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通报》1959,4(3):95-95
小麦銹病是我国为害最严重的作物病害之一。历年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地都展开了羣众性的防治运动,特别是1958年在全国许多省分展开了药剂防治,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为今后在全国普遍应用药剂防治锈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利用药剂防治小麦銹病,以往均偏重于保护性的药剂。  相似文献   

2.
提高小麦单产是增加小麦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文章从沼气发酵残留物的特性、沼渣在小麦中的应用、沼液在小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沼渣沼液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小麦条锈菌模式菌系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单卫星 《科学通报》1996,41(15):1427-1430
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群体遗传学理论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由于建立了有效的DNA遗传标记体系,大大推进了对一些重要病原真菌群体遗传特征的认识,如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马铃薯晚疫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大麦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f.sp.hordei),以及小麦颖枯菌(Septoria tritici)等。阐明病原菌的群体生物学特征是筛选和鉴定抗病资源、合理布局抗病基因以及设计有效的病害防治策略的基础。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全国协作攻关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通过对病菌群体的毒性分析,逐步形成了条锈病的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为稳定小麦生产做出重大贡献。然而,由于传统的毒性分析方法本身缺乏遗传标记,限制了对这一活体营养病菌群体进化和毒性变异机制认识的深入,建立其DNA分子标记体系,可望为深入认识条锈菌的群体生物学和流行学奠定基础。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在条锈菌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中度重复的DNA序列家族PSR序列,这在锈菌类中尚属首次,本文报道用其中的PSR331序列的亚克隆PSR331S3对我国小麦条锈菌模式菌系进行DNA指纹分析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矮败”小麦的选育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刘秉华 《科学通报》1991,36(4):306-306
我国发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材料,它的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2(原基因符号为Ta1)位于4D染色体短臂上.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一个遗传改良工具已广泛用于我国的小麦育种实践.矮变一号是陕西省西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小麦品种矮秆早中选出的矮秆天然突变体,是小麦的重要矮源之一.遗传研究表明,矮变一号的矮秆性受显性单基因Rht10控制,该基因也位于4D染色体短臂上.为了拓宽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应用范围和提高它的应用效能,我们以矮秆为标记性状,开展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附加标记性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培明 《科学通报》1962,7(3):48-48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劳动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栽培经验。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本能够反映我国小麦生产丰富经验的著作。解放后,特别是1958年以来,在党的领导和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由于小麦生产的不断跃进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小麦栽培技术和科学理论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就为系统总结我国几千年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小麦栽培经验和科学成果,写出一本能够充分反映我国小麦生产特点、密切联系实际的理论著作,提供了优  相似文献   

6.
邓兴旺 《科学通报》2022,(26):3097-3099
<正>小麦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30%人口的主要食物来源,提供了人类消耗能量的20%[1].面对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匮乏的严峻形势,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是保证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的需要.杂种优势是指F1杂种在生长、发育、产量和环境适应方面比其亲本表现更好的现象.杂种优势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7.
浅谈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黎城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播种面积达6.7万hm2,笔者从种子准备、耕作整地、精播技术、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加快了全县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李健  周宽基  王峥  周君莉  邓兴旺 《科学通报》2022,(26):3140-3151
小麦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面临大幅提高产量以满足人口持续膨胀的挑战,而杂交小麦被认为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首选途径.作为自花授粉作物,小麦杂交种的生产应用需要稳定的雄性不育母本和高效经济的杂交育种体系.相比其他雄性不育材料,小麦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具有不育性稳定、恢复源广泛等优点,是建立杂交育种体系理想的母本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麦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研究进展,包括正向遗传学的基因克隆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获得的多重突变体.本文详述了国内外通过染色体操作建立的小麦杂交育种体系,分析了各体系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以及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建立的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体系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提高小麦杂种优势、降低杂交种生产成本和播种量的必要性与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张发明  张婷 《科学通报》2019,64(3):285-290
粪菌移植本质上是在认识微生物与疾病关系基础上,对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现代化应用,是近几年的医学突破.然而,在被评价为医学突破之前,这既不是技术的突破,也不是理论的突破,而是思维方式的突破.粪菌移植在近几年的应用中正经历巨大的变化,包括治疗适应症、实验室方法学、治疗策略、给入路径等,特别是粪菌智能分离系统用于粪菌制备、经内镜肠道植管术用于结肠途径的重复移植等,为粪菌移植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关键性基础.中华粪菌库和Openbiome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非营利性粪菌库,分别在中国和北美地区实施粪菌移植的异地救援性治疗.由于粪菌移植也存在局限性,研究用于部分替代粪菌移植的选择性菌群移植技术已经成为微生物学家和临床医学家的共同追求.选择性菌群移植与粪菌移植共同成为菌群移植的重要内涵,并促进新型益生菌的研究得以快速发展.菌群移植可望用于包括感染、免疫性疾病、肠脑轴疾病、肝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虽然来自国内外大中心的数据支持菌群移植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也不能忽略一些不良事件.菌群移植的安全性,特别是远期风险,需要通过大数据、长期真实世界研究来回答.本文主要涉及对菌群移植的新认识和研究进展,从中总结发现、思维与技术的共变,促进了粪菌移植向菌群移植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山西省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其病害再度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叶寅 《科学通报》1991,36(17):1340-1340
黄瓜花叶病毒(CMV)能引起属于365属、85科的775种植物产生病害,是我国、亚洲和世界各地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害之一。由于在大多数作物中未找到抗CMV的基因,加之其传染又属非持久性的蚜虫介体,难于进行治蚜防病,故无有效防治方法。 抗黄瓜花叶病毒的基因工程早已受到人们的注意。我们实验室于1988—1990年已获得  相似文献   

