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瞬时冲力历时数据的处理及程序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对碰撞过程冲力采样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及处理程序,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给出了从数据文本中搜索有效冲力数据的途径.该方法结合冲力瞬态数字测量仪和普通计算机系统,可用于广泛的力学测量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碰撞过程产生的冲力具有瞬时和突变的特点,并存在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受到人们关注。通过基于传感器的实时动态数字采集系统测量两物体发生正碰时冲力及物体速度的实时变化,利用动量守恒定理验证冲力测量的准确性。以此为基础,测量、比较了同等条件下,不同品牌、不同材质外壳的移动电源在碰撞过程受到的最大冲力。实验证明平均冲力并不能反映最大冲力的大小,在进行外壳设计时,应考虑最大冲力,以优化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在冲力情况下高斯最小约束原理的广义坐标形式,提出以广义坐标表达的约束的定义,并据此用求多变量函数极值(或条件极值)的方法解算了刚体系统的碰撞问题。  相似文献   

4.
冲力始于而且作为语言,物的被创造或者语言的被创建都通过冲力发生.冲力与创造、冲力与创建、冲力与创作,以及冲力与命名都相互共属.冲力敞开自身,它往往使我们疏离了常性,导致自身之外的存在.自身之外的存在者其自身存在于对语言敞开的可能性之中.而作品在冲力中敞开自身,敞开自身越清晰,它的名称就越模糊.如果作品的本质存在于诗中,并作为语言创建的命名的话,被创造作品就被创建了.  相似文献   

5.
本讨论了弹性体打击的模型,提出了运用MCS-51微处理器精密测量弹性体打击时间的方法,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论是使用这种测定方法,得到的数据准确,可靠,对材料特发表主材料结构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碰撞时间的精确测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讨论了非弹性碰撞的模型,提出了精确测定碰撞时间的方法;采用摆动碰撞法,具有快速、平稳、精确、无损伤的特点;讨论了碰撞时间测量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汽车防碰撞报警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利用该系统可及时准确地测量出行驶中的车辆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在雨、雪、雾等能见度较低的恶劣天气中使用该系统,可以对驾驶员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减少和避免撞车事故尤其是高速公路多辆汽车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对N6+—He,N3+—He和N3+—H2碰撞中的发射光谱进行了测量.从测量到的发射光谱分析证明:上述碰撞中存在着三种或四种激发通道:(1)单电子俘获激发通道:(2)双电子俘获激发通道:(3)入射离子直接激发通道;(4)靶直接激发通道。本文还给出了发射截面数据。  相似文献   

9.
在气体样品池条件下,研究了Rb(5Pi)+Ne碰撞能量转移过程。将调频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稍微调离共振线,用激光激发光学薄的Rh蒸汽和低密度Ne的混合系统,激发态RbNe(E)通过解离或碰撞转移产生出Rb5P态。在不同的Ne气压下,测量直接荧光5P1/2→5Si/2和5P3/2→5S1/2转移荧光,由谱线的峰值强度比给出Rb5Pj态布居的相对大小,利用速率方程和最小二乘法得到碰撞转移截面和碰撞转移速率系数。实验结果表明,Rb5Pj精细结构碰撞转移截面是8.33×10^-18cm^2(当压强P〉133Pa)和5.94×10^-17cm^2(当压强P〈133Pa),相应的转移速率系数是5.53×10^—13cm^3/s和3.94×10^12cm^3/s。最后分析了转移截面随压强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PMT在测量超高速碰撞闪光趋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超高速碰撞闪光强度和趋势,设计了超高速碰撞闪光光电倍增管测量系统. 该测量系统由4通道组成,由光纤探头采集的不同波长的闪光信号经光纤输入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放大后输入示波器. 通过不同碰撞条件下的二级轻气炮加载实验测出给定位置、方位角和不同碰撞条件下的碰撞闪光趋势,根据测量系统的标定计算出碰撞闪光强度. 实验结果表明,碰撞闪光的特点比较明显,强度峰值信号首先出现,其后伴随持续的黑体辐射衰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准确的碰撞力数据,根据液滴碰撞过程极其短暂且低速液滴碰撞力较小的特点,搭建了低速液滴与固体壁面碰撞力测量实验台;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对液滴碰撞力测量系统进行了优化,以探究系统振动对瞬态碰撞力结果的影响;利用滤波等措施消除影响后获得低速液滴和固体壁面碰撞过程的碰撞力。实验中使用压电传感器来测量碰撞力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同时将测量系统简化为双振子模型,以分析基座和碰撞盘的振动对碰撞力信号的影响;通过进行实验结果的频谱分析来验证理论模型,同时找出影响碰撞力信号波动的因素。实验表明:基座和碰撞盘的振动会导致碰撞力曲线出现波动,增大基座质量可以消除基座振动的影响,减小碰撞盘的质量并结合低通滤波可以消除碰撞盘振动的影响。测试系统可以实现不同液滴直径、不同碰撞速度和物性的液滴碰撞力的采集和处理。  相似文献   

