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L-甲硫氨酸高产菌株的紫外线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具有M-海因水解酶系统产L-甲硫氨酸(L-Met)的芽孢杆菌MV0073为出发菌株,用含亮氨酸平板定向选育,经过6轮紫外诱变,筛选出系列L-Met高产突变株,其中菌株M604的L-Met产量最高.在相同培养条件下,M604的L-Met产量是出发菌株的3.14倍,且L-Met能以较高含量持续到发酵结束.M604连续传代6次,遗传性状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棒杆菌AS1.299经诱变后获得的高产蛋氨酸突变株N3-10作为出发菌株, 依次采用蛋氨酸结构类似物亮氨酸、 原亮氨酸和乙硫氨酸平板对
诱变后的突变株进行筛选, 得到蛋氨酸高产菌株依次为L3,LN7和E31. 结果表明, 亮氨酸对突变株N3-10的抑制质量浓度为8 g/L, 原亮氨酸对突变株L3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 乙硫氨酸对LN7突变株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 经紫外诱变和3种蛋氨酸结构类似物的筛选, 最终获得蛋氨酸产量最高突变株E31, 产量为1.479 g/L, 比出发菌株N3 10蛋氨酸产量高0.379 g/L. 经5次传代, 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3.
铜抗性菌株的原生质体诱变选育及其吸附能力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Y1单倍体化,筛选得到单倍体出发菌株SY1,通过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获得1株高抗性突变菌株,其Cu^2 抗性水平为8mmol/L,是出发菌株的8倍,其Cu^2 吸附量是出发菌株的4.6倍。50世代培养结果表明,其遗传稳定性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是利用抗生素抗性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林可菌素产生菌林可链霉菌高产菌株选育。本次实验以湖北制药厂五分厂生产上使用的林可链霉菌80^#菌株为出发菌株,用紫外线与氯化锂进行复合处理,在含林可霉素的平板上筛选出林可霉素抗性有所提高的突变株,再经摇瓶初筛,得到五株摇瓶效价有大幅度提高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5.
以兰州市淀粉厂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到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及紫外线(UV) 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方法,从大量突变株中进行筛选,最终成功地选育出一株高产、稳定、中温的异淀粉酶生产菌株UV-6-DI,其产酶活力由出发菌的3.35U/mL。提高到7.37U/mL,提高了120%。  相似文献   

6.
以产油丝状真菌深黄被孢霉M6-22(Mortierella isabellina 6-22)为出发菌株,利用亚硝基胍诱变技术筛选到一株对潮霉素药物敏感的菌株Mortierella isabellina 6-22-4,同时构建了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表达单元和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5'与3'端部分同源序列的重组质粒PD4MI6,用于对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鼠的敲除.通过PEG/Ca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质粒PD4MI6转化入深黄被孢霉M6-22-4菌株.转化子经潮毒素抗性选择平板筛选、分子检测获得了一个△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缺失的突变株Mut6.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株γ-亚麻酸特征峰消失,相应地亚油酸产量显著增加.培养结果表明该突变株的菌落形态、颜色及生长状况与出发菌株M6-22或M6-22-4相比均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γ-亚麻酸(GLA)高产菌株,以深黄被孢霉As3.3410为出发菌株,利用氮离子(N+)注入诱变,并采用马来酰肼抗性筛选和红四氮唑(TTC)法相结合对突变株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能量为10 ke V时,最佳氮离子诱变剂量为1.56×1015cm-2;当马来酰肼的添加量为40 mg/L时,出发菌株的抑制率为100%;TTC法酶活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5℃、p H为8.4、TTC浓度为8 g/L、反应时间为1 h,以此作为摇瓶初筛的条件。经过反复诱变筛选获得一株遗传稳定的高产突变株F312,其γ-亚麻酸产量为1 236 mg/L,比出发菌株(480 mg/L)提高了157.5%。  相似文献   

8.
以沼泽红假单胞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和罗红霉素抗性筛选,以期获得辅酶Q10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紫外照射时间60-70s时可能达到最大正向突变概率.通过紫外诱变、罗红霉素初筛和发酵复筛,获得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突变株R-1,辅酶Q10产量达到0.021g/L,较出发菌株产量(0.018g/L)提高16%.经过6次传代培养,突变菌株产辅酶Q10产量稳定,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菌株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M1-7的最佳紫外诱变时间为60,s.利用紫外诱变后涂布到添加不同脂肪酶底物和分解产物的分离培养基,筛选出具有抗性的正突变株.其中柠檬酸钠抗性突变菌株UN9最高酶活力达15.960,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30.97%,远远高于琥珀酸钠、正丁酸、正己酸、三丁酸甘油酯等抗性突变菌株.经5次传代后,菌株UN9遗传性能稳定,平均酶活力为15.866,U/mL.  相似文献   