12.
方鸿辉 《自然杂志》2009,31(2):120-123
医学遗传学家曾溢滔1939年5月27日生于广东顺德.1965年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兼卫生部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胚胎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溢滔长期从事人类遗传疾病的防治以及分子胚胎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我国基因诊断研究和胚胎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水灾历来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自古以来,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与洪涝灾害进行不懈的斗争.我国是世界上对天气现象观测最早的国家之一,雨量的测报科学就是在防治水害、兴修水利的治水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4.
安成邦 《自然杂志》2016,38(4):253-256
面条是源于中国的美食,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4 000年左右。小麦是在西亚驯化的作物,在距今4 000年前后,中国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小麦,但在古代中国以粒食为主要饮食习惯的时期,小麦的地位不高。秦汉以后,随着石磨技术的发展和面粉发酵技术的应用,面食逐渐普及;在唐宋时期,小麦取代了小米的地位,成为粮食中的“显贵”。小麦比小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小麦面粉比小米面粉更容易加工成面条。面条也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人类的美食之一。  相似文献   

15.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CPF-10和2P24分离自小麦全蚀病自然衰退土壤, 两者都产生酚类抗生素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2,4-diacetylphloroglucinol, 2,4-DAPG), 对多种土传植物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能力. 利用Tn5转座子携带2,4-DAPG合成基因簇分别整合到野生荧光假单胞菌P32(2,4-DAPG-), CPF-10和2P24的染色体上, HPLC结果表明2,4-DAPG阴性菌P32可以产生抗生素2,4-DAPG, 2,4-DAPG阳性菌CPF-10和2P24的抗生素产量可显著提高. 番茄青枯病菌、小麦全蚀病菌、棉花立枯病菌的平板抑菌实验和番茄青枯病、小麦全蚀病温室防病实验结果说明2,4-DAPG产量的提高对防治病害具有增效作用. 工程菌与野生菌株在灭菌土中定殖能力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自然土中工程菌较野生菌的定殖能力显著提高. 结果表明, 提高抗生素2,4-DAPG的产量是提高荧光假单胞菌防治病害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外优质小麦和知名面粉企业的涌入,我国面粉市场将出现面粉优质化、品种多样化,市场国际化等新特点。在2002年召开的全国小麦高峰论坛会上,众多业内人士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面粉市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浅谈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竹波 《科学之友》2009,(2):156-157
小麦是黎城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播种面积达6.7万hm^2,笔者从种子准备、耕作整地、精播技术、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加快了全县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麦产量农业气象预测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馥棠 《科学通报》1983,28(9):564-564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显然,世界粮食产量及其市场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国计民生都有很大影响。因此,迫切需要能及早地对小麦生产进行预测。目前,国内有关部门大都是以抽样调查和层层估产的办法进行预测的,这种方法时效短、经验性强。1975—1978年美国开展了LACIE计划,利用陆地卫星和地面观测资料对世界小麦生产进行估  相似文献   

19.
王汝宽 《科学通报》1977,22(11):511-511
在华主席、党中央关怀下,卫生部于1977年6月18日至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走我国自己肿瘤防治研究道路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制订了肿瘤防治研究规划.我国劳动人民有着几千年与癌症作斗争的历史.但我国关于癌症的现代研究解放后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才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20.
用RAPD方法获得与小麦BYDV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其洪 《科学通报》1995,40(19):1799-1799
由大麦黄矮病毒(BYDV)感染引起的小麦黄矮病(WYD)能使小麦产量减少20%~30%,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控制发病的因素集中于三点,即病毒、传播源和寄主.目前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创造抗病的品种.虽然小麦中有些种质被报道具有BYDV耐性,但真正具有BYDV良好抗性的品种仍未发现.相反,小麦的一些近缘属如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TI)具有BYDV抗性的报道很多,而且目前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已将中间偃麦草的抗BYDV的基因转移到小麦.然而用常规的田间方法检测中间偃麦草的BYDV抗性基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