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贵州省瓮安县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当地农民的集体对话和讨论的参与式农村评估(PRA)方法,探讨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度的满意度。通过对瓮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调查研究,从林农是否获得一定的林地经营自主权和生产决策权、林农对产权变迁所持的态度、林地经营的投入、林权流转需求等方面,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结果表明:通过林改,农民收入有所增长,投入林业的劳动时间有所增加,林权纠纷也得到处理。但由于林农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林地规模的不同,林地的经营类型和流转意愿也存在差异。因此,林改在短期内对林农的收入增加不明显,需要在规模经营、要素市场、流转规则和生态补偿等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罗蔚新 《广东科技》2011,20(2):64-66
森林是地球上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生态公益林是以创造持续的生态效益为目标,它没有直接的或难于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人们在享受到生态公益林效益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维护生态公益林生产所付出的劳动和代价,这不符合商品经济要求。要使生态公益林建设良性发展,相应的经济补偿是前提和保障。而公益林生态效益的经济补偿是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热点与难点。下面文章阐述了当前生态公益林经济补偿机制的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3.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手段.笔者以浙江临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状况,以及对林农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收入结构以非农业收入为主,或非木质林产品为主的情况下,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而对森林经营者收入限制作用较小;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并非是实现生态公益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林权制度改革出现新问题。应建立公益林补偿制度,加快森林分类经营的步伐,加强天然林保护,取消涉及林农规费,建立合理的林业资金筹措机制,加大国有林场的改革,完善林业生产要素市场,规范林木、林地有序流转;鼓励农民自愿成立公司 农户、基地 农户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黄鑫 《科技资讯》2015,13(2):108+110
简述了保靖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加强该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提出建议和措施。生态公益林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满足人类社会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保靖县自2001年启动生态公益林工程以来,逐步建立了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为保靖的生态县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益林补偿资金也让广大林农获得了一定的收益,生态公益林建设更是成了为民办实事的内容。该文通过分析保靖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和问题,探讨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仅仅是以国家财政补偿为主导,资金来源渠道和补偿方式单一,经济地理格局的差异性导致的补偿标准地区间差距的存在,使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及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林农对林木保护的情绪极其消极。统计分析江口县三大公益林区调查问卷,根据林农的需求,探索性地建立"市场主导—政府干预—林业搭台—部门唱戏—社会参与"的间接补偿模式,旨在加强间接补偿的力度,弱化政府直接支付补偿,提高林农的自我发展能力,使林农的收入增加并且来源多元化,逐步降低他们对于政府直接支付补偿的依赖性,从根本上实现由"被动输血"式补偿向"主动造血"式补偿的转变,实现公益林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提出了林业分类经营理念,把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经营。生态公益林是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的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  相似文献   

8.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生态公益林分布、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情况,分析当前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生态公益林建设政策保障体系,探索建立生态公益林经营管护模式,研究采取相适应的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效能补偿机制和提高全民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意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实现造林绿化后,部分林场不能很快转到高效林业方向上来,从而造成林场效益下降,经营风险承受能力降低,经济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搞好林场的林业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成为林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山丹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角度出发,论述了森林分类经营的重要性。特别强调荒漠区沙生灌木植被由草原资源区划界定为林业资源,实行国家公益林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以保护天然林和天然沙生植被为重点,积极营造公益林,建立完备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实现山丹林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林业小额抵押贷款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农小额贷款不仅存在一般的小额贷款的单位成本高、现金流难以跟踪问题,还存在营林活动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笔者在福建林改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林农小额贷款周期短的不足,引入体系完整的林业科技推广与服务机构,利用其低成本的科技服务与跟踪林农经营活动,降低营林活动整体风险,提高林农小额长期贷款的可能性,推动林权改革的深入及林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六安市林业资源与生态现状,并就六安市林业生态修复中存在的林农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林地供需矛盾大、野生动植物资源监管能力不足、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业产业发展不均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形势严峻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六安市林业生态修复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解决生态公益林(生态公益林指的是像“三北”防护林这样为阻挡风沙、涵养水源而栽种的林木)保护所需资金,我国提出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文章从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论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必要性、可行性、法律依据、补偿原则及资金筹措方式等内容,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福建省生态公益林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如:长期以来生态公益林得不到社会的公正认识;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技术不规范;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严重不足;生态公益林管理体制与公益林的社会功能不相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5.
陈谊星 《武夷科学》2008,24(1):167-170
本文主要探讨福建省生态公益林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如:长期以来生态公益林得不到社会的公正认识;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技术不规范;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严重不足;生态公益林管理体制与公益林的社会功能不相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6.
邓文华 《广东科技》2011,20(8):42-43
根据长期在林业基层单位工作,与林农朝夕相处及所见所闻,感想颇多,体会较深,所以在林改后工作中所遇到的营林上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并对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公益林经营的理论和依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彦林 《甘肃科技》2013,29(6):139-140
生态公益林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类基本生存条件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从需求的观点讲,就是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需求。如果原有的经营模式能够满足人类需求,就不可能产生新的问题,但现在已完全不是这种情况。人类对林业的需求经过了原始需求、简单需求,现己进入了"现代需求"阶段。现代需求的特征是需求在总量上的迅速扩大和在结构上出现分化。现代需求的结构日趋复杂和细化,但大致可分为经济需求和生态需求两大类。经济需求又包括大径材、中径材、小径材及其他多种林产品;而生态需求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工农业生产的环境)及人类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环境)3个类别的需求。现代需求的本质是要求林业自身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可持续经营主要是满足人类的生态需求。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研究涉及生态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领域。目前,关于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基础的研究较少,笔者试图从哲学、林学、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初步构建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种森林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探讨,并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对策,探索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而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军  焦健 《甘肃科技》2011,27(20):14-15,2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经营权交给农民,使农民不仅具有经营的主体地位,而且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通过对甘肃省永登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实际情况和开展林改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林改后给农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在福建、江西试点展开的以"均山"为主、以"还利于民"为本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至今已经有9年的历程。那么,"均山"的制度安排下,林农是如何经营林地以实现农民增收的呢?文章以福建沙县龙磁林场为研究个案,在对林改前后林场基本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龙磁林场能在林改后仍维持原来的集体统一经营方式的原因进行了探析,最后对林场的运作实践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