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爱因斯坦研究学术讨论会在杭州举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纪念爱因斯坦逝世三十周年和狭义相对论创建八十周年,促进我国关于爱因斯坦研究工作的开展,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委员会于1985年3月25日至29日在杭州市联合举行了爱因斯坦研究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五十余人,提交论文近四十篇。这次学术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爱因斯坦的生平、工作和思想,以及他在科学、哲学、政治和其他社会文化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在开幕式上,方励之、许良英、李文铸教授作了精彩的、富有启发性的演讲。在题为《爱因斯坦和二十世纪物理学》的演讲中,方励之教授回顾了爱因斯坦对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贡献,展望了二十世纪物理学发展的趋势。他指出,在爱因斯坦之后,量子电动力学、弱电统一理论,大统一理论、超引力理论和宇宙学等的探索和发展,基本上是沿着爱因斯坦所开创的思想路线前进的,爱因斯坦一些以前未被注意的思想正在  相似文献   

2.
1905年是科学史上较为特殊的一年,当时默默无闻的爱因斯坦发表的5篇论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物理学,也为造福后世的诸多技术奠定了基础。百年之后,联合国通过大会决议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这个“奇迹之年”。这一年也恰逢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以物理的名义2005年1月13日,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物理年发起会议上,国际物理年在全球正式启动。紧接着,1月19日,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宣布本国的“爱因斯坦年”(德、英等国把国际物理年直接命名为“爱因斯坦年”)开始。施罗德称赞爱因斯坦“用他的思想给科学带来了彻底变革,并改变了世界”。中国物理学…  相似文献   

3.
在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前夕,本刊编辑部召开了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和哲学思想讨论会。有四十多位物理学工作者、哲学工作者和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出席。会议就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和哲学思想对当代科学的影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志们一致认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是划时代的,至今我们还很难找到能同他媲美的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安大略省理论物理学者李·斯莫林认为,这一人选应该具备下列关键素质:当然首要的是对物理学的深刻理解。不过成为爱因斯坦的衣钵传人还需具备除科学能力之外的其它特质:胆大无畏。爱因斯坦发表于1905年的论文就具有摄人心魄的胆识和见地,不仅科技价值极高,也具有相当高的哲学和思想水平。在斯莫林的想象中,下一个爱因斯坦"也将以物理  相似文献   

5.
能量及其守恒定律的发展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发展过程,能量是物质系统运动量的量度和系统运动状态转化的量度,能量守恒定律是反映自然界规律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定律。1905年到1907年是爱因斯坦科学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本文通过对爱因斯坦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几篇重要的学术论文的研究,分析了爱因斯坦对能量内涵发展的革命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本世纪出现的一批物理学精英之中,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可说是一位极为独特的人物了!这是因为他曾经在核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宇宙学以至分子生物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与奠基性的工作;还因为他在列宁格勒、哥廷根、哥本哈根、剑桥和普林斯顿曾受教于弗里德曼、玻恩、玻尔、卢瑟福和爱因斯坦;更因为他写出了数十种至今仍具魅力的通  相似文献   

7.
这本论文集以物理学方法论问题为中心,收辑了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在1947—1965年间的论文十五篇。这些论文分别选自他的两个文集:《物理学与方法》(岩波书店,1953年版)和《科学与和平的创造》(岩波书店,1963年版)以及他近几年发表在日本《料学》等杂志上的论文。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物理学和方法论,二、基本粒子理论的历史,三、基本粒子理论的方法论问题。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坂田是如何长期地注意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总结物理学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并用以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反复地批判了以哥本哈根学派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潮及其对物理学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科学史上,爱因斯坦的名字是同相对论联系在一起的。但爱因斯坦对现代科学的贡献绝非仅仅限于相对论,他早期的研究工作涉及热力学和分子运动论领域;在量子论发展初期,他起主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认为,爱因斯坦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论等领域的研究中,应用和发展了物理学的统计方法,并形成了他独特的统计观。这种统计观是导致他同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论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H.A.洛仑兹是现代物理学发展历史中一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一方面,作为杰出的物理学大师,他在电磁学理论、电子论等许多物理学领域中卓有建树,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他说:“人们很难估计洛仑兹对物理学的发展有过多么巨大的影响,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洛仑兹做出的那么多伟大贡献的话,事情将会是怎样”。另一方面,作为经典物理学最后一批虔诚信徒之一,他又在不自觉地抵制现代物理学的兴起,……所以,研究现代物理学史,决不可能不涉及这位荷兰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0.
走向科学理性论:也论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耳顿教授在60年代末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马赫、爱因斯坦和对实在的探索”中这样写道:“在我们这个世纪的思想史中,有一章可以题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哲学历程’,这是一段从以感觉论和经验论为中心的科学哲学,到以理性论的实在论为基础的哲学历程。”霍耳顿在论文中还首次披露了爱因斯坦1938年1月24日写给老朋友C. 兰佐斯的信。爱因斯坦在信中明确地讲了他的哲学“转变”及其主要原因:“从有点类似马赫的那种怀疑的经验论出发,经过引力问题,我转变成为一个有信仰的理性论者,也就是说,成为一个到数学的简单性中去寻求真理的唯一可靠源泉的人。逻辑简单的东西,当然不一定就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但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在基础上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奇特的经历与杰出的成就——苏联物理学家卡皮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0月1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从斯德哥尔摩致电苏联莫斯科物理问题研究所,电文中讲到:“亲爱的卡皮查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天决定将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分成两部分,其中一半颁发给您,以表彰您在低温物理学领域中根本性的发现和发明。”此时,卡皮查已是84岁的高龄了。而他为之获奖的工作,却是在将近40年前做出的。到目前为止,在诺贝尔奖颁发的历史上,以此高龄获奖的还只有卡皮查一个人,这也可以算是诺贝尔奖颁发史上的一项“极端”的“纪录”吧。有趣的是,卡皮查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工作也大多与极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是牛顿以后对物理学贡献最大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创始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则在电动力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论,否定了十九世纪经典力学统治一切的机械论观点,把力学现象和电磁现象的规律平等地统一在相对性原理之下。他对时间和空间革命性的新观点是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量子理论方面,爱因斯坦从普朗克发现的当时并不为人们所  相似文献   

