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牛顿流体流变性测定中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同轴圆筒旋转粘度计中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剪切率及剪切应力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简便准确地测定非牛顿流体流变性的数据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使RV-2型旋转粘度计的三种测量系统的测量偏差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2.
不同测试条件下原油流变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V20旋转粘度计和原油渗流流变性测试仪,在不同条件下对4种脱气原油的流变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用3种不同测试方法测得的原油视粘度明显不同;用旋转粘度计测试的视粘度最低;毛细管内的原油粘度次之;多孔介质内渗流时原油的视粘度最高。原油在多孔介质内渗流时,渗透率越低,原油视粘度越高,并且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性及存在着初始压力梯度。原油组分、试验温度、岩石孔隙结构等因素对原油的流变性影响最大,采用天然岩心测试地层条件下原油的流变性,其测试结果对油田开发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四元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通过DSC和GPC分析了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分布。经二乙氨基乙醇(DEAE)中和的共聚物加水调制得微乳液。利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微乳液及其室温交联体系的流变行为,测定了剪切应力(τ)剪切速率(D)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乳液的流动指数n近似于1,属牛顿流体;其交联体系则属非牛顿流体,并具有触变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粘度测量装置无法满足在线和非侵入测量要求问题,在传统电磁流量计引入层析成像技术,对牛顿流体和纯粘性非牛顿流体粘度实现非侵入、可在线测量的基础上,经理论分析,提出了在线测量粘塑性非牛顿流体的新方法,通过对各类粘塑性流体的仿真研究和误差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测试条件下原油流变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V2 0旋转粘度计和原油渗流流变性测试仪 ,在不同条件下对 4种脱气原油的流变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用 3种不同测试方法测得的原油视粘度明显不同 ;用旋转粘度计测试的视粘度最低 ;毛细管内的原油粘度次之 ;多孔介质内渗流时原油的视粘度最高。原油在多孔介质内渗流时 ,渗透率越低 ,原油视粘度越高 ,并且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性及存在着初始压力梯度。原油组分、试验温度、岩石孔隙结构等因素对原油的流变性影响最大 ,采用天然岩心测试地层条件下原油的流变性 ,其测试结果对油田开发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粘滞度是血流最重要的性质之一,血液是非牛顿流体,血液的粘度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考脱粘度计可用以测定血液的表现粘度. 文章推导了该粘度计的扭矩公式,该公式可用以测定像血液、矿物油、润滑油、粘合剂之类非牛顿流体的表现粘度.  相似文献   

7.
高等真菌发酵液的一种有效流变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真菌(如灵芝、云芝)发酵液具有高浓度、大颗粒、颗粒柔性和呈非牛顿液体性质但表观粘度不很大等特征。因此,目前市售粘度计或流变仪均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流变测量。通过对NDJ2G型旋转圆筒粘度计进行改装、标定和修正,使其量程变小,灵敏度提高,且转子可以无级变速,从而实现了其对高等真菌发酵液的精确流变测量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新型旋转毛细管粘度计测量血液流变特性的原理和方法.由该粘度计的可测量参数压力梯度和流量,得到了壁面切应力,定义了特征粘度和特征切变率;建立了特征切变率、壁面切应力与血液本构方程的关系,并通过线性回归得到本构方程特征参数;用该粘度计对水和人体血液的测量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粘度计可以用于测量血液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9.
熔体流变特性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测定熔体的流变特性,将普通的旋转粘度仪改造成转速可变的·用其测定了不同粘度的标准油,给出了仪器的重现性误差和试验总误差,试验总误差为测量牛顿流体时所容许的最大偏差·通过分析试验数据,确定试验中容许忽略屈服应力对粘性因子影响的最大误差值·进而,给出了判定熔体是否为非牛顿流体和确定非牛顿流体中是否有屈服应力的方法,其结果为深入研究熔体流变特性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Bmim]BF_4/Tween-20/二甲苯的流变性,采用DWS技术,以TiO_2为示踪粒子,通过测定自相关函数(g_2-1)与弛豫时间的关系,得到了示踪粒子的均方位移(Δr~2)以及微乳液体系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复合模量G~*,同时结合旋转粘度计测量结果对微乳液流变行为进行了探讨。DWS结果表明:示踪粒子均方位移Δr~2与弛豫时间τ具有线性关系,随着二甲苯质量百分数的增加,均方位移增大,二者幂律关系为Δr~2~τ~(0.87~0.91),表明示踪粒子在微乳液体系中具有亚扩散行为;微乳液体系的G″G′,G″与角频率ω的幂律关系为G″~ω~(0.86~0.93)。旋转粘度计结果表明:微乳液体系具有轻微的剪切变稀行为。DWS和旋转粘度计测定结果均表明离子液体微乳液为黏性近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由锚式桨和涡轮桨组成的同轴搅拌器,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工作介质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考虑了3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涡轮桨单独旋转、内外桨同向旋转和内外桨反向旋转。通过分析搅拌器内的功率消耗、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和剪切速率分布,得出内外桨同向旋转为该同轴搅拌器的最佳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用RV20旋转粘度计和地层条件毛细管流变仪测量了不同油田脱气稠油的流变性,研究了温度对稠油流变性的影响,建立了对应于不同温度的流变模式和适切的本构方程.指出对于稠油存在某一临界温度Tc,当温度高于Tc时,稠油可以视为牛顿流体;当温度低于Tc时,稠油存在初始剪切应力,可以用Bingham型本构方程描述.为了研究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变性,采用地层条件毛细管流变仪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水的弹性分量困惑和血液粘弹性测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了旋转振动式流变仪内筒和样品的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重新考虑了此类仪器的流变学模型,讨论了用它们测量血液和其他生物流体的粘弹性时出现的一个疑难问题,并在讨论非牛顿流体流场理论结果的基础上,给出计算样品流变学参数的修正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非牛顿流体是普遍存在的,而目前扩散理论的研究仅限于牛顿流体。为进一步对非牛顿流体中的扩散行为进行研究,利用激光实时全息干涉技术,测量了298.15 K时精氨酸在0.05%(质量分率)PAM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测量结果表明,随精氨酸浓度的增大,扩散系数减小,接近线性变化;且与精氨酸在水溶液中扩散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但也表现出了PAM溶液的非牛顿流体特性。  相似文献   

