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活化及其在湿法炼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矿物机械活化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矿物强化作用。然后对其在湿法炼锌中的硫化锌精矿焙烧、锌焙砂浸出、硫化锌精矿直接浸出等方面应用取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使用软锰矿和硫精矿在酸性条件下常压直接浸出制取硫酸锰溶液来快速解决湿法炼锌厂贫锰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外场技术在氧化锌矿浸出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微波,氧压浸出,超声波等外场技术在氧化锌矿浸出工艺中的应用.研究实例表明,上述技术均可显著地减少操作时间并提高效率,是氧化锌浸出中的高效绿色之路.同时指出生态设计是特殊冶金技术发展的新模式;而且将微波,超声波等外场技术应用于氧化锌矿浸出的工艺中,这遵循了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4.
对湿法炼锌浸出渣和净化渣进行有效处理,综合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提高了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低排放、低污染,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炼厂罐区使用的Saab雷达液位计的测量原理及其测量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日常维护需注意的问题和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宁沉锗工艺中存在单宁引入影响锌电解和单宁消耗量大导致工艺成本高的问题,开展中和沉淀-浸出富集锗研究,替代单宁沉锗达到富集锗的目的。以氧化锌烟尘浸出液为原料、工业氧化锌烟尘为中和剂,考察时间、pH、温度对中和沉淀效果影响,研究中和沉淀过程中锗、铁、砷、硅元素行为规律,同时考察中和渣浸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两段逆流中和沉淀,一段温度为45℃、中和时间为2 h、pH=4.0~4.5,二段温度为45℃、中和时间为1.5 h、通氧量为60 L/h、pH=5.0~5.2,一段中和渣含锗1.13%,二段沉锗后液中锗质量浓度为1.98 mg/L,锗、铁、砷和硅的沉淀率分别为99.08%、26.72%、99.12%和95.36%,沉锗后液可直接返回锌冶炼系统。将中和渣经氧压-常压浸出后,氧压浸出渣中锗含量为3 148.9 g/t,浸出液锗质量浓度为1.72 g/L,锗、铁、砷和硅的浸出率分别为85.86%、25.46%、68.33%和11.39%。氧压浸出渣再经常压浸出后,常压浸出渣中锗含量为1884.9g/t,浸出液中锗质量浓度为331.1 mg/L,锗浸出率提升至95.96%,在富集锗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介绍雷达液位计的工作原理、性能,总结了雷达液位计在罐区应用中的选型、调试安装和使用经验,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氧压酸浸的方法浸出低含铟浸出渣中的铟,研究铟的氧压酸浸过程及动力学;研究搅拌速率、浸出温度、初始硫酸浓度、氧分压、物料粒度对铟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为220 ℃,物料粒度为75~80 μm,硫酸浓度为1.53 mol/L,转速为650 r/min,氧分压为0.60 MPa时,铟、锌和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9.5%,95.36%和95.94%;铟的浸出过程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前期受化学反应控制,然后转为混合控制,后期受固体产物层扩散控制;化学反应控制和固体产物层扩散控制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6.09 kJ/mol和11.62 kJ/mol。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压釜、闪蒸槽、调节槽的结构形式及其工作原理,以及自动剥锌系统设备构成及其工作原理,与传统炼锌工艺设备比较所带来的优势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导波雷达液位计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对其特点及安装、调试进行探讨。导波雷达液位计具有测量精度高、运用范围广、调校方便、性能可靠等特点,在以后的火电厂领域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抑制系数及其在评估雷达吸波材料对行波散射抑制作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评估雷达吸波材料对行波散射抑制程度的新参数-抑制系数,该参数能够评价出吸波材料对行波散射抑制效果的相对差异,而与目标的外形等因素无关,我们计算了几种国内外常用吸波材料的抑制系数-介电参数特性,抑制系数-涂覆厚度特性,以及多层介质覆盖时的抑制系数,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铟是一种重要的多用途战略金属,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但无独立可供开采的矿床,常伴生于铅锌等硫化矿中.因此,本文在传统电加热条件下进行了高铟闪锌矿氧压酸浸过程中铟浸出动力学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固态产物层的液-固相浸出反应动力学模型”对铟浸出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可知其浸出速率受到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其表观活化能为69.735kJ/mol,以及高铟闪锌矿氧压酸浸过程中铟浸出率随粒度减小、初始酸度增大、氧分压增大、浸出温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张燕青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4,(15)
