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了气液两相混合物在电动潜油离心泵叶轮流道内的流动状况,揭示了叶轮内和出口处气液两相的相对滑动和分离现象,给出了气液两相的相对滑动系数与叶轮结构和工况参数的关系式.对于正确设计和选用电动潜油离心泵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动潜油离心泵(简称电泵)输送气液两相介质的试验研究成果已在文献[1]中给出。为了建立电泵输送气液两相介质的基本工作理论,本文推导了输送气液两相时电泵的理论压头和理论特性曲线(压头—排量特性曲线)的分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离心泵输送气液两相介质时的内部流动规律,采用FLUENT软件对其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采用高速摄像机及普通相机对泵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拍摄分析。研究了叶轮、蜗壳以及吸水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动,分析了进口气相体积分率对泵内部流动与外特性的影响,揭示了离心泵内气相分布随进口气相体积分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口气相体积分率的增加,吸水管内的流型从塞状流变为分层流,叶轮内气泡从相对均匀分布到积聚成团最后堵塞流道。随着进口气相体积分率的增加、小流量工况(5、7 m~3/h)下,泵的流量不断减小,扬程急剧下降;在大流量工况(10、12、15 m~3/h)下,泵的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扬程缓慢减小。在半径为0.6倍叶轮半径附近,气相体积分率和气泡直径达到最大值。气泡直径随着进口气相体积分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对气液两相流泵的优化设计及高效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叶片式混输泵气液两相流及性能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luent计算软件在多重参考坐标系下采用欧拉方法的双流体湍流模型计算螺旋轴流式叶片泵内高含气状态下的三维气液两相流场.通过对泵内绝对流速、叶轮相对流速、静态压力、气液两相分布及其相间滑移速度矢量的分析,探讨了气液两相介质在泵内的流动规律.结果显示离心力的作用使叶轮内液相主要在轮缘附近流动,而气相则聚集在轮毂附近;泵导叶内气液两相分离状况有较明显改善.通过与泵性能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文中方法对气液两相叶片式混输泵计算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电动潜油离心泵(简称电泵)在我国油田上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无杆泵抽油设备。还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玉门油田和大庆油田都相继进行了电泵的矿场试验。 现场使用表明:电泵在油井中工作时的实际特性和出厂时给出的输水特性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电泵在油井中所输送的介质是多相混合物。多相混合物中每一相都对电泵的工作带来独特的影响,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两个:一个是液体的粘度(μ液);另一个是在泵吸入处自由气对液体的容积比或称为吸入气液容积比((Q_(气吸))/Q_液或K_吸)。一般来说,上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自吸式离心泵的自吸过程,选取外混式自吸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和标准k-ε模型,通过简化的边界条件,研究该自吸式离心泵的气液两相混合流动和分离过程,并且分析各监测点的含气率、速度、压力.结果表明:自吸过程中会产生气液分层现象,降低排气效率;在叶轮与蜗壳的间隙较小处,会产生高强度的含气率波动.  相似文献   

7.
针对油田特高含水阶段电动潜油离心泵叶轮冲蚀磨损问题,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并利用SIMPLEC算法进行求解,实现对电潜泵冲蚀磨损的数值模拟,并研究工况参数和叶片结构参数对电潜泵叶轮冲蚀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轮叶片吸力面是叶轮冲蚀磨损严重区域;随着砂粒浓度的升高及叶轮转速的提高,叶轮磨损速率增大;随着粒径及出口安放角的增加,叶轮磨损速率先升高后降低;叶轮平均磨损率随着进口安放角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离心泵叶轮内部固液两相流动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提高离心泵的抗磨蚀能力 ,对泵内固液两相流的流态进行深入研究。在多相紊流运动双流体模型的基础之上 ,建立了两相紊流运动的大涡模拟。利用大涡模拟 ,对离心泵叶轮内部的固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得出液相压力分布和相对速度场 ,及固相的颗粒数分布和相对速度场。其中压力和颗粒的分布与同一离心泵在日本所做合作研究量测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两者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9.
