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在3Cr2W8V合金钢模中压铸的GCr15钢压铸件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同成分的锻件和砂铸件进行了对比。显微分析表明,压铸试样的组织由于模具结构的影响使试样各部的冷却速度不同而导致组织上的不均匀。经正火后,试样各部分的组织即趋于均匀,但碳化物网不能完全消除,而压铸轴承套圈的组织相对而言却比较均匀。机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退火态压铸试样的强度(σ_b,σ_s)与砂铸的相近而稍高于锻造的,但其塑性(δ.Ψ)和冲击韧性(α_κ)均低于砂铸和锻造的。经淬火和回火之后,压铸试样的性能(σ_(bb),f,α_κ,和磨损量)均接近于锻造的。然而,对压铸的轴承套圈进行的径向压碎试验表明,不论是退火态还是淬、回火态其性能均接近于锻造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种低合金双相耐磨钢经均匀化退火和锻造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强韧性能.结果表明:经980℃均匀化退火4,8 h和1 150℃锻造处理后,实验钢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状马氏体、针状贝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锻造处理后的晶粒度最小为7.0~7.5级,均匀化退火处理后的晶粒度最大为6.5~7.0级.均匀化退火的保温时间是影响双相耐磨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实验钢保温4 h时的冲击韧性和延伸率值高于保温8 h的值.锻造比均匀化退火更适宜于提高低合金双相耐磨钢的强韧性,优化工艺为始锻温度1 150℃、终锻温度800℃、锻造比2.  相似文献   

3.
近日,一条国内先进的特大型轴承锻造生产线在瓦轴集团开工投产。这条生产线的建成,使瓦轴集团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轴承锻造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合金渗碳钢锻件正火后应该具备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要求,提出了一种适合大量生产的既可提高钢件正火质量,又可大量节约热能的利用锻造余热等温正火新工艺及其生产线的组成,并对工艺设计理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轴承套圈退火生产过程中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后果,按照Q S—9000质量体系要求,在生产实施之前进行系统分析,并形成相应生产控制文件,从而持续提高锻件退火质量,以满足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6.
应用SILVACO仿真软件,对N、P区杂质浓度分别为1×1016和1×1017cm-3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后退火工艺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随着后退火温度的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与未后退火电池相比,保持后退火时间1 min,退火温度分别为900,950和1 000℃时,电池的短路电流(Isc)增加约5.39%;保持后退火温度为950℃,退火时间从1 min增加到5 min,电池的短路电流(Isc)提高约6.37%.但是,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的提高与后退火工艺参数不成正比关系.为了减小后退火对电池杂质再分布的影响,确定最佳后退火工艺参数为950℃和4 min.研究表明在薄膜电池的生产中增加后退火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7.
金属及合金的疲劳性能和疲劳行为是影响其长期安全服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研究了锻造态和退火态Ti-20Zr-6.5Al-4V(简称TZ20)的疲劳行为和疲劳机制。XRD结果表明,锻造态和退火态两种状态的TZ20合金均由α相和β相组成。微观组织分析表明,虽然两种状态下该合金都呈现出典型的网篮组织特征,但是其各相含量及其晶粒尺寸有较大的区别。疲劳实验结果表明,锻造态和退火态合金的条件疲劳极限σ0.1(107)分别为623 MPa和572 MPa。疲劳断口分析表明,锻造试样疲劳断口具有多个疲劳裂纹源,而退火试样的疲劳断口只有一个疲劳裂纹源。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大型轧机油膜轴承离心浇铸机生产质量不稳定,轴承和顶头接触面发生合金撕裂、堆积不均匀等现象,以及轴承两端速度不匹配等问题,分析了单端模拟调速驱动和分离加热工艺对浇铸质量的影响;提出全新的双驱动变频调速、自动加热炉和自动加料相结合的单套完整设备方案;摒弃原有的模拟量调速,采用高精度的现场总线技术及控制策略实现两台电机的精确同步;增加自动加热炉和自动加料装置减少了浇铸过程中热能的损失,改进了浇铸工艺,提高了产品浇铸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新型冷作模具用钢65Nb 进行了提高强韧性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65Nb 钢预先热处理采用经充分锻造后球化退火,最终热处理采用高温加热淬火后三次高温回火可获得高的强韧性。以1 120℃淬火+ 560℃三次回火性能最佳,适合于用来生产连续工作并要求有足够红硬性的冷作模具,特别是冷镦模。  相似文献   

10.
