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前,在互联网显得低迷的情况下.代表互联网最先进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初露峥嵘。对老百姓来说还颇为神秘的下一代互联网.它到底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下一代互联网在技术上有什么巨大的变化?时下,媒体把宽带网的概念炒得热火朝天。许多人便误以为宽带网便是下一代互联网,带着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络技术研究的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吴建平教授,在吴教授详尽的阐述下,高深的互联网技术变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向我们展开。吴建平教授引用了李政道博士的一句话说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与美国一样好。  相似文献   

2.
在首届世界互联网·乌镇峰会的"透过浙江看中国——信息经济分论坛"上,浙江省省长李强称自己敬佩世界上每一位创造互联网奇迹的精英,敬佩腾讯的马化腾先生和百度的李彦宏先生,当然作为浙江省省长的他更为浙江能够诞生阿里巴巴这样伟大的企业而自豪。同时,李强也判断说互联网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将为浙江下一轮的发展腾飞插上新的翅膀。在论坛的主题演讲中,他阐述了三个关于互联网、关于浙江信息经济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书评     
《华东科技》2014,(1):79-79
大家都在看些什么?在Google和Facebook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天生拥抱着"信息快速流动"的数字生活态度。而如果信息过载已经给人们制造了足够多麻烦的话,我们又该如何做决策?《为什么中国没出Facebook》这是一本深入的书,对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市场、格局、模式及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既勾画出了理想中的互联网生态及其本质,又联系中国实际,探讨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作为中国互联网开路人之一,谢文身上有着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数朝元老、中国互联网第一预言家等光环。20世纪90年代中期回国后,他先后在中公网及其所属联众游戏网站、互联网实验室等知名企业担任CEO、董事等职务。在他的这本《为什么中国没出Facebook》中,提出了在互联网成事应该符合的8条原则,比较了  相似文献   

4.
常青藤网站是由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和北京电报局飞华通讯技术公司共同创办的,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是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互联网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常青藤网站是由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和北京电报局飞华通讯技术公司共同创办的,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是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互联网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以及创新是时下非常关注的、也是最近听得最多的关键词。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对传统产业又意味着什么?它和创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互联网+的内涵和动力之源、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中国经济的新引擎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2001,(Z1)
常青藤网站是由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和北京电报局飞华通讯技术公司共同创办的,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是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互联网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青藤网站的cE。蒲大卫,可谓是一位个性鲜明的老总。他有两大特点:一是善于运用军事理论分析企业及行业的发展,而且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娴熟地与企业经营结合在一起;二是善于演讲,口才极佳。据说,他可以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说,甚至不喝一口水。倒不是他喜欢夸夸其谈,而是中国网站的发展现状很需要先行者们大力宣传,很需要大众的理解。 对于互联网行业,蒲大卫有一套颇为经典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在京举行。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局长高剑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等领导以及众多企业精英和业内专家出席年会。本次年会围绕“不怕2012:在变革中洞察机会”的主题,深度勾勒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及2012发力点。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围绕2011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特点做了精彩发言,对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网络安全等领域等也作了高度的概括与总结。同时,年会还策划了三大开放式论坛,以“洞察”为主题,以“企业家”、“用户”、  相似文献   

9.
明月 《创新科技》2012,(5):48-49
<正>纵观中国的IT发展历史,计算机专业给了无数中国学子创造财富、追逐梦想的绝好机会,赶上中国互联网第一波浪潮的姚劲波也很幸运。1999年,姚劲波大学毕业后,获得了计算机应用及化学双学位,触觉敏锐的他很快便捕捉到了中国互联网的创业潜力。2000年,姚劲波创办国内最大的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务网站易  相似文献   

10.
近一年以来,互联网成了IT业最耀眼的明星主角。4月纳斯达克股市一声响,惊醒了投机者。伴随着倒闭、收购、跳槽,我们发现,进入了多事之秋的中国IT业已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需要反思,互联网企业价值何在?IT业目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最近,IT沙龙邀请了著名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对处在十字路口的IT业进行了会诊。  相似文献   

11.
《科技信息》2005,(12):36
2005年对于互联网来说, 是“搜索年”应该没有异义。在这一年,来自中国的“中文搜索引擎”在纳斯达克甫一上市,便创造了多项纪录。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06 年,互联网又将是谁的天下? 哪个概念将炙手可热?纳斯达克又将掀起什么样的热潮? “2006年,上市恐怕不会有耳目一新的概念,应该主要是承接前几年投资的余热,而现在备受投资者青睐的社区、博客要等到后年才会在股市上有所体现。”深圳浩天副总裁、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丁志峰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信息产业在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之后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分析了物联网的概念及特点,论述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典型应用,最后提出物联网技术在公安机关各项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代地方科技》2000,(1):10-11
人类对新世纪最大的企盼莫过于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商业。中国IT界的策略重心纷纷转向互联网,一时出现了沸沸扬扬的热闹景象。 那么互联网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网民固然可以通过它获得丰富的信息而以盈利为目的的互联网从业人土能用这张“网”捕到大鱼吗?还是会被这张“网”套牢?  相似文献   

14.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1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又一次向产业界渲染了"云"的魔力:"云"会真正改写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腾飞将更多基于云的计算和应用。终端、应用、平台、技术以及网络速度的整体提升将催生更多具有魔力的应用和内容,IT产业格局将彻底发生改变,全球将迎来移动云计算的新盛宴。试想:如果互联网的未来是移动互联网,计算机的未来是公共云计算,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两者的"合二为一"会缔造一个怎样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看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就如同等公交车,要么很久不见一辆,要么前后接踵而来。近十年来,中国互联网企业掀起过若干波IPO大潮,最近一轮始于金融危机后经济回暖的2010年——随着优酷网、当当网、奇虎360、网秦、世纪互联、人人网、世纪佳缘等网站相继登陆美国,曾一度低迷的中国概念IPO进程再度焕发生机,正如业内人士戏言"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是已经上市,就是在上市的路上"——这场火热上演的资本盛宴,展现的是中概真正的黄金时代?还是泡沫堆砌的最后疯狂?回顾中国企业十年来的上市之路,或可窥得些许端倪。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信息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二十一世纪人类正在进入一次新的产业革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先导的信息产业革命,它将会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社会和信息时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市场。互联网用户正在以奇迹般的速度增长,显示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巨大潜力。农业科  相似文献   

17.
《科技智囊》2004,(4):91-91
科技智囊:为什么美国顶级的风险投资机构会投资你们这个刚刚成立,名不见经传的网站?你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如何才能获得资本的青睐?刘健:国外风险投资机构主要看两点,第一是看市场。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互联网风起云涌,虽然曾飞快崛起,又因泡沫跌到谷底,但最近1年多来,中国率先在互联网中创造了一些新的赢利模式,包括短信、游戏等等,现在不仅开始赢利,而且是快速赢利,一些刚刚上市及即将上市的企业给中国的互联网带来了春风。中国的网民去年已达到8000万,而且还在增长,而国外的增长速度则在放缓,所以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不会放过…  相似文献   

18.
飞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计算机基础教育只有坚持面向应用、面向学生实际情况、面向社会需求的方向,才能制定出与大众教育背景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本文对大众教育背景下如何进行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一、问:什么是“Internet”、“Intranet”? 答:“Internet”即国际计算机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些科研机构的试验网络,在美国国防部的主持下研究开发。首先参加试验的是部分大学和私人公司。美国的高级工程研究机构(Advanced Re-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发展这几年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经常有新的事物、新的应用通过网络产生。而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将互联网的优势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辅助计算机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