15.
对本构方程书写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研究非牛顿流体圆管和环空管流层流流动问题时,确定其速度分布是关键。对于非牛顿流体圆管和环空流动问题,有些文献中的推导结论有错误,原因是混淆了运动方程和非牛顿流体本构方程中的切应力概念。为了解决此问题,在分析流体运动方程中各项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统一的本构方程的书写形式,用于研究非牛顿流体圆管和环空管流层流流动规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容易得出有关流动的正确解。  相似文献   

16.
VAc-BA-NMA三元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了醋酸乙烯酸(VAc)-丙烯酸丁酯(B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三元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研究了功能性单体NMA和原料配比对液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对流变性能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VAc-BA-NMA三元共聚物乳液为假塑性流;随NMA含量的增加,乳液粘度增加,流动指数n减小;原料配比中VAc含量的增加,使得乳液体系的流变行为有向牛顿流体方向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用解析方法求解非牛顿流体的流动方程是非常困难的,工程上通常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求解。为避免用势梯度分量差分方法求解非牛顿流体渗流问题所带来的偏差,提出了求解非牛顿流体渗流问题的势梯度模差分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势梯度分量差分方法存在的缺陷,即非牛顿流体的渗流微分方程与之相对应的分量差分方程不相容。最后以Bingham原油为例揭示了二种方法在数值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院井72工农兵学员,根据现场生产的需要,在毕业实践中设计了ZNS—1型旋转粘度计,今年春季由我院仪表厂完成了加工制造。在调试该粘度计的基础上,我们和胜利油田泥浆化验室仪器组师傅们一起又设计了ZNS—2型直读式旋转粘度计。设计中,我们总结了适用于泥浆的旋转粘度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等温条件下幂函数非牛顿流体的弹流润滑特性,基于Ostwald本构模型,采用普适流体润滑方程来求解非牛顿流体润滑问题,探讨了等温、稳态条件下流变指数、载荷、卷吸速度等参数对点接触弹流润滑特性的影响,并与相同工况下牛顿流体弹流润滑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再以某一特定流变指数的流体进行弹流润滑实验测量其膜厚,分析卷吸速度和载荷对膜厚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剂的非牛顿性越显著,润滑膜厚会越小,压力分布会越接近Hertz接触应力分布,载荷和卷吸速度对非牛顿流体的润滑膜厚及压力分布的影响比对牛顿流体的影响要小.同工况下,非牛顿流体的膜厚均小于牛顿流体的膜厚.从实验测量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卷吸速度和载荷对膜厚的影响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非牛顿流体沿竖直平板自由下落液膜传热的数学模型,并采用三种数值计算方法对幂次非牛顿流体沿竖直平板的自由下落层流液膜进行了计算,三种数值方法的计算结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