对于600MW火力发电厂来说,6、7、8号低加及凝汽器因为运行在真空环境下,对于这些系统的水位测量装置大多数电厂初期设计一直采用差压变送器测量方式测量水位,由于受到真空环境影响,对于差压式液位变送器测量液位值偏差较大,无法准确测量液位。本文检讨目前液位测量的各种方式,为各电厂改造提供参考及意见。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感耦合(ICP-OES)、X射线衍射(XRD)、扫面电镜-能谱(SEM-EDS)、红外光谱(FTIR)及差热差重(TG-DTA)等多种检测方法对锌氧压酸浸硫精矿和硫尾矿的化学组成、粒度分布、物相结构等进行研究,并采用毒性浸出程序(TCLP)法考察其短期环境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硫精矿1和硫精矿2主要以球状的单质硫存在,其中,少量硫精矿1以小颗粒的闪锌矿、黄铁矿等附着于块状的铁矾颗粒上,平均粒径为22.1 μm;少量硫精矿2以块状的闪锌矿、黄铁矿和小颗粒存在,平均粒径为59.2 μm。2种硫精矿在185~340 ℃时会剧烈燃烧,热稳定性较差。2种硫尾矿主要以块状的铅黄铁矾和黄钠铁矾存在,其中,硫尾矿1平均粒径为21.1 μm;硫尾矿2含一定的赤铁矿(16.86%),平均粒径为5.3 μm。硫精矿和硫尾矿中锌和镉元素在弱酸条件下不稳定,硫尾矿1中锌和镉的浸出量分别超标1.93倍和2.50倍;硫精矿2的分别超标2.03倍和6.56倍,硫尾矿1的分别超标3.46倍和5.94倍,硫尾矿2的分别超标11.10倍和8.28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湿法炼锌酸性浸出液中铜的选择性分离困难、有机物污染严重等问题,筛选出可高效选择性分离Cu2+的D711型螯合树脂,并研究树脂吸附Cu2+的规律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D711树脂对Cu2+的吸附量随体系酸度升高而降低,当溶液初始H2SO4浓度为0.005 mol/L、接触时间为120 min时,树脂的平衡吸附量为56.11 mg/g;D711树脂与Cu2+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298 K)为-10.26 kJ/mol,焓变ΔH为-4.91 kJ/mol,熵变ΔS为17.92 J/(mol·K),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熵增的过程;D711树脂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速率控制步骤为膜扩散控制;工业湿法炼锌酸性浸出液经二级串联吸附后Cu2+的吸附率可达99.5%以上。吸附前后D711树脂的表面形貌由多孔粗糙状过渡至致密平滑状,树脂的官能团结构稳定,吸附过程中树脂官能团中的N原子参与了反... 相似文献
16.
以桑色素(Morin)为配位体,研究了Zn(Ⅱ)与其形成的配合物在汞电极上的极谱行为和极谱波的性质,确定了Zn(Ⅱ)-Morin配合物的组成.在pH=4.7的0.1 mol·L-1HAc-NaAc底液中,Zn(Ⅱ)-Morin配合物在2.0次微分极谱图上产生良好的吸附还原波.其峰电位为-1.14 V,峰电流与Zn2+在7.5×10-8~4.3×10-6 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7.5×10-8 mol·L-1.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以桑色素(Morin)为配位体,研究了Zn(II)与其形成的配合物在汞电极上的极谱行为和极谱波的性质,确定了Zn(II)-Morin配合物的组成。在pH=4.7的0.1 mol.L-1HAc-NaAc底液中,Zn(II)-Morin配合物在2.0次微分极谱图上产生良好的吸附还原波。其峰电位为-1.14 V,峰电流与Zn2 在7.5×10-8~4.3×10-6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7.5×10-8mol.L-1。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自动化测压仪表是油田内各工业设施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子系统之一,为信息处理系统提供分析数据.本文简述了几种自动化测压仅表的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原理,分析自动化测压仪表常见的故障原因及相应维护方案,并对自动化测压仪表的发展应用进行预洲,并进一步指出智能自动化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黄文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1,(23):197-197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新的探测方法,具有定位准确、剖面直观、实时图像显示等优点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地质雷达技术的实际应用,阐述了地质雷达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方法,为城市供水管网的探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