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九龄兄弟俩,曾称"九鹤"和"九皋",出自《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而九龄出自《礼记》:"梦帝与我九龄"。"曲江"是张九龄的故乡,"始兴清化"则是其故居,籍贯是"韶州",所以称张九龄为韶州人,最为准确和贴切。张九龄与张说通谱系发生在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在九龄迁"司勋员外郎"后。"九龄风度",是指九龄的人格,可概括为"人性为本,抗节廉洁,忠果正直,儒雅宽善。"  相似文献   

2.
从唐代选举官员的一般标准和张九龄作为官吏楷模两个方面解读九龄风度:九龄风度是在身、言、书、判等方面表现出的个性风采,也是躬行直道、堪为王佐、胸怀万类的道德人格,是二者合铸而成的完人符号。  相似文献   

3.
张九龄是唐代开元年间的著名宰相,他的历史功绩,历代史学家多有论述与肯定。九龄在当时又被誉为“词人之冠”,可见他在初盛唐诗坛的地位。然而我们对张九龄诗歌创作的注意与研究显然是不够的,解放以来各种中国文学史几不叙述九龄诗便是明证。九龄诗歌以他开元二十四年遭谗罢相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本文拟就张九龄后期诗歌创作进行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代名相张九龄,被王维视为知己,二人关系密切。张九龄的山水诗可说是盛唐山水诗繁荣的前奏,对盛唐山水诗的发展和繁荣具有直接推动力,深深影响了王维等盛唐一代诗人。王维对张九龄山水诗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和诗歌意境等方面都有所接受和继承。  相似文献   

5.
张九龄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地位,又是一位清忠的贤相,他和张说等,是当时文士所敬仰的文综和时哲,对开元的诗风影响最为直接,九龄的思想人品陶冶盛唐诗人最深。他继承陈子昴的诗歌革新主张,而有所发展,陈、张标举汉魏风骨,而九龄则赋予建安精神新的时代特色,而且更加注重诗作的含蓄,词藻和韵味,在当时的诗坛上独树一  相似文献   

6.
张九龄是开元贤相,又是盛唐前期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坛地位,不仅是他自己的诗歌创作本身,还由于他的文学交往。他执政期间曾荐引王维为右拾遗,并提拔卢象为左补阙。孟浩然曾被他辟为幕府,在荆州和他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是张九龄在开元十九年守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仕仍副知院士时的下属。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起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务)兼修国史,次年正月守中书令,与侍中裴耀卿同在相位,他们之间互相交往十分密切。因此,王维、孟浩然、王昌龄、裴耀卿等人,都是张九龄的诗友,他们都和张九龄有诗歌创作上的往来,在他们的交往诗中,都充分说明了张九龄的盛唐诗坛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之盛始于唐代,唐代文学之盛始于盛唐,盛唐之盛始于张九龄。这样说并不过分,因为张九龄不但是“首创清澹之派”的著名诗人,而且还是“开李、杜之先”的一代文宗。从这一意义上讲,要全面把握唐代文学的走向及其文化精神,深入研究张九龄及文学创作是不可或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盛唐开元时期,张说、张九龄二相主政期间,诗人王雏曾向二相上书并与之交游,这是盛唐诗坛的一件大事。过去一般只认为王维曾给张九龄上书,并为张九龄所提拔,却不知或否认王维曾给张说上书。从王维作品文本角度进行解读,并结合史料来看,王维确曾上书张说。  相似文献   

9.
张九龄是唐玄宗李隆基王朝最后一位清忠的贤相和盛唐前期的著名诗人。我国古代江南,特别是岭南开发迟,文化落后,人才多后出,九龄是岭南,也是长江以南入朝作相的第一人,他毕生的理想抱负是政治上追求王霸之业,致君尧舜,齐衡管乐,忠耿直率,见识卓越,不卖公器,为苍生谋,与奸邪斗,且与张说、裴耀卿、陈子昂志同道合,为“开元之治”作出过贡献。他和张说等是当时文士所敬仰的文宗和时哲,对开元诗风的影响最为直接,九龄的思想人品陶冶盛唐诗人最深。他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而有所发展,陈、张都标举汉魏风骨,而九龄则赋予建安精神以新的时代特色,而  相似文献   

10.
韶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遗址地;有禅宗祖庭南华寺,梅关古道珠玑巷;"风采楼"因北宋名臣余靖"风采动朝端"而凛有生气;重建韶阳楼,有许浑诗,增色生辉;重建九成台,箫韶长存;重建张文献公祠,九龄风度,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11.
熊飞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35-41
近十年,随着张九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籍贯、生平、交游和作品系年等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引发了更多层面的思考。当然,也造成了不少新的错误,对其中若干问题进行考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张九龄的历史研究,自元代以来,先后出版了不少年谱,但有三个问题悬而未决。作者通过对古籍考辨,又吸取近人的研究成果,并对同一性质的诗词,进行比较分析和逻辑推理,从而得出结论:张九龄武则天神功元年(697)进士;景云元年(710)对策“道侔伊吕科”高第,授左拾遗;其父张弘愈于长安年(704)去世。  相似文献   

13.
唐代名相张九龄以“尚直”品质而享誉世人。其“尚直”品质的形成,一方面是他作为一个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对儒家“忠义”价值观的自觉践行,另一方面也与其谏官出身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言谏制度与谏官职责强化了张九龄的“尚直”品质。然而,言谏制度只是封建专制之下士大夫对皇权的一种有限监督,有着无法克服的弊病,张九龄最后因“尚直”被贬,也恰恰折射出这一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名相,是一代文宗张说的后继者,执掌文坛于开元中后期。一生重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和提拔文人,形成盛唐诗的骨干,同时积极参加诗人唱和,推动盛唐诗的发展。张九龄是感怀山水诗的首创者,他用“熟参”和“妙悟”创作《感遏》诗,是推动盛唐诗发展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5.
东北易帜是张学良亲掌东北权柄后作出的一项重大抉择。张学良本人的口述史料清晰地再现其东北易帜时的心理活动,从崭新的角度揭示了其东北易帜的原因:顺应民族自救、国家统一的时代主流;能力远不及父亲,应付不了当时复杂的局面,主要是应付不了日本人的纠缠;渴望祖国统一,从无思求地盘之心;日本炸死父亲,国仇家恨加重了易帜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在清初礼学的复兴运动中,张尔岐所著《仪礼郑注句读》在对《仪礼》的整体把握乃至局部礼仪的研究、治礼方法的探索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独到认知和特色,创见良多。将张尔岐的《仪礼》诠释置身于清初礼经诠释史的背景下进行观照,发掘万氏礼经研习的学术取向、注释体例和诠释特色,以及礼经诠释的校勘、辨伪情况,不仅有助于认知张尔岐礼经学的实际价值和贡献,更有助于重构与还原清代礼学研究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7.
张九龄有明确和成熟的文学思想。其要点有三:强调有感而发和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注重朴实的文风诗风;以倡导雅颂之声为核心的系统看法。其中,第三点至为明朗、最为重要,它包含了三个相互紧密联系的实现途径,即博览群籍、高谈王霸和浩潮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