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毛吸浸润性,研究了氧等离子及氩等离子处理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浸润特性的影响。发现了等离子处理可以使碳纤维表面对水的浸润性能大为改善,氧等离子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对在碳纤维表面预涂不饱和酸酐,经等离子处理可产生接枝的现象进行了验证,并发现接枝马来酸酐后浸润性能反而比原纤维有所下降。经等离子处理的纤维随其接触空气时间的延续,表面浸润性能不断退化,纤维对水的接触角呈曲折形式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处理的碳纤维单丝在环氧树脂基栖中拉伸时的现象及界面剪切强度。拉伸时发现,氧等离子处理纤维的界面附近会出现明显的光弹现象,未处理纤维没有明显的单弹现象,而接枝纤维只在界面上有较弱的光弹线。由拉伸一纤维的平均断裂长度得知,氧等离子处理碳纤维界面结合强度已超过了基体树脂的自身强度,因而产生许多垂直于纤维轴向的裂缝。接枝纤维的界面结合强度,在拉伸时虽然也超过了基体树脂的自身强度,但并不产生垂直于  相似文献   

3.
通过碳纤维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与复丝力学性能测定,发现等离子处理对纤维的模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强度随着处理功率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稍有下降,在外观上仅表现为纤维表面纵向沟槽的加深。氩气等离子比氧化性空气等离子的损伤小。通过碳纤维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合喇曼光谱的研究,还发现等离子处理的有效深度达到15mm左右。其作用是蚀刻去碳纤维表面脂肪链结构,产生石墨等晶体结构富集的高能表面。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处理的碳纤维单丝在环氧树脂基体中拉伸时的现象及界面剪切强度.拉伸时发现,氧等离子处理纤维的界面附近会出现明显的光弹现象,未处理纤维没有明显的光弹现象,而接枝纤维只在界面上有较弱的光弹线.由拉伸后纤维的平均断裂长度得知,氧等离子处理碳纤维界面结合强度已超过了基体树脂的自身强度,因而产生许多垂直于纤维轴向的裂缝.接枝纤维的界面结合强度,在拉伸时虽然也超过了基体树脂的自身强度,但并不产生垂直于轴向的裂缝,表现出优化界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利用等离子处理方法,在碳纤维表面引入羟基,由氧化还原反应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单体的聚合,可产生厚达300nm的接枝层.通过FT-IR、XPS、SEM以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碳纤维接枝后与等离子处理情况相反,强度及延伸率有明显增加,而模量却下降.  相似文献   

6.
利用等离子处理方法,在碳纤维表面引入羟基,由氧化还原反应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单体的聚合,可产生厚达300nm的接枝层。通过FT-IR、XPS、SEM以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碳纤维接枝后与等离子处理情况相反,强度及延伸率有明显增加,而模量却下降。  相似文献   

7.
通过碳纤维表面的扫描电观察与复丝力学性能测定,发现等离子处理对纤维的模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强度随着处理功率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稍有下降,在外观上仅表现为纤维表面纵向沟槽的加深。氩气等离子比氧化性空气等离子的损伤小。通过碳纤维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合喇曼光谱的研究,还发现等离子处理的有效深度达到15nm左右。其作用是蚀刻去碳纤维表面脂肪链结构,产生石墨等晶体结构富集的高能表面。  相似文献   

