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时代,人们都能深深感受到:科技决定生活,科技名词表征一个时代。今天,科技焦点名词不仅是科技界的焦点,也是社会的焦点、媒体的焦点、大众的焦点。历史将证明,2006年,有幸成为焦点的科技名词将给人们带来多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有负面的,媒体在聚焦它们的时候,伴随的有振奋有叹息。下面就用科技焦点名词的形式打开2006年关于科技世界的记忆,看它们会如何改变生活,看它们对时代而言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
科技焦点名词是科技焦点、媒体焦点、社会焦点,也是时代焦点.让我们用科技焦点名词的形式打开2007年的科技记忆.2007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南海Ⅰ号、动车组、绕月探测工程、Vista、亚特兰蒂斯、中华鲟、干细胞、支线飞机、京沪空中快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科技术语研究》2008,(1):49-51
科技焦点名词是科技焦点、媒体焦点、社会焦点,也是时代焦点。让我们用科技焦点名词的形式打开2007年的科技记忆。2007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南海I号、动车组、绕月探测工程、Vista、亚特兰蒂斯、中华鲟、干细胞、支线飞机、京沪空中快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术语》2014,16(1):58-61
<正>神十、4G、3D打印、无人机、旅行者1号、运-20、天河二号、可燃冰、玉兔号、石墨烯入选2013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2013年12月20日,"2013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此次流行语分为九大类和一个专题,从平面、有声、网络三大媒体约12亿字次语料中抽取。流行语是时代的印记,生活的写照,客观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真实反映时代发展中的社会万象。其中,"2013年中国媒体十大科技焦点名词"真实反映了本年度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尖端成果  相似文献   

5.
回首二○○四,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球大事不断.但也就是在这一年里,中国科技乃至世界科技均取得了突破,在许多领域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人们也开始越来越关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出现了许许多多新科技词语,这些科技词语成为了人们日常谈论的焦点,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科技术语研究>杂志社和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2004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互联网大会、再入返回、充电桩、移动支付、罗塞塔号、月宫一号、猎户座、C919大型客机、可穿戴设备、工业4.0入选2014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2014年12月19日,"201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此次流行语共分为9大类,从1 029 676个文本、1 050 655 055字次语料中抽取。流行语是记录时代的"晴雨表",是一幅透视万千事态、勾勒民生民情的历史长卷。透过流行语,能够洞察社会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其中,"2014年中国媒体十大科技焦点名词"真实记录了本年度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尖端成果以及百姓关  相似文献   

