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的动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是实际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全面,系统地建立了这类结构体系的动力分析方法,对于各种不同非比例阻尼程度的结构体系,分别给出了其适应的分析方法:改进的得模态方法,近似解耦方法,拟力实模态叠加法、Ritz向量叠加法、高精度直接积分法,这些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实价值和理论意义,可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比例阻尼结构复模态问题求解的矩阵摄动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改进的矩阵摄动法来求解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的模态特征值问题,即利用原体系无阻尼实模态问题的解,把实模态变换后的模态阻尼矩阵分解成比例和纯非比例两部分,以此定义一年摄动参数,运用摄动分析方法简捷地得到体系的复模态特征对的摄动解。  相似文献   

3.
非结构件和设备的抗震设计楼面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第一代楼面谱将设备与结构解耦,大大方便了设备抗震设计。但因未考虑设备的反作用,所得楼面谱误差过大。文中讨论第二代楼面谱,考虑设备对楼层的质量比不很小时,设备的反作用不可忽视,特别是当设备频率与结构相近(调谐)时影响显著。而且设备阻尼一般不同于结构阻尼,调谐时非经典阻尼的影响明显不同于经典阻尼。用随机振动法建立了由地面反应谱计算设备反应的程序,并针对6座典型高层建筑计算了600余条楼面谱,从中给出了设计用楼面谱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求解非经典阻尼系统的响应的精确方法.对非经典阻尼系统而言,由于系统的阻尼矩阵不能被系统的无阻尼固有振型对角化,所以不能实现系统的解耦,无法使用振型叠加法,此时,引入矩阵函数变换,将非经典阻尼系统化为无阻尼系统,求得该无阻尼系统的模态参数,并推导出计算其频响函数矩阵的公式,最后给出了原非经典阻尼系统在简谐激励下...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非比例结构阻尼系统的振动控制方法.把模态阻尼矩阵分为对角阻尼矩阵和对角元素为零的非对角阻尼矩阵,将非对角阻尼矩阵视为小量,用摄动方法求解这个受控系统,可得到非比例阻尼系统的近似解析解,实现对非比例阻尼系统的振动控制.数值模拟说明此方法有较高的精度,可在土木工程高层结构的振动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土木工程结构抗震的SMA被动阻尼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形状记忆合金(SMA)材料在土木工程结构被动阻尼减震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包括SMA材料的力学行为,SMA阻尼器、阻尼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及其性能分析方法,工程应用评价,并就进一步加快SMA在结构抗震设计的实用化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于欧进萍谱的非黏滞阻尼结构随机地震动响应分析比较繁琐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简明封闭解法。首先,工程应用时指数型核函数卷积形式所表示的非黏滞阻尼模型不易获得简明解,故而提出其等效的微分型本构关系;其次,利用欧进萍谱基于白噪声的滤波方程和非黏滞阻尼结构的微分型本构关系重构非黏滞阻尼结构的地震动方程;最后运用复模态法,获得非黏滞结构位移及速度等响应的方差和0-2阶谱矩的简明封闭解。对一算例运用新方法与虚拟激励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封闭解是正确、高效的。  相似文献   

8.
考虑了一个细长体飞行器系统,其中结构阻尼是一个非负函数。我们已经知道,结构阻尼是一个正常数时,细长体飞行器系统相应发展方程主算子生成C0半群的性质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作用扰动定理证明了当结构阻尼η(x)是一个非负函数时,两端自由的弹性梁系统的相应发展方程的主算子生成了C0解析半群。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识别系统阻尼的方法,即直接从频率响应函数出发,识别结构的阻尼矩阵。利用该方法,可同时识别出结构的粘性阻尼和结构阻尼,每种阻尼由其对应的阻尼矩阵表示。对一两自由度的阻尼系统,利用本文的方法对阻尼进行了识别,并对均匀分布的噪声对阻尼识别精度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一实际的弹性地基梁中,成功地识别了阻尼矩阵。  相似文献   

