传递给后代,以使过去世代的作品能够有益于未来”。只有在充分积累和占有已往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创新才能成为可能。工业文明后,大学和书籍成为知识的主要传播途径,而博物馆则因为丰富的藏品和具象的展现方式成为最重要的公共教育场所之一。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质和精神遗存的宝库。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一背景下,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活动,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数字经济在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已然显现出其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带动经济创新发展方面的强大动能。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的传输和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获取、使用和共享变得简单便捷,地球真正成为了一个"村",而这正是数字经济所需要的。同时,数字经济还注重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协助决  相似文献   

16.
汽车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从未停止过智能化发展的步伐。当前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推动汽车设计翻开新的一页,自动化、智能化、多功能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电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现代信息融合技术和通信等高科技与汽车的结合,使未来的汽车成为更安全、更方便、更舒适的交通工具。汽车改变了20世纪人类的生活方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今,即将应用全新智能技术的汽车在21世纪将以更高的速度和效率将人类带入智能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7.
郑金武  牛向龙  李江海 《科学》2003,55(5):34-37
海洋,地球资源的大宝藏,在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将越来越成为人类未来生产和生活的依靠.从海洋中引发的许多问题和思考,还促进了科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如板块构造理论,就是在对海洋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5月13~14日,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之际,"浦江创新论坛——2016技术预见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研讨会由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共同举办,来自国内外大数据和技术预见领域的知名专家在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远期未来进行系统探索的过程,目的是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新技术和战略研究领域。技术预见于20世纪40、50年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是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20,(8):40-41
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减少接触,研究者发明出许多防接触、阻病毒的实用产品……如今,疫情仍在世界各地蔓延,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仍在继续,防护已成为常态化。在可预见的未来,小口罩都将成为防疫不可或缺之物,发挥着无以替代的大作用。需求促进创新,功能各异的口罩新品被不断推出,小编在此为大家一一介绍,希望能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在不久的未来,世界摩天大楼的排名将重新改写.随着阿联酋发展成为海湾地区的金融中心,一个摩天大楼群正在迪拜的干热沙漠里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