13.
试论赫兹的物理学思想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理论的多重性思想和物理学理论容许性、正确性、恰当性的评价标准以及物理学理论实验检验的整体论观点,构成赫兹物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他的这些思想分别由迪昂、爱因斯坦、拉卡托斯等人在不同程度上作了进一步阐述和更加充分的论证,从而对现代物理学和科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逆推法是赫兹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上的创新是他对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9—10月,香山科学会议相继召开了第263—266次学术讨论会。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会聚香山,分别围绕“相对论物理学100年的发展与展望”,“再生医学”,“非生物(无机)油气的形成与资源前景”,以及“神经信息学与科学数据共享”等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一、相对论物理学100年的发展与展望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5篇论文涉及了近代物理学的3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们是时空理论、分子运动理论、量子理论。其中,影响最深最广的当属狭义相对论,它不但改变了人类几百年所持有的牛顿绝对时空观,而且与量子力学一起成为了现…  相似文献   

15.
这篇论文有下述两个部分:(1)对爱因斯坦的哲学陈述的主要部分的评价,这些陈述表明他拥护(或不拥护)科学的实证主义认识论。(2)对于认为爱因斯坦关于狭义相对论的意见会引导到(或不会引导到)科学的实证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论点的评价。这证明:(1)爱因斯坦的陈述和狭义相对论本身需要明确区别科学概念及共与感官证据间的关系;(2)这种区别需要一种非实证主义的认识论;(3)这种区别提供了理解爱因斯坦的表面上的实证主义陈述的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物理学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许多争论,其中争论时间最长。涉及问题最多、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量子力学诠释之争。现在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和分析这场争论,对于量子力学的理解及其哲学实质的认识是很有意义的。爱因斯坦一玻尔的公开争论始于1927年10月第五次索耳维(SolVay)会议,争论的主要问题是“量子力学内部的自洽性”,其间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都被玻尔—一回应了。从此,爱因斯坦承认量子力学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但认为它只是一种过渡性的理论,而不是完备的理论,并于1935年3月与波多尔斯…  相似文献   

17.
(一) 人类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巨星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谢世已32年了,他的影响非但没有衰减,反而随着科学和社会的迅速进步,在现代人类文明中,日益显示其力量。因此,对爱因斯坦的成就、思想和生平的深入研究,自然成为科学史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开展爱因斯坦研究的基础工程,是搜集、出版爱因斯坦的著作和有关文献。根据现有资料统计,爱因斯坦生前共发表过科学论文将近二百篇,其他  相似文献   

18.
后记     
石里克这篇“哲学家马赫”是一篇讲演稿,发表于1926年12月12日维也纳的权威性报纸《新自由日报》的副刊,我是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设立的、在默尔特教授领导下的“维也纳学派档案”保藏的原稿中复制出来的,同时还附有有关这个讲演的报道,可惜我把这一复制品丢失了。不过我仍恍惚记得,石里克是在1926年6月12日在维也纳市政府为纪念马赫建立的铜像揭幕式上作了这个演讲。参加这个揭幕式的似乎还有爱因斯坦,他也作了讲话。所以  相似文献   

19.
迄今报导过的最著名的预知案例, 可能要算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一名叫布斯的办公室经理所做的梦了。在1979年5月26日飞机事故发生的前10天,他连续做了相同的梦,梦见一架飞机起火爆炸坠入一个满是建筑物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初,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科学家埃里克·韦尔兰德教授发表文章声称,由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对引力的理论可能存在错误的,即爱因斯坦关于引力的理论并不能解释宇宙中的一切现象。荷兰莱顿大学一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对3万多个星系的物质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找到了支持韦尔兰德新理论的有力证据。专家认为,如果验证成果得到证实,那么荷兰人的新理论将有望彻底改写物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