10.
大型地下结构三维地震响应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阻尼影响抽取法分析了地下结构无限围岩介质的动刚度特性,建立了岩石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实用相互作用分析时域模型,比较研究了地下结构—围岩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机制、无限围岩动刚度及结构特性等各种主要因素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指出几种常用地下结构地震响应近似分析方法只在一定条件下适用,无限介质的阻尼特性对结构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位移模态出发详细推导了应变模态的表达式 ;以悬臂梁模型为例 ,进行了位移模态与应变模态实验分析 ,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验证了三者识别的模态参数基本一致 ,而且应变模态分析方法可以确定结构应变最大点和共振疲劳危险点 .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四种不同的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即频域法(FDM)、Ibrahim 法(ITD)、空间时间回归法(STRM)以及多输入空间时间回归方法(MSSTRM),对平板机翼进行了模态分析.目的是比较和评价不同的模态识别技术.讨论各自的化缺点.显然,我们所提出的MSSTRM 方法较其他方法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渡槽整体结构动力特性,开展单向SIMO法、双向MIMO法环境激励模态试验,选用增强频域分解法识别纵向、横向、竖向、横竖双向模态参数.结果表明:2种方法识别出的模态大多数谱峰明显、识别效果较好;纵向模态以排架结构振动为主,槽身整体平动或转动或不动;前4阶横向模态以排架结构振动为主,槽身整体平动或转动或横摇,第5阶模...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态应变能的不同损伤指标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工程结构的多损伤识别问题,对基于模态应变能的不同损伤指标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首先,描述了3种损伤指标,即模态应变能变化指标( MSECI)、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 MSECRI)和模态应变能基指标( MSEBI);然后借鉴模态应变能耗散率指标的建立原理,通过对刚度矩阵的修正,建立相应的能量等效方程,并提取了一种模态应变能等效指标( MSEEI );最后对4种应变能损伤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考虑了测量噪声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模态应变能基指标可以较好地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模态应变能等效指标则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结构的损伤位置,而且可以较为精确地识别结构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桥梁等效风荷载一般被分为平均风荷载、等效背景风荷载和惯性风荷载 3部分 ,分别计算后再按一定的方式将其组合为总的等效风荷载 .对于惯性风荷载 ,一般可根据结构随机振动理论采用模态分解的方法计算得到各阶振型对应的惯性力 ,然后采用完全平方组合 (CQC)法或平方和开方 (SRSS)法将它们组合起来成为总的惯性风荷载 .对于背景风荷载 ,目前主要有荷载响应相关 (LRC)法和经典的模态分解法 .前者得到的背景荷载的分布形式与风压和结构响应的影响函数有关 ,而后者得到的分布形式则与惯性荷载相似 ,两者得到的结果可能并不相同 .这里主要研究LRC法和模态分解法 2种桥梁等效风荷载的计算方法 ,对 2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 ,并给出风荷载 3个部分的组合方式 ,最后还给出了数值算例 ,进一步对不同计算方法和组合方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以建造阶段的广州新电视塔为研究背景,详细介绍了在一般风荷载激励下,对其进行的一次环境振动测试,然后用频域法和时域法两种不同的方法识别出了在测试阶段电视塔的前十阶模态频率及相应的振型和阻尼比,并与SAP2000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次频率的测试值和理论值低阶模态频率符合得很好,但高阶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此次环境振动测试结果可以用来修正电视塔的初始有限元模型,从而为今后的健康监测和损伤检测提供较精确的基准模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模态识别方法难以准确识别重频、高阻尼比的模态参数的特点,主要研究了系统在环境激励下不同工况用随机子空间法和Polymax算法识别的模态参数(模态频率、模态阻尼比和模态振型)的变化情况。随机子空间法是一种时域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在相邻模态的识别方面,它明显优于一些传统的模态识别方法。Polymax模态识别方法也称为多参考点最小二乘复频域法,在阻尼比的识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通过悬臂梁的对比实验研究验证了它们在不同激励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13根以偏心率为参数的钢管混凝土格构短柱试验,其中11根为偏心受压,2根为偏心受拉.试验结果表明,腹杆受力较小,处于弹性阶段,试件按柱肢破坏形式可分为压坏型和拉坏型.对于偏压试件而言,当偏心率小于界限偏心率时,为压坏型;大于界限偏心率时,为拉坏型.对于偏心受拉试件而言,均为拉坏型.继而对我国主要的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综合不同规程、更为精确的钢管混凝土格构短柱轴力弯矩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9.
 从结构强迫振动的有限元方程出发,用Newmark 直接积分法和状态空间法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构的模态响应。进一步用两种方法推导了模态响应对结构物理参数(如单元杨氏模量)的灵敏度。计算了模态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对单元杨氏模量的灵敏度,并且对这两种方法的计算效率和精度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两者精度相当,但状态空间法所需要的计算计时要少,比Newmark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因此,状态空间法更适合用于正问题分析中结构动态响应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