10.
以黄色短杆菌TQ9806(Met^- Ile^L 2-TA^r α—AB^r β—HL^r SG^r Rif^r300μg/mL)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分另4与氯化锂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利福平抗性为800μg/mL的L-亮氨酸产生菌TK0303,通过对其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和优化,产量由出发菌株TQ9806的22.7g/L提高至目的突变株TK0303的28.3g/L。  相似文献   

11.
点青霉高产葡萄糖氧化酶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葡萄糖氧化酶的点青霉(Penicilium notatum)No.831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对单菌落进行摇瓶选育,在193个突变株中初筛选定3株.进一步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试验,复筛得到了一株(No.T111)高产葡萄糖氧化酶的菌株,连续12次对其传代试验,该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摇瓶产酶水平达到55.7U/mL,比出发株(36.2U/mL)提高了53.9%.  相似文献   

12.
The preparation,regeneration and mutagenesis of the taxol-producing fungus UV40-19 protoplasts werediscussed in the experiment.Totally 42 strains displayed hygromycin resistance.Six strains were found tobe positive mutants when screened on plate containing 90/ig/mL hygromycin.One hereditarily stablestrain UN0.5-6 was obtained,which raised the taxol yield from(376.38 ± 8.41)μg/L to(493.12 ± 11.36)μg/L.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regeneration and mutagenesis of the taxol producingfungus UV4...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高产的工业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利用己烯雌酚(DES)和UV对酿酒酵母菌QD进行连续复合诱变,采用改进的发酵小管集气法结合乙醇定量测定来进行突变株的筛选,并与常规复合诱变及筛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连续复合诱变的正向突变率最大值为18.9%,与常规诱变方法的最大正向突变率15.6%相比提高了21.2%,说明运用该诱变方法能获得较高的正向突变率;改进的筛选方法可以快速筛选出目的突变株,同时,获得了一株高产乙醇的突变株,在甘蔗汁发酵培养基中其乙醇产量达到9 720 mg/100 mL,比常规诱变方法筛选到的突变株乙醇产量(9 170 mg/100 mL)高出6.0%;与常规诱变方法相比,连续复合诱变方法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正向突变率,而且能够获得更加高产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乳酸的高产菌株,以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的产乳酸芽孢杆菌Z-3-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来选育乳酸高产菌株,紫外线诱变条件为30 W紫外灯,30 cm辐照距离,诱变时间为150 s.采用溶钙圈法对诱变后的菌株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在MRS-CaCO3培养基上产生透明圈直径较大的菌株19株.通过对菌株的发酵液进行乳酸...  相似文献   

15.
以黑暗链霉菌HA-1为出发菌株,应用紫外线诱变和紫外线复合吖啶噔诱变并结合自身产物梯度平板筛选的方法获得两株高产菌株UZ-90和UAZ-121.它们的总效价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0%和80%;产物中妥布霉素的含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6%和35%.  相似文献   

16.
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培养基的初步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亚硝基胍以及60Coγ射线对其进行复合诱变,获得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突变株,在基础培养基中产量是出发菌株的3.11倍,并且突变株经过传代10次,发酵能力稳定;通过正交试验对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初步优化,突变株在一组培养基上的γ-聚谷氨酸产量可达到33.81g/L,是优化前的1.11倍。该突变株的摇瓶发酵产量较高,值得深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他克莫司产生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与诱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筑波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筑波链霉菌的原生质体诱变筛选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原生质体的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得到1株高产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该菌株的平均发酶单位提高51.4%.通过原生质体的紫外诱变来筛选他克莫司高产菌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黑曲霉TN09是1株柠檬酸生产菌株.为了进一步提高柠檬酸的生产水平,利用等离子对柠檬酸生产菌黑曲霉TN09进行了诱变.诱变后的孢子悬液涂布玉米液化液平板,35,℃培养至72,h测量透明圈直径,以酸解透明圈直径大于2.2,cm、菌落直径大于0.5,cm、其比值大于4.8的菌落作为初筛柠檬酸菌株,然后进行摇瓶复筛获得了1株遗传性能稳定的高产菌,与出发菌株(产酸12.46,g/dL)相比产酸增幅达到8.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