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电视民生新闻的定名入手,介绍了这一中国特色新闻分类的成长历程,指出虽然有了近20年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亟需重新审视其定位。在提出"民生新闻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应该是普罗大众"这一定位宗旨的基础上,又根据电视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三方面的定位原则,层次清楚,分析简洁有据。  相似文献   

2.
刘春 《科技信息》2011,(13):414-414
近年来,电视新闻平民化已成为了一种趋势。党中央强调,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深化新闻改革的突破口,这从根本上促进新闻走平民化道路。本文通过对我国电视新闻平民化的现状研究,肯定其发展前景但又指出其种种缺憾,针对电视民生新闻目前遭遇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能够在"求新"、"求变"、"求活"中走的更长、更远。  相似文献   

3.
李芳 《科技信息》2009,(32):I0159-I0159
本文通过对经济新闻报道的研究,阐述了做好经济新闻选择角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民生的角度把经济新闻做好以取得最佳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中国电视新闻中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新闻形态。从民生新闻的语态、民生新闻的视角、民生新闻的服务三个角度来探析民生新闻,对电视新闻的发展及其走向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注重“以民为本”,价值定位于普通老百姓的需求,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本文从民生新闻以受众为本位出发,分析民生新闻的优势和在不断升温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出从内容、形式、风格.影响力和节目品质等方面对民生新闻进行探索和改进,以求民生新闻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已经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不断地改善民生新闻,便成为提升民生新闻核心竞争力不可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梅 《科技信息》2010,(19):I0416-I0416
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快速的报道,其特点是:真、实、强、短、快、活。随着新闻的发展,在全国各种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从平民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百姓生存状态的新闻。这就是民生新闻。如何发现好的民生新闻题材并进而搞好民生新闻的写作报道,  相似文献   

8.
由于报道量、报道方式、编排形式等因素所导致的电视民生新闻中负面报道失当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往往会误导受众和新闻报料人,产生负面报道通胀效应并破坏收视情绪。媒介从业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使负面报道产生正面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的出现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新闻实践中的体现,是当代社会民主进程加快、传媒产业化竞争加剧、媒介功能发生重大转换的产物,也是社会新闻在新时期三贴近语境下与时俱进的结果。民生新闻的最本质特征是其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文章从民生新闻的内在涵义出发,分析了民生新闻兴起的原因、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之所以为大众所接受的原因,并且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存范式,信息化时代是电视民生新闻诞生的外在环境,公民社会公众话语表达空间的扩展是公众争取在电视新闻传播中主体地位的内在需求,而媒体竞争的加剧则是催生民生新闻的直接因素。认为民生新闻不是表面上的新闻视角的转换和新闻形态的转向,而是电视新闻机构价值取向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应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民生新闻贴近生活,联系群众,既报道消息,提供娱乐,又实现电视和观众的互动,与平民同呼吸,共命运。从精英意识转向草根意识(平民意识),是现代媒体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向。记者应眼光向下,反映现实,服务人民,改变新闻理念,调整报道方法,培养草根情结,只有这样,才能创作更多的作品奉献社会,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与民生理念实现了完美的契合.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奠定了当代中国发展民生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回答了发展民生的根本途径、制度保障和民生目标;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找到了发展民生的动力源泉;党的建设理论指明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核心力量;一国两制的天才构想蕴含了为中华民族谋永福的博大民生情怀.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必须从邓小平理论中汲取思想养料,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论民生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档案包括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是党和政府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很好帮手.本文重点讲述了在具体工作中围绕服务民生制定发展目标,部署工作任务,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  相似文献   

15.
杨名飏著《关中集》中蕴含丰富的民生思想,它深切地表达了杨名飏对人民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关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深入研究杨名飏的民生思想,对于我们当下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生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永恒主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致力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其民生思想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民生思想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传媒范畴的出现,是新闻突破传统藩篱、突出人性化关怀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新闻界一场悄悄的而又先声夺入的革命。电视民生新闻,为城市电视台注入新鲜血液并且能够带来持久发展的意识形态场。  相似文献   

18.
针对部分电视媒介权利和角色失衡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电视媒介本身应自我反省,树立正确的媒介意识.退回到自己的权力角色中去,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电视媒介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电视媒介,合理利用电视媒介.  相似文献   

19.
传统向现代转化中民本、民权、民生关系探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政治思想中,民本与民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封建社会里,不仅民本被纳入封建秩序发生了变异,而且民生思想被边缘化了。近代以来,在西方政治思想的冲击下,民本逐渐与民权相贯通,民生也作为一个与民权相关联的命题而突出起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与传统命题创新结合起来,这样民本就转化为执政为民,民权转化为人民当家做主,民生转化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经典社会主义中,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由于与现代化相联系,这一命题就体现为民生问题。从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判断和现代化追求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实践,再到邓小平理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围绕民生问题而展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只有把握民生问题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