7.
回首二○○四,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球大事不断。但也就是在这一年里,中国科技乃至世界科技均取得了突破,在许多领域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人们也开始越来越关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出现了许许多多新科技词语,这些科技词语成为了人们日常谈论的焦点,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科技术语研究》杂志社和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2004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30日,"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语言分中心、有声媒体语言分中心、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联合提取,并由平面媒体语言分中心进行综合、汇总.流行语实时记录历史,洞见社会现实,反映世道人心,透视时代特征,刻画发展轨迹.其中,"2010年中国媒体十大科技焦点名词(即科技类十大流行语)"真实反映了本年度科技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和尖端成果,客观记录了时代发展中发生的诸多科技现象以及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9.
3D(3D电视、3D电影、3D技术)、三网融合、物联网、智能手机、珠海航展、云计算、探月工程、空天飞机、平板电脑、蛟龙号入选2010年中国媒体十大科技焦点名词2010年12月30日,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名词审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新名词总是伴随新知识而来 ,所以也是一个名词爆炸的时代 ,确切地说 ,是科技名词爆炸的时代。面临名词的爆炸式的产生 ,作为国家科技名词的审定机构 ,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在过去几年中 ,全国名词委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绝大多数学科的基本名词已经审定完毕。在这种形势下 ,有必要对今后的任务进行审视。这里我仅就几个问题说几点粗浅的意见。  一、新词收集审定的重点仍是基本名词名词收集审定的重点应是基本名词———特别是教课书、科普读物、报刊、影视、生活、词典、百科全书中出现的名词。这些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3月29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2006年度常委会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副主任程津培、于永湛、赵沁平、刘青,常委陈运泰、李济生、陆汝钤、王永炎、张焕乔、张礼和、张晓林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潘书祥、王延中、周文能、孙公民、沈华、赵洪等近2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首先听取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同志关于“全国科技名词委2005年的工作总结和2006年的工作计划要点”的汇报。2005年工作情况:2005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在以路甬祥主任为首的常委会领导下,依靠广大专家学者和专职工作队伍的共同努力,很好地完成了全国委员会换届、纪念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20周年和科技名词审定及公布出版等项任务,各项工作均取得良好成绩。1.全国委员会的换届及20周年纪念工作,在常委会领导下圆满完成。2.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和出版工作。(1)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科技名词体系,共开展了22个学科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其中有5个学科完成了全部审定任务,其他分委员会也都按计划完成了当年任务。(2)按计划出版了《航天科学技术名词》等5本名词书;此外还组织了已公布名词大合订本的统版和协调工作,出版了所有已公布名词的光碟。(3)拓展了新的学科领域的名词审定工作,先后成立了材料科学、计量学以及第二届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3.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开展了化工、经济贸易、遗传学等14个学科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4.开展难点词和新词的规范工作。(1)组织专家对一些社会关心的用词用语进行了讨论,如“生态环境建设”、“分子量”、“原子量”等,讨论非常深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颁布的第111号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全国科技名词委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1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并于2006年1月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会议达成了完全一致的意见,通过了此定名方案。5.术语学研究和交流工作。根据“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会议精神,积极地在术语学研究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得到了国内更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参与。6.期刊工作取得较大发展和进步。从2005年起,《科技术语研究》期刊增加了出版内容,配合科技名词委重点工作,宣传科技名词委成立20年所取得的工作成就和工作方针,及时跟踪报道科技名词委的重要活动,同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05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此外,期刊在印刷、装帧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7.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工作。积极支持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技术问题。2006年工作计划要点:2006年整体工作思路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积极开展审定科技名词主体工作,把握住新的机遇和新的工作增长点,突出机制创新、知识创新和工作创新,使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1.继续开展好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现已开展审定工作的有化学、语言学等17个学科,2006年在稳步开展上述学科工作的基础上,新启动环境科学、林学、冶金、社会学等16个学科。根据上述计划开展审定工作的学科共计33个。其中将完成资源科学等一些学科的审定及公布出版工作。2.继续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2006年安排经济贸易、天文学等17个学科,继续开展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3.开展好科技新词和专项名词的发布试用工作。新词工作要紧跟科技、经济发展形势,并紧密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重点发布社会各界所关心的科技新词。对过去已发布试用的新词,在收集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审定、正式公布。4.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在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工作,扩大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扩大科技名词委的社会影响,深入开展科技名词应用推广工作。5.继续开展好术语学研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2006年要进一步开展术语学研究工作,继续保持与国内外术语学界和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讨术语学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课题,并要有针对性地落实“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上提出的工作任务。6.继续办好刊物,使之成为科技名词工作和术语学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7.加强术语数据库和网站建设。2006年要进一步增强网站的科技名词查询功能,扩大科技名词委网站在读者中的影响;逐步增强网络化技术在审定工作中的作用,探索网络化审定工作的可行性。此外,还将实施多语种术语库的建设工作,逐步建立起多语种的全国科技名词委数据库。8.继续支持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2006年将积极、主动地为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人力、技术资源方面的无偿援助,使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在“科技兴边”中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认真审议了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在发言中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科技名词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全国科技名词委过去一年的工作,并对2006年的工作计划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参加会议的部委领导还表示要从各个方面大力支持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共同完成好我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路甬祥主任在听取汇报和会议代表审议意见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重点指出,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央提出的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科技名词工作不仅具备科学性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很强的社会性,因而我们的工作要始终放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大局、科技文化大局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大局中进行战略定位,把它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加以认真规划、抓紧抓好。路甬祥主任在谈到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时指出:两岸科技名词工作是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仅我国大陆要求名词统一,台港澳地区的名词也需要统一,这项工作的重点就是开展交流、推动统一。无论台湾地区的政治形势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要积极推进、毫不动摇,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的贡献。路甬祥主任在对科技名词工作的其他各项任务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后,再次强调,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科技名词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科技名词委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这项基础工作,使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为支撑科技发展、传承中华文化和促进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斜线后为:期数-页码)卷首语科学思想与汉语文化的结晶本刊/1-1科学名词折射出历史与文化本刊/2-1积极推广规范的科技名词本刊/3-1为了做涅槃后的凤凰——致读者和作者朋友本刊/4-1专稿二22五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秦鹏谢学敏/1-55我国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任重而道远——路甬祥主  相似文献   