 选取一种常用的立式外混式自吸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稳态数值模拟手段,探索自吸离心泵起动后气液两相流动的瞬态过程.研究采用了接近真实自吸情形的设置,选取一段吸入管路充满空气作为模拟计算的初始条件.计算得到了自吸泵内气液两相分布、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与时间的关系,叶轮入口和泵出口处气液相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可估算自吸时间.计算发现泵吸入和排出气量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泵起动的初期,叶轮入口和泵出口处的瞬时含气率分别可达到30.9%和20.2%.此外,蜗壳开孔起到分流排气的显著作用,孔口排气量占整个蜗壳排气量的20%~25%.本文所采用的模拟方法和结果对于研究自吸泵自吸过程和自吸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计算了离心风机叶轮内的气固两相流动。针对叶轮进口处气固两相在不同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指出:计算叶轮内两相流动时,应先计算其前置元件的流场,从减轻叶轮磨损的角度来说,改善叶轮前置元件的结构尺寸是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潜油电泵采油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举升方式之一。当应用于稠油井时,受入泵流体高黏度的影响,使潜油电泵特性曲线偏离抽水时的特性曲线,导致潜油电泵合理运行窗口变窄,因此,针对水设计的离心泵结构难以适应稠油的高黏环境。针对上述问题,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进行了潜油电泵在高黏条件下增压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流体黏度增加,流体流动摩擦阻力更大,流体与叶片间相互作用增大,叶轮与导轮的进出口压差减小,流速降低,流体流动状态从湍流转变为层流,叶轮及导轮内回流区域的尺寸及数量均减小。同一黏度下,离心泵扬程随排量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排量下,离心泵扬程随着黏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基于因素分析,考虑黏度影响,进而对离心泵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最优结构为:入口宽度16.6 mm,叶片数6片,出口宽度21.9 mm,叶包角60°。相比于原离心泵,在黏度为400 mPa.s,允许排量范围内,扬程最大增幅28%。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一元两相流设计的离心泵分析计算叶轮回转面液体速度场和固体颗粒运动轨迹,在此基础上分析迭代计算液固两相耦合速度场,并将其分析计算结果应用于两相流泵的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电动潜油离心泵保护器试验装置的结构组成,测试原理及其特点.利用该装置可以检测保护器的功率损耗和密封性能是否满足要求.该装置测试原理简单可靠,无中间环节,测量结果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14.
小粒径固液两相流在螺旋离心泵内运动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螺旋离心泵内固液两相流动比较复杂的情况,以黄河含沙水为工作介质,采用改变沙粒粒径和含沙水体积分数的方法,对小粒径颗粒在螺旋离心泵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内流场的速度、压力与颗粒分布,分析了粒径大小对泵内固体颗粒运动的影响和进口固相初始体积分数对泵内压力和固相分布的影响,得出压力沿叶轮工作面和背面的分布规律以及固相体积分数沿叶轮轴面、叶片背面和工作面的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螺旋离心泵内的磨损特性.  相似文献   

15.
高气油比条件下电泵采油工艺的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吐哈油田高气油比条件下应用电动潜油泵的情况,针对温米油田气油比较高等特点,建立了高气油比条件下泵入口气液比的计算模型,以及井底旋转分离器分气效率模型,采用双级高效油气分离器及气锚应用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离心式叶片泵发生气蚀时的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深入分析,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一台比转速为191的离心泵的气蚀性能进行了定常数值计算,得到了气蚀发生时泵内部气-液两相分布规律和温度分布规律,并对临界气蚀余量(NPSHc)时叶轮内部的气泡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泵在临界气蚀余量时外特性下降的原因;对该实型泵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离心泵叶轮内部三维湍流流动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研究离心泵内部伴有盐析的复杂液固两相流动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在清水状态下,其内部真实流动现象的物理本质.为此,基于N—S方程和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利用FLUENT6.1对清水状态下离心泵叶轮内部的三维湍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运用先进的测量仪器PIV对改进设计后的化工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测量,给出了其相对速度分布图.同时,结合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对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初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计算所采用的模型的修正方法基本符合离心泵内部流动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电动潜油泵是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强有力的机械采油方法之一,在世界各主要产油国内均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潜油多级离心泵泵抽的强度、刚度问题入手,应用纵横弯曲连续梁理论,探讨电潜泵的极限下泵深度。文末以国产200m3/日电潜泵为例,说明了有关参数衬泵轴的变形及强度影响的趋势.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离心泵而言,叶轮时序位置的改变对泵水力性能和压力脉动影响较大。本文对某两级离心泵首级和次级叶轮在七种不同时序位置下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叶轮和蜗壳内部的流场和压力脉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下随着次级叶轮时序位置的变化,离心泵的扬程和效率分别上升了2.9%和2.4%;同时时序位置的改变影响了叶轮进口相对液流角和出口环量,改善了蜗壳隔舌处的流态,漩涡区域减小,从而降低了次级叶轮和蜗壳内部的流动损失;时序效应对次级叶轮和蜗壳压力脉动影响较大,各测点主频均无变化,但次级叶轮内测点压力脉动主频幅值降低了20.16%,蜗壳隔舌处降低了2.24%。综合比较分析不同时序位置下两级离心泵的性能,当次级叶轮旋转至首级叶轮流道中间时,离心泵的水力性能及压力脉动特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两级离心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自吸泵的自吸机理.以外混式自吸泵为研究对象,利用CFX仿真软件中的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模型和k-ε湍流模型,并结合网格滑移技术进行自吸过程非稳态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时刻下泵内气液两相体积、液相速度、出口气体体积分数和压力的分布情况.同时改变非稳态模拟的时间步长及总时长,监测自吸过程叶轮及蜗壳内监测点的压力变化.结果表明:自吸泵的吸气与排气主要集中在启动过程的初期和中期,叶轮入口和泵出口的气体体积分数分别超过60%和75%;叶轮出口的气液混合带导致了叶轮出口到蜗壳内侧大片区域内的流动紊乱现象,降低了叶轮的做功能力,进而影响了泵的正常排气;叶轮监测点压力脉动幅值与距叶片工作面的大小有关,蜗壳内监测点压力脉动幅值与距叶轮外缘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