8.
利用二苯基苦基肼分析法发现,等离子处理后碳纤维表面上将产生2~6个/nm ̄2游离基.它们会在30h内转化成其它基团,再复转为酚羟基后慢慢消失.等离子处理的作用-方面可导致游离基或介稳基团的产生,另一方面又不断消除它们.提高处理功率或延长处理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基团的形成,但超过一定限度后反会适得其反.利用等离子处理产生的游离基可使碳纤维在参与乙烯基单体聚合时,产生接枝聚合分子链.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以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为探针,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分析碳纤维表面酚羟基、醌基和游离基和新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证和误差分析,得知该方法的分析灵敏度达10^-8~10^-7mol数量级,且误差不超过±1%。利用该方法发现,裸碳纤维表面酚羟基很容易在较高的温度下氧化,外涂层碳纤维表面拥有酚羟基比裸纤维要多。此外,等离子处理将使碳纤维表面产生相当多的游离基或能迅速分解为游离基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以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为探针,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分析碳纤维表面酚羟基、醌基和游离基的新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证和误差分析,得知该方法的分析灵敏度达10 ̄(-8)~10 ̄(-7)mol数量级,且误差不超过±1%。利用该方法发现,裸碳纤维表面酚羟基很容易在较高的温度下氧化,外涂层碳纤维表面拥有的酚羟基比裸纤维要多。此外,等离子处理将使碳纤维表面产生相当多的游离基或能迅速分解为游离基的基团。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粘胶基碳纤维在不同电解质中经过电化学氧化后的润湿性能和BET比表面,并用XPS分析了电化学氧化前后碳纤维的表面基团。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可以明显增加碳纤维的润湿性能和比表面积。XPS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电解质电化学氧化后碳纤维表面含氧基团的增加,尤其是强亲水性羧基的增加是碳纤维表面润湿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冷等离子体对涤棉表面改性及其时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工作气体的冷等离子体及不同工作压力,对涤棉进行表面改性,同时测试改性前后涤棉表面的毛细效应,分析其毛细效应的变化程度和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涤棉经空气、氩气、氮气和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后,其表面毛细效应会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同时,改性后涤棉的亲水性能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有逐渐退化的趋势,由于工作气体不同,工作压力不同,其毛细效应随处理时间和放置时间的变化程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ITO表面处理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超声波清洗、O2 Plasma、UV-ozone方法对ITO的表面进行处理,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了处理后ITO的表面形貌,并用经上述方法处理的ITO制作了结构为ITO/NPB/Alq3/Al的电致发光器件,比较了这些方法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以改变ITO的表面化学成分及结构,大幅度地提高器件的亮度、寿命和稳定性,尤其是氧离子轰击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对竹材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MWP)对竹材进行了表面处理,测定了处理前后甘油和脲醛树脂胶在其表面的接触角,以此评价竹材表面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随MWP处理时间延长和试件距反应腔距离减小,竹材表面接触角呈降低趋势;竹材试件距反应腔距离40mm时,用甘油作测试液体在接触15 s时测试,MWP处理30 s即可将竹材表面接触角降低49%~59%;甘油所测竹材表面接触角较脲醛树脂胶所测值低,测试液滴到样品上15 s所测竹材表面接触角较5 s时低;在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砂光与否对竹材的表面性能影响不大,砂光后再经等离子体处理,比直接进行等离子体所得到的改性效果稍好.  相似文献   

15.
使用直流电激发4种工作气体(Ar, Ar/O2, Ar/O2/N2和He/O2)来产生等离子体, 分别处理热凝树脂样本1, 2, 4, 6, 8, 10分钟, 每组9个样本。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处理前后各样本的接触角; 利用发射光谱(OES)对等离子体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其表面的元素价键改变。经过Ar, Ar/O2, Ar/O2/N2和He/O2等离子体处理后, 热凝树脂表面的润湿性均显著增加, 处理 1 分钟时, 样本表面的接触角与原始值相比, 显著减小(p<0.001), 随着时间的延长, 减小趋势变缓。OES结果显示等离子体的活性成分中包含有大量的?OH; XPS分析表明: 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 热凝树脂表面的C元素与O元素的比例减小, 有新的亲水性基团C?OH产生。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热凝树脂表面后, 产生新的亲水性基团C?OH, 从而增加表面亲水性。研究结果提示低温等离子体可能为临床上处理义齿基托树脂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丙纶纤维表面能较低而导致其吸湿性差的现状,使用空气等离子对丙纶无纺布进行处理.通过实验得出了处理的时间、功率以及放置时间这3个参数对丙纶无纺布吸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著改变丙纶无纺布的吸湿性,但是在短期内衰退较快.  相似文献   

17.
CPP膜的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等离子体对CPP膜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并以水和乙二醇为参考液体测量CPP膜表面的接触角,利用Kaelble公式计算其表面能,研究工作压力和处理时间对改性的影响及改性后的时效性。实验结果表明,CPP膜表面经等离子体改性后,其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少,表面能明显增加,润湿性得到改善;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这些良好的性能会逐渐退化,10d后,回到改性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The surface treatment is important for titanium and its alloys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dental implantation due to their bioinert surface. Titanium surface samples were modified using H_2O_2 solution at different times up to 72 h to boost their bioa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est, some nanostructures a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reated titanium samples and increased in size by increasing the time of treatment up to 24 h. After 24 h of application, the sharpness of nanostructures decreased and the micro-cracks and discontinuity in the coating surface increased. The results of the X-ray diffraction study and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ed that anatase(TiO_2) wa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reated titanium samples. The peak intensity of Raman spectroscopy increased with an improvement in treatment time of up to 24 h and then decreased due to the discontinuity of the coating. Full wettability and ability to form apatite were reached at 6 h of treatment. It is clear that the treatment tim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urface treatment of titanium using the H_2O_2 s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