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壳质乙酰基脱除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甲壳质和壳聚糖的制备方法。着重研究了碱量、质量分率、反应时间及温度对甲壳质乙酰脱除率的影响,得到了甲壳质的乙酰基脱除规律和需要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影响因素均有一个最佳范围,实际生产中应加以控制,其中以碱液质量分率和反应温度对乙酰基脱除的影响最大,试验还证实,制备壳聚糖分离出的浓碱液可以循环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甲壳质和脱乙酰甲壳质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壳质又叫甲壳素、几丁质、壳多糖等,广泛存在于甲壳纲动物、软体动物、昆虫与霉菌中。通常采用蟹壳和甲壳为原料,用稀酸和稀碱溶液分别除去钙质、蛋白质和脂肪,再经脱色后即可得到甲壳质。甲壳质经浓碱溶液处理,脱去乙酰基,即成脱乙酰甲壳质,又称壳聚糖。甲壳质和脱乙酰甲壳质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学工业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外在农业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蚕蛹皮制备甲壳质和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蛹皮是蚕蛹(制丝下脚料)经人工提炼去蛹油、蛹蛋白后的废弃物,含有丰富的甲壳质。通过脱无机钙和脱色素,可得到甲壳质,再进行脱乙酰基,可得到壳聚糖。通过实验,论证了蚕蛹皮用3%的HCl脱无机盐,1.5%的KMnO4无机盐和3%的草酸漂白可得到质量较好的甲壳质。同时,在60℃的反应温度下,用浓度为40%的NaOH进行脱乙酰基,可得到工业用壳聚糖。  相似文献   

4.
本文改进了甲壳质和壳聚糖的传统生产工艺,采用了连续浸酸法和间歇脱乙酰法制得了高质量的甲壳质和壳聚精,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碱的浓度、反应时间及温度对壳聚糖的粘度和脱乙酰度的影响,提出了制取高质量壳聚糖的理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NaOH/HCl处理脱除煤中矿物质及硫是一种制备化学精煤的有效。对帮物质与硫脱除的影响因素及脱除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碱处理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碱浓度,煤的粒度,液固化及反应时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利用脱乙酰甲壳质富集微量银的一种新方法。详细研究了溶液酸度、吸附时间及脱乙酰基程度对Ag+吸附量的影响,吸附量可达59.4mg/g.按一定方法洗脱被吸附的Ag+后脱乙酰甲壳质可再生。将甲壳质装柱处理实验室含Ag+废液,回收率可达96.5%.经再生的甲壳质反复使用多次,对Ag+的吸附效果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7.
对硅锰质量比为3.5:1的富硅软锰矿采用强磁选-碱浸工艺脱硅,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强磁选试验中磨矿细度和磁场强度,碱浸试验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aOH浓度和液固比对硅脱除率的影响,利用"减缩核模型"研究碱浸过程中反应温度对硅脱除率影响的动力学,并得到相应的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矿石入选粒度为小于74μm占75%、磁场强度为1273.2kA/m、碱浸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5.5h、NaOH浓度为16mol/L、液固比(mL/g)为5:1的条件下,得到碱浸渣中硅锰质量比为0.3:1,硅脱除率为81%。碱浸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表观反应活化能为67.77kJ/mol。  相似文献   

8.
以甲壳质为原料,通过丁酰化反应制成了二丁酰甲壳质。详细研究了二丁酰甲壳质的制备工艺条件对二丁酰甲壳质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其化学结构、丁酰化度和特性粘度。实验表明,甲壳质的原料转化率与反应物的粒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密切相关。原料的粒径越小、反应时间越长、反应温度越高,甲壳质的转化率越高。其次,二丁酰甲壳质的特性粘度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有较大的关系,反应时间在4h以内、反应温度在30℃以下制得的二丁酰甲壳质的特性粘度均大于1dL/g,适宜于纺丝和制膜。  相似文献   

9.
采用浓碱-稀酸法(10%NaOH,124度,10Hcl酸洗)及稀碱-烯酸法(10%NaOH,170度,压力≤0.8MPa,10%HCl酸洗,脱除萍乡煤和阳泉煤中的矿物质,其脱除率分别可达81.0%及90.0%,考察了碱浓度,处理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脱除率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和电子能谱分析探讨了矿物质脱除机理,结果表明,酸不溶性矿物质中高岭石,伊利石较容易脱除,石英,黄铁矿较难脱除。  相似文献   

10.
甲壳质及其衍生物溶致液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形成液晶态的基本结构条件及制备液晶性甲壳质衍生物的一些主要的化学改性途径。讨论了结构因素对甲壳质衍生物液晶临界浓度的影响,甲壳质衍生物形成的主要液晶态织构,以及温度对甲壳质衍生物/二氯乙酸溶液的相变的影响。简述了甲壳质的成纤性和液晶纺丝。  相似文献   

