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过去施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肥料多以盐的形态直接施用,很容易被土壤固定,不利吸收,而由中科院研制的肥料王系列产品克服了上述缺点,是含有 N、P、K 和近20种以络合物形态存在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液体肥料。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当的配位体及比例,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络合物和稀土元素络合物经过几次反应,使之共存于一个体系中,充分发挥了其间的相互作用的效应。因而,与现有的国内外复合肥料相比,营养更丰富、更全面,易被作物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叶面追肥吸收效果尉氏县小陈乡农技站张征西叶面追肥也叫根外营养,是把肥料配成一定的浓度喷洒到叶面上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叶面追肥不仅可直接供给作物有效养分,防止养分施人土壤后被固定而降低其有效性,而且还具有吸收养分运输快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的特性,那...  相似文献   

3.
硝酸铵、琉铵、硝酸磷钾、硝酸磷、硝酸钾以及硝态氮的复混肥,施用后容易使蔬菜积累硝酸盐。此外,不宜施含氯化肥,如氯化钾、氯化铵等、氯离子能降低蔬菜的淀粉及糖含量.使品质变劣,产量降低.而且残留于土壤中易造成土壤脱钙,引起板结。硫酸镁.硫酸铵等肥料施入土壤中.分解出的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蔬菜吸收而积聚在土壤中.危害蔬菜生长。禁施碳铵,因其会挥发大量氨气,易引起氨害。  相似文献   

4.
<正> 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磷、钾或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配方施肥的内容,包含配方和施肥两个程序,“配方”的核心是根据土壤、作物状况,产前定肥、定量。目标产量确定后,按产量要求,估算作物需要吸收多少氮、磷、钾,根据土壤养分的测试值计算土壤供应情况,以确定氮、磷、钾肥料的适宜用量。如土壤缺少某一种微量元素或作物对某种微量元素反  相似文献   

5.
根外施肥就是将氮、磷、钾等化学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人粪尿等溶于水,喷在作物叶面上,使作物吸收利用,也叫叶面施肥。  相似文献   

6.
一、禁止施用硝态氮肥 硝酸铵、硫铵、硝酸磷钾、硝酸磷、硝酸钾以及硝态氮的复混肥,施用后容易使蔬菜积累硝酸盐.此外,不宜施含氯化肥,如氯化钾、氯化铵等.氯离子能降低蔬菜的淀粉及糖含量,使品质变劣,产量降低,而且残留于土壤中易造成土壤脱钙,引起板结.硫酸镁,硫酸铵等肥料施入土壤中,分解出的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蔬菜吸收而积聚在土壤中,危害蔬菜生长.禁施碳铵,因其会挥发大量氨气,易引起氨害.  相似文献   

7.
陈冬梅 《河南科技》2001,(11):40-40
施肥对蔬菜的污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肥料中所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毒气等直接对蔬菜或土壤的污染。二是通过施入大最氮素肥料 造成蔬菜体内硝酸盐的过量积累。因此,绿色蔬菜生产中使用肥料的原则是必须使足够数最的有机质返回土壤,以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而且不会对环境和作物(营养、味道和植物抗性)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施肥对蔬菜污染的两个途径,在施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绿色蔬菜用肥上应选用农家肥。商品肥料应首先选用商品有机肥、腐植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半有机肥料及含磷、钾…  相似文献   

8.
盐度对沙枣离子分布和渗透调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盐度土壤生长的沙枣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比较了不同器官无机离子含量及其有机渗透调节物质,探讨了渗透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低盐土壤生长的沙枣比高盐土壤生长沙枣的叶片、根部和幼果的Na 和Cl-含量均增加,且器官间累积趋势相似,而幼果中的K 增加,成叶的K 含量降低.高盐土壤生长沙枣叶片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分的含量均高于低盐土壤生长的沙枣,且高盐土壤生长的沙枣叶片渗透势较低.土壤盐分增加,沙枣叶片Na 、Cl-、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分的积累在渗透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磷酸铵镁的制备方法及工业化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铵镁既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原料,也被证实为一种高效肥料。它含有植物所需的镁、氮、磷等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释放速度可以通过颗粒的大小来控制,而且它还可以大量使用而不会引起作物烧根。  相似文献   

10.
根外施肥就是将氮、磷、钾等化学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人粪尿等溶于水,喷在作物叶面上,使作物吸收利用,也叫叶面施肥.  相似文献   