13.
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观念。因特网正在使全世界变成“地球村”;基因工程正在引发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伦理挑战;人们甚至已经开始谈论月球移民计划……科技成果不仅迅速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也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冲击着人类的思维。二十一世纪与其说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还不如说就是科技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科技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第20页)。“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同上,第42页)。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科技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具决定性的力量,而且科技社会化的步伐也在加快。科学的产物已进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科技成果也在产业化和规模化地发展。科技社会化就是科学和技术渗透到社会,并为广大公众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它应该具备两层含义:一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社会普及,包括科学技术的产业化;二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社会渗透,公众能够提高科学素养,能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生活更富创造性,充满生机活力。科技名词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载体。我国科技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工作如果不能及时跟上,势必会影响公众对科学知识和概念准确理解和掌握,从而影响科技社会化的进程。尤其是本世纪初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各学科之间、各技术之间的广泛渗透与融合的趋势,技术不断向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新科技层出不穷,新概念、新名词不断涌现,这些新概念、新名词必须及时加以规范,否则,一旦不规范的名词流入社会,就会阻碍甚至误导公众对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社会各方面也需要对名词术语有更好的规范。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就曾说过:“现代的科学技术还有一个新的特点,不光渗透到经济等各方面,而且还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健康、家用电器、数码产品等,都有很多新名词,老百姓很需要”(本刊2003年第1期第4页)。对这些新名词的审定和规范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另外,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网络迅速普及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也使得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显得异常紧迫。如果此项工作滞后,各种非规范名词在网络上、社会上蔓延开来,一旦在头脑中固化定格,再去改变、扭转,将是非常困难的。科技社会化亟需科技名词规范化。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4.
审定和统一科技名词,实现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是一项配套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性任务,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科技名词的混乱现象起因于学科间、行业间、专家个人间各自定名而未经协调统一。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一流的专家学者,打破学科、行业、个人的界限,按照统一的审定原则与方法来开展名词规范和统一工作,其意义可比“书同文,车同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科技名词统一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面对新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和当今世界走向信息化、全球化的总趋势,科技名词统一和规范化工作面临着从未有过的需求与挑战。科技现代化亟需科技名词规范化。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许多科学领域已经或即将产生重大突破。新理论、新概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与之同步产生的科技名词层出不穷,其产生和传播速度之快、渠道之多、数量之大前所未有。科技领域中发展最快、影响广泛而深远的重要学科当属信息科技和生命科学。因而,科技名词工作的热点和重点也是在这两个学科领域。信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因特网、多媒体、超媒体、电子邮件、万维网、黑客、虚拟现实等大批名词的出现令人目不暇接。以计算机与宽带数字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在容量、速率、智能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继续以空前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改变着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改变着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轨迹。信息科技与数学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天文及地球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将衍生出充满活力的前沿科学与技术,产生重大的科技创新和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生命科学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正酝酿着新的突破。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内,人类认识自身和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知识将产生革命性的进步。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整合生物学的发展将使人类从分子水平认识遗传、发育与进化、生长与衰老、代谢与免疫等重大生命现象的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演替规律,从而将宏观生物学与微观生物学连接和统一起来。脑与认知科学的进展将进一步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并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巨大作用。生命信息的解读、生命奥秘的揭示有赖于数学理论、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等的进展,方法与技术的革命对此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的进展将给农业、医疗与健康等带来深刻的变化,并在信息、材料、能源、环境与生态等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如果滞后,必然会造成社会上使用名词混乱,使得新闻媒介无所适从。科技本身的交流与发展也会受到严重阻碍。这种形势给科技名词规范化和统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抓住重点,加快工作进度,跟上科技发展步伐。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5.
(斜线后为:期数-页码)卷首语在关怀中成长———致10年刊庆本刊/3-1专稿/特稿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2008年度常委会会议本刊/1-52007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陈慧高燕/1-49在厚积薄发中前进———记第二届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叶艳玲温昌斌/1-52在奥运体育项目名词发布会上  相似文献   

16.
2011年4月8日,全国科技名词委科技名词宣传推广工作媒体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近20家媒体共23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并就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推广科技名词工作建言献策。座谈会上,全国科技名词委潘书祥编审简要回顾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发展历程。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从目标规  相似文献   

17.
宣传推广工作(封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不断加强对规范科技名词的推广应用工作,于2006年10月30日—11月3日举办了“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培训班”,出版界近70位编辑参加。新闻出版总署于永湛副署长出席了开幕式,并指出,经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规范科技名词的使用对于保证出版物质量,是最基本的要求。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研讨会(2006年10月10日-15日,新疆)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2007年1月15日,北京)  相似文献   

18.
正纵观人类历史,从钻木取火到载人航天,从刀耕火种到基因测序,科技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科技名词正是人们在历史长河里,在一次次的科技创新实践中创造产生的。科技名词承载着科技概念的丰富内涵,折射着科技进步的熠熠光辉。科技交流、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名词,科技名词是科技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29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2006年度常委会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副主任程津培、于永湛、赵沁平、刘青,常委陈运泰、李济生、陆汝钤、王永炎、张焕乔、张礼和、张晓林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潘书祥、王延中、周文能、孙公民、沈华、赵洪等近2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首先听取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同志关于“全国科技名词委2005年的工作总结和2006年的工作计划要点”的汇报。2005年工作情况:2005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在以路甬祥主任为首的常委会领导下,依靠广大专家学者和…  相似文献   

20.
2006年8月30日,全国科技名词委就医学名词审定工作问题召开研讨会。会议认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大大提高,汉语和中华文化也在迅速走向世界。当前,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工作成为支撑科技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基础工作,继续开展好医学名词审定工作是医学领域基础性工作中的一项迫切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