12.
此文就实验条件及操作过程进行分析,并在实际测量中消除了系统误差,使实验条件得到了满足,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由计算电子对金属壁冲力的方法,给出了金属中电子气的压力公式其特点是电气气压力的物理图象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4.
现有颗粒阻尼器理论模型及数值分析模型均是基于对颗粒与受控结构振动现象的观测及约束条件而建立,并不能直观且充分地体现其减振机理,并且时域求解过程中各参数耦合关系复杂,计算效率较低.以减振效果良好的并联式单向单颗粒阻尼器(Parallel Single-Dimensional Single Particle Damper, PSSPD)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减振机理,将颗粒与受控结构之间的碰撞力等效为脉冲力,建立力学模型,采用频域和时域结合方法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并求解,提出动力荷载作用下PSSPD的最优减振参数设计方法,对其进行性能参数分析,并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同时与时域分析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校验.最后,对PSSPD与TMD的减振机理及性能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时频域解析的PSSPD力学模型能够直观体现其减振机理,精度高且求解过程清晰,参数优化分析方法合理、可行且准确;PSSPD减振频带宽且鲁棒性强,在实际工程减振应用时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了串车在失控状态下的运动特征和动能、动量变化规律,提出了它与防跑车制动器撞拦时冲力峰值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发生迭加冲击的可能性及其因素和条件,并就合理的防护途径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3D摄像技术对腾空摆莲720°接马步动作进行了测量,并对所获得的各阶段相关运动特征参数进行分析比对,最终从生物力学角度探求该动作落地阶段使膝关节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腾空摆莲720°接马步动作落地阶段致膝关节的损伤多以半月板、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等的损伤为主,并具有普遍性。落地瞬时冲力是武术腾空动作中致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冲力大小主要是由被试者体重、腾空高度以及落地缓冲方式等因素决定,由于被试者的体重为相对不可变量,那么其他两个因素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腾空高度与动作完成质量成正相关,与此同时也为落地缓冲提供了相对充分的准备时间。若体重与腾空高度相对稳定情况下,那么被试者则要通过调整空中姿态来加大转动惯量,同时需要调整落地瞬间膝关节角度,为落地缓冲赢得准备时间,使落地瞬时冲力的值减到最小,以此来保护膝关节。  相似文献   

17.
金属微粒是降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绝缘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金属微粒与电极的碰撞恢复系数可为微粒陷阱等金属微粒抑制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弹塑性变形理论,给出了法向恢复系数和切向恢复系数计算公式,并通过碰撞恢复系数测量平台研究了微粒材质特性、微粒直径以及碰撞速度对碰撞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实验测量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可靠性。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表明:按金属材质铝、铜、钢的顺序,法向碰撞恢复系数逐渐减小,切向碰撞恢复系数逐渐增大;法向碰撞恢复系数和切向碰撞恢复系数均与微粒直径呈负相关;同一斜碰撞角度下,法向碰撞恢复系数随碰撞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切向碰撞恢复系数随碰撞速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并且不同斜碰撞角度下的法向碰撞恢复系数或切向碰撞恢复系数变化规律类似。文中关于碰撞恢复系数的计算方法可为微粒陷阱等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非 弹性碰撞法测量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满足工程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Si(Li)探测器测量了能量为5~2keV的电子碰撞Ag的L壳总平均电离截面;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的电子反射能谱,修正了来自衬底的反射电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作者对实验结果与Cryzinski的理论计算结果进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超高速碰撞过程中会伴有闪光现象.通过构建光谱和光学高温计测量系统,对超高速碰撞产生的闪光频域信号和时域信号进行测量.实验得到了200~1 100 nm波段的光谱.通过对比原子发射光谱数据库确定谱线元素,并分析了铝的特征谱线ALI 394.40 nm和ALI 396.15 nm.对不同碰撞速度下的光谱进行比较,得出碰撞速度与闪光强度的关系.并结合光学高温计得到的光强随时间变化规律,对超高速碰撞闪光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