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华北前线,在太行山区创建了敌后根据地。敌后根据地政权以抗日、民生和民主为政策导向,以组织对敌斗争、开展建设、改善民生、实施民主等为日常职能,是中共在敌后坚持抗战的重要依托。抗日根据地政权所实施的各项政策,落实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方针,推动了根据地社会性质革命性转变,促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生成。尤其是根据地政权秉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使中国共产党获得广泛群众基础。关注民生、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成为根据地政权施政中的显要标识,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
山西新军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在统一战线的形式下合作创建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群众组织和抗日武装,是适合当时山西抗日形势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组织。在抗日战争中。山西新军的建立和壮大,促进了山西乃至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促进了地方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配合八路军进行了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支持和推动着山西以至华北的抗战局面。  相似文献   

3.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战场的战略中枢。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作为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一直战斗在晋冀鲁豫边区,和刘伯承一道为创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和发展根据地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鲁南地区是连接华北和华中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虽然国共两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在鲁南敌后多有摩擦和冲突,但每逢大敌当前,双方总能捐弃前嫌,共同抗敌。最终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承担起坚持鲁南敌后抗战的历史重任,与根据地人民一起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5.
泰西抗日根据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建意义重大,—一五师在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进驻泰西地区,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泰西人民的抗战热情,在—一五师的率领下,泰西党、政、军、民积极开展了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迅速打开了当地的抗日斗争局面.因此,泰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一五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毛泽东指示下,新四军部队挺进华中地区,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和新四军部队的大力协助下,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新政权、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大生产运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这些举措不仅使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享受着空前的民主与自...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由太行、太岳、冀南和晋鲁豫四块根据地组成,是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游击战的心脏和战备中枢。其中的太行山根据地长期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所在地。邓小平是当时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和刘伯承一道,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巩固,扩大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方针和政策,领导广大抗日军民浴血奋战,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冀中回民支队,是抗战初期在冀中地区由我党领导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民族抗日武装。它在马本斋同志的率领下,驰骋冀中平原,抗击日寇,威震敌胆,为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立下卓著战功。1942年6月冀中回民支队奉命撤离冀中,转战冀鲁边区,继而挥戈南下,于1942年9月挺进到冀鲁豫边区,在冀鲁豫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到1944年2月奉命调往延安为止,回民支队在冀鲁豫边区活动将近一年零五个月,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西战团是一支以宣传抗战为宗旨的综合性文艺团体。该团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展了一系列文艺宣传活动,其注重文艺宣传的形式、文艺宣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文艺宣传的效果等,对抗战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妇女解放运动,是全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广大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抗日救国为目的,掀起了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提高了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推动了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本文试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发生、发展,来阐明华北妇女在抗日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伟大作用。一、抓住妇女切身利益进行宣传、动员,使她们走向解放之路近代中国是帝国主义角逐掠夺的对象,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启发了一批知识妇女的觉醒,她们开始走上了救国救民。争取妇女解放的道路。但是占全国妇女最大多数的农村…  相似文献   

11.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以及国民党反动派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端严重的困难。当时所遇到的困难集中表现在物质方面,就是粮食不足,缺乏衣穿,没有经费。为了战胜困难,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伟大号召,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当时,从华北前线返回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359旅积极响应号召,开进荒芜的南泥湾屯垦,实行部队  相似文献   

12.
<正> 日寇侵占中原,盘踞武汉之后,肩负抗日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继开辟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之后,又开辟了跨鄂、豫、皖、根、赣五省的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建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从此,抗日烽火燃遍的中原有了抗击日寇的战略基地。一鄂豫边抗日民主政权是随着武汉周围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根据地的开辟而建立的,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建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10月—1940年8月)。武汉沦陷后,共产党人领导鄂、豫的零星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首先建立了应城县抗日政府。1939上半年,李先念、陈少敏在鄂中组编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根据地有效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保障了战时的需要供给,为赢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也锻炼了我们的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所以、研究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不仅具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促成并捍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指导全国抗战的军事理论,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挺进到敌后,在创建抗日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的同时,又领导根据地广大军民开展了全方位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其内容主要包括组织乡村民众团体、开展普选运动、建设抗日民主政权和民主运动等四个方面,其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当代的村民民主自治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奉命率115师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至1945年七年多的时间里,他领导山东军民,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和抵制"左"倾错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造性地提出了"翻边战术",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创建了巩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华北地区建立的首个根据地,也是党首创的敌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政权.为了更好地支持抗战,党在根据地进行了全面而富有成效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根据地政权建设与社会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共同统一和服务于争取实现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这一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抗日敌后战场的卫生医疗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军队有生力量的生存和战场救护的需要,为夺取中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以敌后根据地和我军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在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的帮助下,形成了中国军队和根据地人民、海外华侨、国际友人“三位一体”的联合抗日阵线,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写就了一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交响史诗。  相似文献   

19.
刘欣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4):136-139
“庄户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广泛开展的冬学运动中,为适应抗战需要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而因时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根据地人民的素质、宣传抗战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别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农村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由于天灾人祸,华北地区大量田园荒芜。华北各根据地相继建立以后,大力开展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建设。各根据地政府颁布垦荒修滩条例,保护农民所垦荒地和所修滩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调动农民垦荒修滩的积极性。垦荒修滩成为华北根据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成为动员农民参加抗战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