11.
脱乙酰甲壳质回收处理含铜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研究了利用脱乙酰甲壳质处理含铜污水对酸度、吸咐时间及脱乙酰基程度对脱乙酰甲壳质及吸附Cu ̄(2+)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可达65.0mg/g,按一定方法洗脱被吸附的Cu ̄(2+)后脱乙酰甲壳质可再生,同时回收得纯度较高的CuSO_4,回收率可达99.2%。将脱乙酰甲壳质装柱处理含Cu ̄(2+)废液,流出液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3种固体碱的强度及脱除硫化氢性能,开发出了用于脱除轻质油品中硫化氢最适宜的固体碱。该固体碱不仅对硫化氢具有较高的脱除活性和吸附容量,也具有高抗压强度及耐油性,且失活后再生效果良好。在实验室小试装置上进一步考察了高径比、空速等对固体碱脱除硫化氢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径比和空速越小,固体碱脱除硫化氢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3.
甘蔗渣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对甘蔗渣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进行优化,可为其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甘蔗渣为原料,采用低浓度碱脱木质素-低强度酸水解-木聚糖酶酶解的工艺来制备低聚木糖,分别研究了碱处理浓度、碱处理温度和碱处理时间对木质素脱除率、木聚糖保留率的影响以及酸处理浓度、酸处理温度、酸处理时间对低聚木糖和木糖产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木聚糖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碱脱木质素的处理参数为KOH溶液浓度0.3 mol/L、碱处理温度110℃和碱处理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木质素脱除率和木聚糖保留率分别达到57.8%和87.4%;低强度酸水解的处理参数为H2SO4溶液浓度0.1 mol/L、酸处理温度80℃和酸处理时间1 h,在此条件下的最优酶解工艺为酶用量22 U/g碱处理甘蔗渣(Alkali treated Sugarcane Bagasse, ASB)、酶解温度40.5℃、酶解时间4.3 h,得到的低聚木糖产量为12.66 g/L。本研究为甘蔗渣的高值化利用以及更好地制备低聚木糖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脱酸与脱色处理是废弃油脂回收利用预处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采用浸渍法制备活性炭(AC)/活性白土(AB)复合型固体碱,借助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表征固体碱性能,并使用固体碱对废弃油脂进行脱酸脱色处理,考察载体配比、浸渍液浓度、固体碱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脱除游离酸和有色杂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固体碱的最佳工艺参数为AC∶AB=6∶4,浸渍液浓度为10 g/L;脱酸-脱色处理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固体碱用量为150mg/g,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70℃;在该条件下,废弃油脂的脱色率为54.77%,脱酸率为90.91%。  相似文献   

15.
在固定床试验系统上,进行了自制不同质量掺混比的飞灰-CaO吸附剂对燃煤烟气中Hg0的脱除试验,确定了飞灰和CaO的质量掺混比为2∶1时飞灰-CaO吸附剂对Hg0的脱除效率最佳,最大脱除效率达34%.在此基础上制备纤维滤料负载飞灰-CaO吸附剂,并对燃煤烟气中Hg0的脱除进行试验,研究飞灰-CaO吸附剂粒径、吸附反应温度、入口Hg0浓度和HCl气氛因素对Hg0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飞灰-CaO吸附剂粒径为43~75μm时,Hg0脱除效率较高;吸附反应温度越高,Hg0脱除效率越低;入口Hg0浓度的提高并不一定提高Hg0脱除效率;烟气中加入HCl气体后,Hg0的脱除效率有明显的上升,且Hg0的脱除效率随HCl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3种固体碱的强度及脱除硫化氢性能, 开发出了用于脱除轻质油品中硫化氢最适宜的固体碱.该固体碱不仅对硫化氢具有较高的脱除活性和吸附容量,也具有高抗压强度及耐油性,且失活后再生效果良好.在实验室小试装置上进一步考察了高径比、空速等对固体碱脱除硫化氢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径比和空速越小, 固体碱脱除硫化氢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求廉价、高效的脱汞吸附剂,总结了竹炭的来源、制备方法、竹炭(BC)的性质以及竹炭的应用现状,并将其应用在燃煤大气污染物汞的脱除上.在小型燃煤烟气汞脱除实验台上和模拟烟气气氛下研究了低温下BC对汞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BC对汞有较强的吸附能力,BC粒径减小增大了BC表面积和孔容,这有利于物理吸附脱汞;吸附剂质量与流量比值(W/F)的增加延长了汞与BC的接触时间,非常利于汞的吸附脱除;BC的脱汞效率随汞浓度的增大而降低;BC对汞的吸附脱除存在着最佳反应温度,实验发现60℃为最佳脱除温度;氧气会促进单质汞的氧化,从而进一步提高BC脱除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铝粉煤灰拜耳法溶出渣进行了脱碱工艺研究,考察了[n(C)/n(S)](CaO与SiO2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及体系碱浓度等对脱碱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脱碱过程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石灰的方式可以实现高铝粉煤灰拜耳法溶出渣中氧化钠的脱除,并回收部分氧化铝;反应温度对氧化钠和氧化铝回收率均造成显著影响,而[n(C)/n(S)]仅对氧化钠的溶出率影响较大;在温度260℃、氧化钠质量浓度小于80g/L、液固比4、[n(C)/n(S)]为1.8、反应时间2h条件下,脱碱率为91.2%,氧化铝回收率为28.0%;拜耳渣脱碱过程物相由水合铝硅酸钠向水化石榴石及铁水化石榴石转变.  相似文献   

19.
将甲壳质转化为羧甲基甲壳质,与铂络合后对苯环化合物进行均相催化氢化,找出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试验对竹原纤维进行碱处理,研究碱液浓度、温度和处理时间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碱处理前后竹原纤维纵、横向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碱液温度对竹原纤维强度性能影响较大,碱液浓度对纤维细度和伸长率的影响较大;竹原纤维碱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液温度20℃,质量浓度7.5g/L ,处理时间90min ,此时纤维强度稍有下降,伸长率和细度不匀率明显改善,提升了竹原纤维可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