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经历了3年半的旅行之后,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飞抵目标小行星"龙宫"。该探测器将于2018年晚些时候在这颗小行星的表面释放着陆器,并于2020年将珍贵的样本带回地球上的实验室,在此之前,它已经为行星科学家提供了针对此类神秘小行星的近距离观测。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发布了一些距离"龙宫"约300 km拍摄的模糊图像。这是一颗普通但很少被研究的小行星,它看起来  相似文献   

2.
科技传真     
“爱神”小行星探测新结果 “爱神”小行星是1898年8月13日德国一家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古斯塔夫·韦特发现并命名的。1996年1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近地小行星约会”探测器,于1998年12月进入该小行星轨道并对其进行近距离考察。 1998年12月23日,探测器在  相似文献   

3.
2015年3月6日,美国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将飞抵谷神星进行探测.该探测器是于2007年9月27日发射升空的,它在2011年7月首先进入了灶神星轨道,对其展开了14个月的探测,采集了关于灶神星的珍贵数据和图像;然后,又飞往谷神星进行探测.谷神星是颗什么样的行星?这件事对于人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谷神星的奥秘 在火星和木星轨道间有一片小行星密集的区域,被称为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天文学家估计,这里约有50万颗种类各异的小行星.灶神星、谷神星、智神星和婚神星被称为小行星带的“四大金刚”.  相似文献   

4.
<正>据美国宇航局的"奥西里斯-REx"小行星探测器提供的最新数据分析表明,小行星"贝努"上发现水留下的痕迹!此次探测器搭载的2个光谱仪获得的数据表明,"贝努"上存在含有羟基(氧、氢原子键合在一起组成)的分子。这些羟基分子遍及整个小行星的黏土矿物。这意味着在某个时间点上,"贝努"上的岩石曾与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0年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美国4年前发射的探测器“里尔”(意为“会晤近地小行星”)在距离地球2.6亿千米的地方与近地小竹星“爱神”相遇。开始环绕“爱神”飞行并进行各种探测。目前,“里尔”已成功发回一系列图片和探测数据,这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围绕小行星飞行,不仅是日期的巧合,更是人类探索太阳系奥秘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为什么这样说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什么是小行星,为什么要探测小行星,以及怎样探测小行星。太阳系历史的教科书地球上的岩石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它告诉人们有关恐龙、古代海洋和大陆漂移…  相似文献   

6.
登陆小行星     
2001年2月12日,美国的"NEAR舒梅克"号无人空间探测器,在燃料即将耗尽的时候,向之围绕运行已有一年的433号小行星"爱神星"作最后冲刺,经过4个半小时的努力,终于安全着陆在这颗长33千米、直径13千米、距地球3.16亿千米的小行星上,实现了航天史上空间探测器在小行星上的登陆.这次历史性登陆的成功,受到宇航界的热切关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2011,(3):67-F0002
向发现第二个地球迸发。过去的两年中,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轨道望远镜一直不间断的观测着560光年上“天鹅座”羽翼上15万颗小行星的动向。探测器一直在搜寻细微的,亮度聚隆的图景。因为这可能显示着有小行星正穿越恒星的表面,以掩盖一小部分光的呈现。  相似文献   

8.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最近公布了跨世纪的系列航夭探测工程计划。其中也包括目前正在筹备的两个太空飞行项目,一个是向地球附近的小行星发射一架探测器,另一个是向火星发射一架着陆器和游动探测器,对火星表面进行研究。这两个项目都将在明年进行。1997年,一颗命名为"月球观察者"的人造卫星将飞向月球。不久前,宇航局曾成功地向月球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11,(9):4-4
最近,在进入环绕小行星灶神星的轨道后,美国宇航局“黎明号”探测器发回了第一幅灶神星的近距离照片(下图)。2011年7月15日,“黎明号”成为环绕主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天体的第一艘探测器。这幅照片显示出灶神星前所未见的细节。当灶神星把“黎明号”俘获进轨道后,两者之间的距离约为16000千米。  相似文献   

11.
新知短信     
人类导演"关地大冲撞"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千米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12.
小行星传奇     
目前,美国的“黎明号”探测器正在前往灶神星的路上,到2O12年,它还将飞往谷神星。科学家之所以会关注这两颗小行星,是因为了解它们将有助于科学家揭示大阳系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美国宇航局公布了"DART"任务的最新进展,计划发射一艘冰箱大小的太空飞船,以高于子弹9倍以上高速碰撞潜在威胁的小行星。这项最新任务有望在2022年升空发射。该太空任务将拯救地球,避免小行星碰撞地球。美国宇航局建造的望远镜和其它天文装置将继续搜寻这些小行星,遵循它们的运行轨迹,确定它们是否具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了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先后于1996年2月发射了观察近地小行星的“幽会”号探测器;1997年7月4日在火星表面着陆了考察火星的“探路者”号飞行器;1998年1月发射探测月球的“月球探测者”飞行器;并将于2004年发射为收集Wild-2彗星上灰尘的“星尘”探测器。继已选定的4个宇宙探测器之后,美国宇航新探测飞行计划将由收集太阳风采样和飞经3颗近地彗星两项 任务组成,并分别命名为“成因”和“彗核旅行”。  相似文献   

15.
美国媒体2011年8月1日报道。研究人员当天说,黎明号探测器在较近的距离上拍摄到了太阳系最主要的小行星之一——灶神星的首批图片。照片显示,灶神星北部多坑,南部平坦,赤道多沟,出乎科学家的意料。这说明该探测器已进入绕飞灶神星的轨道,开始执行太空之旅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6.
2007年9月27日,小行星探测器"黎明号"终于起程了.它将飞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那里的两颗神秘天体--灶神星和谷神星.这次任务的行程长达50亿km,耗时8年.学者们期待"黎明号"帮助他们回答一个古老而又玄妙的问题:太阳系是如何诞生的.  相似文献   

17.
动态点击     
<正>我国探测器有望在2021年到达火星据悉,我国正在规划深空探测工程,现初步明确了4次任务。首次任务计划在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预计经过10个月的飞行,在2021年到达火星,着陆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其后,计划在2028年左右进行第2次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同时,我国还将进行小行星探测,并在2030年前后开展木星系探测和行星系探测。目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在实施。  相似文献   

18.
登陆小行星     
2011年5月初,美国宇航局宣布,该局的一组宇航员和科学家将在海底的一块模拟太空岩石上,检测未来登陆小行星的理念和技术。之前美国曾宣布将载人登陆小行星,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现在看来,美国确实已在为登陆小行星做准备了。  相似文献   

19.
2007年9月27日,小行星探测器“黎明号”终于起程了。它将飞赴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探测那里的两颗神秘天体——灶神星和谷神星。这次任务的行程长达50亿km,耗时8年。学者们期待“黎明号”帮助他们回答一个古老而又玄妙的问题:太阳系是如何诞生的。科学家相信“黎明号”能帮助他们回溯诞生之初的太阳系,他们将那个时候称为“太阳系的黎明”,这也正是“黎明号”名字的由来。  相似文献   

20.
研究小行星的航天器美国航天局最近宣布,计划发射第一个绕小行星运转的航天器。它将对一个叫做“爱神星”(小行星432号)的巨型太空石进行研究,这是很多有时经过地球的小行星中的一个。科学家认为,通过“爱神星”对小行星进行研究,有助于说明行星(地球)是怎样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