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阎逊初 《科学通报》1957,2(6):171-171
在1955年的报告里,曾经简略地叙述了我们从事放线菌分类和鉴定的理论根据和操作方法。最近一年多的观察和研究,使我们体会到自然界,尤其是土壤中未经描写过的放线菌种类还有很多。我们打算以形态、培养特征为主,生理特性为副的原则,把我们所研究的放线菌都加以肯定,不论是新种还是已知种,郁陆续发表以供各地同道参考和指正。这篇报告先介绍些形态和培养特征比较突出的新种。  相似文献   

2.
阎逊初 《科学通报》1957,2(8):242-242
现代文献中很少谈到这种放线菌,只有克拉西里尼科夫曾作简单的介绍。1954年,我们从北京地区土壤中分离出来两株菌,按其培养及形态特征来看,很像黑化放线菌。合成1号琼脂:最初菌落乌黑色,色素透入培养基内,使之染为同样颜色;气生菌丝体烟灰色,小绒团状,相当茂盛。经多次接种,菌落颜色变浅,呈微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抗生性放线菌的分布规律和指导挖掘抗生性放线菌,我们对不同士类中抗生性放线菌的菌量进行了初步调查。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共调查了七种土壤:淋溶黑钙土、生草灰化士(平原荒地和山地林区)、沼泽化草甸盐土、薄层少量腐殖质典型黑土、碳酸盐黑钙士、盐碱土和碱斑地。采土深度  相似文献   

4.
阎逊初 《科学通报》1957,2(10):303-303
1955年12月我组曾从颐和园后山柏树林地浅层土壤中分离出两株放线菌,按其培养、形态及生理特征很像烟色放线菌。合成1号琼脂:菌落黑褐色(n_2),后经多次接种,黑褐色菌落稍带紫色成分(n_2+m_3,有时较浅),色素大部份透入培养基内,染为相应而较浅的颜色。气生菌丝体烟色或深灰烟色(n_2+m_1,a_2+m_1,a_4+n_1),有时仅为灰色(a_2+a_4或a_4+a_6);菌落与气生菌丝体时  相似文献   

5.
阎逊初 《科学通报》1957,2(7):208-208
(一)团孢放线菌 Actinomyces agglomeratusn.Sp.合成1号琼脂:菌落高粮红((?)_6或较浅)至暗绛红色((?)1),后变为紫褐色((?)3+(?)4);培养基淡褐红色。菌落表面崎岖不平,被灰色(α_4-α_6)。绒状气生菌丝体,孢子丝盘旋紧密,并为粘团所复  相似文献   

6.
阎逊初 《科学通报》1957,2(13):408-408
(一)紅灰色放线菌Actinomyces rubrogriscus n. sp. 合成1号琼胶:菌落反面紫紅色(H_4+少量H_6);培养基不染。气生菌絲体雪白,上有灰色小斑丛。孢子成熟时呈灰色。孢子絲短而盘旋紧密,1—3圈。孢子大部楕园,有时球形,直徑0.7—1.0微米(圖1)。  相似文献   

7.
阎逊初 《科学通报》1957,2(17):534-534
<正> 弗雷德氏放线菌(Actinomyces fradii)虽然是一个常見的种,但仅在其孢子絲的形态方面,各分类学家就有不同的意見。1916年Waksman & Curtis建立此种时認为孢子丝是直的;1941年認为孢子絲是螺旋形的;1943年Waksman  相似文献   

8.
王大耜 《科学通报》1957,2(11):333-333
由于抗生性物质在土壤中,尤其是在未消毒的土壤中破坏得很快,所以防治能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的真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应该采用能在土壤中长期生活的抗生菌。1956年我们了解了在自然情况下棉田内抗生性放线菌菌量的变化。我们在北京西北郊东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棉田内选择了一块相连的棉田,  相似文献   

9.
阎逊初 《科学通报》1957,2(15):473-473
(一)产色放线菌对于这一个最普通的种,現在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891年Gasperini首次建立这个种名,1941年才把它肯定下来。可是Waksman則不承認这是一个种,而以这个名称代表在蛋白质培养基内产生可溶性褐色素的放线菌类群。我們知道表  相似文献   

10.
吴淑云 《科学通报》1965,10(3):256-256
抗菌素C-4826是从陕西省西安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放线菌 No.C-4826所产生的一种抗肿瘤物质。放线菌No.C-4826在黄豆粉、葡萄糖培养基中进行发酵,经氯仿提取纯化后,得到有效成分的结晶。 (一)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1.
方心芳 《科学通报》1957,2(20):627-627
在我们测验一种酵母属菌(2.346号 Saccharo-myces)的单倍体及双倍体所需要生长素是否一致时,见到一个小菌落能生多量的生长素。经过分离后,得到四种菌:两株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一株霉菌及一株普通酵母,前三者均能合成生长素(图1)。我们近来用生长图形法(Auxanographic me-thod)研究酵母生长素的经验,认为这个方法比我们以前所用的重量法、计数法、发酵法、美蓝还原法等简便得多;已经用这个方法测验出不少酵母  相似文献   