11.
黄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使植株营养代谢失衡,影响黄瓜品质和产量提高,并在植株外部表现出来缺素症状。 1.缺氮症 植株矮瘦、叶片小、叶色淡绿,下部叶片先变黄脱落,后逐渐上移。发病后,每666.7m2(亩)用尿素10~15kg混入10~15倍有机肥料中,施在植株两旁后覆土、浇水,应急时可用1-1.5%的尿素溶液每666,7m2(亩)50kg叶面喷洒。 2.缺磷症 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低于30mg/kg时,植株易缺磷,生长缓慢,矮小,茎叶长,富含水质,叶片变小暗绿无光泽,严重时叶呈紫…  相似文献   

12.
植物组织分析常常用于诊断蔬菜作物的营养缺乏和毒性状况.它也能用来指导对作物进行追肥. 组织分析比土壤分析的优越性在于可用来测定养分吸收的效率而不是养分利用的潜力.组织分析表明,植物从土壤中吸收了和正在吸收什么,而土壤分析仅能说明土壤中可  相似文献   

13.
<正> 英国最近推出一种高浓度微量营养元素肥料,这是一种无硝酸盐的螯合物,适用于各种作物,尤适于现代化农业的集约栽培。这种肥料的元素比例为每公斤含锰90克,镁18克、锌、铜各10.4克、钼0.3克,因此,其浓度比常用者高100至750倍。为使其液肥被作物很快吸收,最适喷洒期有两次,第一次在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4.
郑秀娟 《河南科技》2006,(12):14-14
一、发病原因 1.土壤酸化:韭菜的生长发育适于中性土壤。如果韭菜田长期施用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铵等,会使土壤酸化而发生酸性危害:韭菜受害后,叶片生长缓慢、细弱、外叶枯黄。  相似文献   

15.
<正> 锌是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虽仅百分之几,但却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微量元素作为肥料应用于农业,世界发达国家开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五、六十年代仅有一些探索试验。到了八十年代,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农业产量的提高,微肥才被引起重视,开始进入比较广泛的研究应用阶段。微肥在农业上的应用对协调土壤养分、促进作物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根据多年来的调查分析,试验室研究和示范推广,就我省土壤含锌状况及锌肥的农业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用镀锌废料锌灰制备锌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肥是微量元素肥料之一。一般指可溶性无机盐类。常用七水硫酸锌其分子式为ZnSO_4·7H_2O,又叫锌矾,为白色针状或菱形结晶,易溶于水,在干燥空气中逐渐风化。 锌是植物发育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能促进作物细胞的呼吸作用。虽然用量不多,但对植物的发育生长提高产量都起着重要作用。玉米、高粮、小麦等作物生长时缺少锌则会出现白斑病影响作物生长。由于大量施用氮、磷肥料,土壤中严重缺少锌肥,为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除施用农家肥及一般化肥外,还必须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锌肥。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技》2006,(10):27-27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研制出一种可降解膜水稻控释肥料,该成果属农业技术类研究成果,可在我国水稻种植区普遍应用,无副作用。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利用天然、半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包膜主成分,采用自行研制的流化态双喷床包膜新工艺,研制成可在30-330天内人为控制肥料养分释放的可降解膜控释肥料,该控释肥料无毒、施入土壤后的2年内完全降解,无残留,能减少肥料对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王尧红 《河南科技》1992,(11):19-20
<正> 本文就磷肥施用于一种作物或花生—小麦轮作中的两种作物后,磷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Olsen可提取磷(有效磷)的吸收、积累、消耗及磷肥回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在半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土壤上做了6年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对直接施磷、残留磷及磷分施的肥料效应较小且不稳定,而小麦在所有年份中都有较大且稳定的磷肥效应。磷肥直接施用于小麦很有效,直接施磷13、26、39公斤/公顷,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35%、50%和54%,以每公顷施磷26公斤的经济效益最好。该试验在印度Punjab农业大学研究农场的砂壤土上进行,土壤PH值8.7,有机质含量0.38%,(按Olsen法提取)每公顷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1.6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作物收获时,将一部分作物秆茎留在田地里,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一、对长期抵制土壤侵蚀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武器;二、利用植化相克的原理,可以抑制和杀灭杂草;三、杆、茎、叶腐烂后,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仅仅重视作物留田的肥料作用,是片面的不足的。一、经常保持土壤表面的复盖的必要性。将一部分作物杆茎留在地里,复盖土壤表面,可以显著减少土壤侵蚀,提高作物产量。各  相似文献   

20.
袁艺 《河南科技》2005,(2):10-10
一忌出池后立即施用。沼肥的还原性强,出池后的沼肥如果立即施用,会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氧气,影响种子发芽和根系的发育,导致作物叶片发黄、凋萎。因此,沼肥出池后,一般先在储粪池中存放5~7天后再施用。沼肥与磷肥按10:1的比例混合堆沤5~7天后施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