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为小学二年级数学《1分钟能干什么》的说课设计。 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程是一种人文性的课程,它不再把数学视为单纯的传授或作答,而是把它视为生活与数学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充分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中大量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的创造、合作、交流、评价等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教学的活动中,我们不太重视儿童在教育生活中的体验.我们往往将成人的观念,披上"知识"的外表以标准化答案的方式剥夺着儿童独有的个性体验.如果剥夺了儿童在理解基础上的体验,以及在体验基础上的理解,那么除了死记硬背,孩子们还能干些什么?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庄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相似文献   

3.
《青年科学》2011,(11):54-55
一条蚯蚓能干什么?也许你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它实在太微不足道了,但在澳大利亚。它却成为一座小城的“功臣”——  相似文献   

4.
《快嘴李翠莲》中李翠莲灵巧能干,泼辣果敢,同时又具有自私庸俗市井特征的性格特点,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个性。  相似文献   

5.
自从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以来,读大都把凤姐看成是封建社会大家庭中精神能干,泼辣狠毒的妇女形象,这个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凤姐首先也是人,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妇女,是一个想摆脱封建男权束缚,敢于向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挑战的封建妇女。  相似文献   

6.
陈益琳 《奇闻怪事》2009,(12):26-28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在“一课多式”的同题教学研究活动中,面对同样的课题《毛细现象》却由于教师备课思维的深度和教学设计的角度不同,折射出对科学课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毛细现象》一课是属于建立概念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对生活中毛细现象的观察,对有些材料有能让液体上升这一特殊小领的探究,得出这些现象共性的规律,深化学生对毛细现象这个概念的建立。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苗玲 《奇闻怪事》2006,(9):35-35
目前,我国有残疾人6000多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残疾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会受到更多的磨难,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可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面对和自己不一样的残疾人,很可能会觉得好笑,有时甚至会嘲笑,瞧不起他们。教学《品德与社会》(苏教版四下)《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一课,就是让学生体会残疾人的难处,从而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可是如果只是口头上说教,学生没有亲身体验,是很难引起其情感上的共鸣,所以这节课我花了一半时间让学生体验了一次盲人行动的艰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过去在讲七年级思想政治课《在挫折中奋起》时,我总是围绕课本上列举的几个知识点找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印证,尽管是把道理给说清楚了,但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挫折。为此,在今年我作了一些改革,设计了一个《找钥匙》的活动课。  相似文献   

10.
【情景描述】《圆的周长》教学片段 教师先介绍《周髀算经》中关于圆周率的记载,介绍了“周三径一”,即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让学生了解了我国最早的计算周长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刘徽和祖冲之用“割圆术”研究圆周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强调教学的体验性,要在学生亲身经历中,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以整合。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竺君斐 《奇闻怪事》2006,(6):16-16,13
一、探究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案例:有位老师在教学《年月日》时,让每位学生买了一本《万年历》。教师说:“面对1993年——2004年的年历,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教师的本意是要让学生探究这12年中每月“天数”的变化规律。可是学生并不这么想,既然你问我“最想研究什么”,那么就实话实说: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四年级科学课《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我尝试着在探究式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科学,品尝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以“探”出科学味。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更新观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6.
坚持直销不动摇 《中国直销》:安利公司在2005年11月1日就推出过一项市场改革,那么现在这个“革新纲要”和原来那个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课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体验,是指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从事数学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2.使学生在熟悉的活动中具体感受1分、1时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3.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简称《常识》),第一课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课,是由三节课文和一个前言组成的。前言部分主要说明哲学和人们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密切关系。三节课文各有中心。第一节,在讲清什么是哲学的基础上,重点说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让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仅仅只是认知方面的,还应包括态度和情感的丰富与提升,学生所经历的探索与创新,所获得的成功与鼓舞,尤其是后者对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具价值。”我们知道体验正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设身处地去感受客观事物,它可以使学生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因此,获得新的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意。小学生怎样才能在体验中学好数学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