12.
自从克里斯蒂安·巴纳德(Christiaan Barnard)和他的外科手术小组在南非开普敦把一颗尸体心脏移植给一名绝望病人使举世瞩目以来,差不多已过了20年。那次移植的接受者术后不幸只活了18天,就被一种他的免疫系统无法抵抗的感染夺去了生命。这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导致了一百多例类似的尝试,但取得长期效果的较少。外科医生面临着专家们在较早的肾移植领域中遇到的同一主要问题——人体不那么容易接受新的配件。经过约一年的试验,热情低落,心脏移植事业一蹶不振。研究人员提不出一种方法:既能抑制异体器官所激发的免疫反应,却不致剥夺身体对许多本来可以控制的感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3.
顾薇玲 《科学通报》1984,29(13):817-817
近十多年来,在细菌氮代谢方面的研究已较深入,工作主要集中在肠道细菌,而对放线菌的氮代谢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不及这些细菌。众所周知,放线菌是主要抗生素的产生菌,许多抗生素生物合成受培养基氮化合物的调节,所以放线菌的氮的同化以及氮化合物对抗生素合成的调节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4.
尹莘耘 《科学通报》1957,2(7):219-219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细菌肥料”的研究和利用,在农业生产中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肥料对农作物尚缺乏防病效果,同时也没有利用“抗生菌”在肥料中所产生的物质来刺激植物生长,以达到增产的目的。7年来,我们在中国北部地区采集了2,562个放线菌系,其中“G_4”及“5406”两系能抗克所测定的32种  相似文献   

15.
温立志 《科学通报》1984,29(7):391-391
关于滞后型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的判别方法中,有两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一种是基于李雅普诺夫泛函,另一种是运用拉什密辛条件。文献[1]中的定理2.1、4.1、4.2是这两种思想方法的最重要的经典结果。本文把这两种思想方法统一起来,得到了更为广泛的结果。为精简起见,如无特别声明,本文所用的概念和符号主要引自文献[1]。  相似文献   

16.
环ZN上的两种Chrestenson谱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登国  裴定一 《科学通报》1996,41(19):1808-1810
谱是研究函数的一种重要工具,在研究多值逻辑函数时,引入了两种Chrestenson谱即Chrestenson线性谱和循环谱。文献[1]中基于频谱技术在流密码学中的应用说明了研究这两种谱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冯登国、肖国镇给出了一般的有限域上的这两种Chrestenson谱之间的关系。本文将给出一般的剩余类环Z_N上的这两种Chrestenson谱之间的关系,从而彻底解决了文献[1]中的研究问题1。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重点介绍了PID控制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在轨道车辆自动驾驶中的应用,综合利用这两种算法即根据误差阀值自动切换这两种控制算法的模糊PID控制算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LabView对模糊PID算法的模拟显示,这种自动控制算法可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模糊PID控制在列车ATO系统中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重点介绍了PID控制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在轨道车辆自动驾驶中的应用,综合利用这两种算法即根据误差阀值自动切换这两种控制算法的模糊PID控制算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LabView对模糊PID算法的模拟显示,这种自动控制算法可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岳  金章旭 《科学通报》1965,10(5):407-407
微生物学家首先发现微生物间拮抗现象并提取到抗菌素,为本世纪40年代开辟了拮抗性微生物学领域,推动了生物化学、天然有机化学、发酵工业、生物工程和与医学有关的学科的发展。反过来,这些学科的发展,又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本文将综述与寻找新抗菌素有关的三个微生物学问题。一在筛选拮抗性放线菌中的微生物学问题 1.与寻找拮抗性微生物方法有关的微生物学问题寻找新抗菌素,首先要广泛从土壤中大规模分离放线菌,然后测定其拮抗性能。微  相似文献   

20.
目前,通用的永磁磁体有混合型永磁磁体和调变磁化方向型永磁磁体两类。前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徐建铭等教授又提出了两种新型的永磁磁体,即调变厚度型永磁磁体和调变宽度型永磁磁体的设计方案。这两种永磁磁体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和可采用软铁屏蔽等优点。现此发明已向专利局申请了专利。《永磁磁体技术的新发展》一文对这两种新型永磁磁体的设计方案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