连续退火(交流)大拉机使用盘式收线生产时,大规格铜线有时性能不稳定。分析其原因,对设备进行改进调整后,提出用圈式收线解决了这一问题,生产运行良好,退火铜线性能稳定,废品减少,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退火方式对深冲压钢板晶粒尺寸不均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续退火或罩式退火后的深冲钢板和超深冲钢板的组织以及织构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罩式退火后钢板表面晶粒比心部的细小,而连续退火后钢板表面晶粒比心部的粗.这种区别主要来源于热轧钢板原有组织和织构的不均匀性,退火加热过程也会对钢板表面和心部晶粒尺寸的不均匀性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T10A钢锻造以后的预先热处理工艺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提高锻造以后的冷却速度,可以有效的细化珠光体基体组织,抑制网状二次渗碳体的析出,有效的细化渗碳体颗粒,同时,可适当降低球化退火时的加热温度,减少保温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Cr12MoV钢冷冲裁模的失效分析及热处理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r12MoV钢冷冲裁模的失效分析以及锻造、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措施、Cr12MoV钢是一种高碳高铬的冷作模具钢,退火组织中含有数量较多的、粗大的碳化物,虽然经过反复锻造,但碳化物的分布仍不均匀;同时,由于热处理工艺的影响,使奥氏体中存在部分未溶的碳化物,在金相显微组织中形成了脆性的碳化物带状分布区.经改进锻造和热处理工艺后,使显微组织均匀化,获得了满意的力学性能,达到了设计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1560镍基合金圆形铸锭的质量,采用电磁水平连铸方法对其进行生产实验,并对圆锭及其坯料再进一步轧制和冷拉所生产系列棒线材产品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生产的1560镍基合金电磁铸锭的芯部由中心等轴晶组成,其溶质元素偏析程度明显降低,且常规水平连铸过程中常见的芯部裂纹、缩孔和疏松等缺陷也得到有效消除。该方法不仅取消了传统工艺中的铸坯退火、锻造及打磨等工序,而且还缩短了工艺流程,其产品成材率也由传统工艺时的70%提升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初,以舞钢4 200 mm特厚板轧机的1300 mm支撑辊油膜轴承,300 mm机架辊油膜轴承和本溪钢厂1 700 mm热连轧机支撑辊1 100mm油膜轴承为代表的第一代国产自行装备轧机油膜轴承投入运行,使我国轧机油膜轴承运行、制造技术得以普及和提高。通过近30年的生产实践与不断的完善,证明了国产1 300 mm油膜轴承完全满足了4 200 mm特宽厚板轧机的要求。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舞钢生产高附加值品种钢增多,用户对钢板尺寸精度要求提高,油膜轴承的设计、制造理论与技术不断的提高,舞钢在引进整体锻造支撑辊的同时,对1 300 mm油膜轴承进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GCr15轴承套圈的形变球化退火工艺,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球化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形变球化退火工艺,可以得到满足机加工要求的组织和硬度.与普通球化退火工艺相比,形变球化退火工艺不仅大大缩短退火所需时间,而且可以获得细、匀、圆的碳化物颗粒,是一种适用于中小型轴承套圈的先进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7.
将TA10钛合金进行不同次数的镦拔,并进行700℃、保温1 h的退火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与万能拉伸试验机分析镦拔次数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前,随着镦拔次数的增加,TA10钛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先上升后略微下降;合金的断裂方式以准解理断裂为主。退火处理后,一镦一拔得到网篮组织,两镦两拔得到均匀等轴晶组织,三镦三拔得到粗大的组织;TA10钛合金的断裂方式以韧性断裂为主。两镦两拔退火处理后,TA10钛合金显微组织均匀细小,抗拉强度达687 MPa,伸长率达22.5%,是较佳的锻造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白口铸铁热锻工艺性及其工艺特点,锻后组织与性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白口铸铁锻造工艺在球磨机磨球生产上的应用,白口铸铁锻造磨球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装机运转取得了成功。指出锻造是提高白口铸铁冲击韧性和耐磨性的有力手段,并为白口铸铁的加工成形和扩大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法 《天津科技》2012,(1):27-28
对溴素生产中二氧化硫回收工艺进行改进后,实现了热能和水的综合利用;将卤泵流量重新设计,使卤泵流量由1120m3/h提高到1440m3/h,从而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20.
采用模板法制备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的聚苯乙烯接枝聚氧乙烯(PS-g-PEO)共聚物膜.将其与滴涂法制备的平滑膜进行比较,考察PEO含量、表面形貌对共聚物膜表面浸润性的影响.将制备的膜进行退火及水浸泡处理后测其接触角变化.结果表明:退火和水浸泡处理可使共聚物膜表面浸润性发生可逆改变,退火后共聚物膜表面接触角增大,水浸泡后接触角减小.其中退火后的PEO含量为40.9%的共聚物平滑膜进行水浸泡处理后,膜表面接触角由65.1°减小到53.3°,而对应的共聚物粗糙膜表面接触角由150.0°减小到60.9°,实现了超疏水到亲水的转变.不同处理条件下PEO链段聚集状态不同,退火及水浸泡处理使PEO链段发生翻转,导致膜表面浸润性发生可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