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或许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乡村里群星灿烂的夜空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原本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也是芸芸众生正常生存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人造灯光已经让夜晚不再那么黑了.黑夜渐渐离我们远去,随之而来的问题也突现在我们眼前,能源的浪费导致温室气体增多,天文观测难度增加,人们在"白夜"中不能安眠,夜行动物无处藏身.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12,(6):F0004-F0004
要星光还是要灯光,对城里人来说是个艰难的选择。如今,城里人要看到繁星点点的夜空已经是一种奢求,照明令城市黑夜正变得越来越"白"。为了让人们更加关注美丽的夜空,国际"夜晚世界"组织举办的2012年度(第三届)"地球和天空"国际摄影大赛揭晓,约50个国家的摄影师递交的参赛作品达600件。这  相似文献   

3.
从古人给合欢、睡莲等植物起名时开始,人们就一直在传说:合欢的叶片到夜晚会合拢起来,睡莲晚上要"睡觉".然而遍查图书并进行网络搜索,却不见任何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 这些植物昼夜的变化确实是真的吗?你在夜晚观察过合欢、睡莲吗?植物的"睡眠"现象是合欢、睡莲这两种植物独有的吗?还有哪些植物也在晚上"睡觉"?除了晚上,从清凉的早晨到烈日炎炎的中午,植物在白天又有哪些变化昵?我们人类通常中午还要午休一会儿,植物呢?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一番植物的昼夜之旅,穿梭于白天与黑夜之间,观察植物的姿态差异,感受灵性的植物之美吧!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与蝴蝶的竞争以及鸟类的追捕,蛾子选择了黑夜。黑夜中的蛾子大多没有蝴蝶那样华丽的外衣,但大蚕蛾是个例外,它们选择了黑夜,却依旧美丽。在夜晚的灯下偶然看到大蚕蛾时,对昆虫不太了解的人们总是会赞叹:看呐。多么漂亮的大蝴蝶。  相似文献   

5.
要星光还是要灯光,对城里人来说是个两难的选择。如今,城里人想看到繁星点点的夜空已经是一种奢求,因为照明令城市黑夜正变得越来越"白"。黑夜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人类乃至整个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黑夜。昼夜交替让各种生物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成长和进化,如果没有黑夜,许多动物就难以生存。  相似文献   

6.
<正>夜晚,乡野一片漆黑,耳边上演着昆虫鸣奏曲,在你伸手可及的地方,星星点点闪着绿色的荧光,那是在夜间飞舞的精灵——萤火虫,这似乎是在童话里才能看到的场景。如今的我们,和萤火虫的距离越来越远,仿佛已无从寻觅它们的踪影。殊不知,就在城市周边的一些山林中,依然可见萤火虫在夜空中画下绿色的轨迹;而且,那些美丽的荧光也不只是在夏季才能看见。这个十月,"守望萤火"的队员前往湖北黄陂郊区的山林,去寻觅那黑夜绿光的神秘景象。  相似文献   

7.
夜幕降临,圣母树林中一株株灵魂树发出明亮的光芒,照亮了夜晚,营造出动人心魄的浪漫气氛。这是美国科幻片《阿凡达》中的一个场景。英国科学家西奥·桑德逊等人表示,让植物发光是完全有可能的。在不久的将来,一些城市街道旁的大树会在夜晚发出明亮的光芒,原有的路灯就该"退休"了。  相似文献   

8.
黑夜迷蒙     
正在人类大部分历史中,黄昏都预示着充满世俗恐惧的暗夜的到来。我们可能已经驯服黑暗,但对黑夜的古老恐惧在我们身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让我们探索黑夜——这个我们依然不熟悉的世界:黑夜转变我们身心的怪异方式,繁荣在黑夜中的隐身动物,还有我们在驱逐黑夜方面越来越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正>当你旅游来到森林或是野外空旷地,黑暗的夜晚不仅让你难以行走,还会使你感到凄清冷寂。而此时要出现点亮光也许会给你些宽慰,但也许会增加你的恐惧。其实,夜晚发光的物体是多种多样的,大  相似文献   

10.
夜幕降临,圣母树林中一株株灵魂树发出明亮的光芒,照亮了夜晚,营造出动人心魄的浪漫气氛.这是美国科幻片<阿凡达>中的一个场景.英国科学家西奥·桑德逊等人表示,让植物发光是完全有可能的.在不久的将来,一些城市街道旁的大树会在夜晚发出明亮的光芒,原有的路灯就该"退休"了.  相似文献   

11.
时髦生活就像是一把华丽的双刃剑,在创造出更舒适、更现代生活的同时,也毫无选择地接受"现代"所带来的一切副作用.频繁发短信、点击鼠标会让你的拇指麻;黑夜当自昼般持续工作,伴随而来的是恶心、头痛、血压升高:明明已经苗条得可以,还时常把"减肥"二字挂在嘴边,恨不得自己成为天下最瘦的那一个;宁喝10杯饮料也不愿尝一口无味的白开水……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人都有过捕捉萤火虫的经历,在黑夜里追逐许久,才把小小的萤火虫放进瓶子里,隔着玻璃看它一闪一闪发出微光……让萤火虫像星星一样挂在天上,是不少人儿时的梦想。不久前,山西太原原定在七夕前夜举行的"萤火虫艺术节"因故取消,浪漫时节里最浪漫的事未能如愿,甚是遗憾。不过,在新西兰北岛有这样一个小城,这种梦想竟也能成真: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在岩洞内熠熠生辉,灿若繁星。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延续了数千年的生活方式,对于黑夜,人类大多怀有敬畏与恐惧。然而,对于夜行性动物而言,当太阳的最后一道光线隐没、黑暗笼罩大地之时,“一日之计”才刚要开始。在灯光遗弃之地,蟋蟀不知疲惫地高歌,流萤漫天飞舞,壁虎蓄势待发……夜晚充满生机而又暗藏杀机。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相似文献   

14.
海边的月亮似乎总是喜欢与太阳争宠,常常能看到还未落下的太阳旁边已经升起了淡淡的月亮.夜潜,则要等到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后进行才好.夜晚的潜水,光线只是来源于我们手中的照明灯,我们也只能看到大海中被灯光照射到的极小部分,少了白天的目不暇接,能更加仔细地观察夜晚出行的各路"神仙":灯光对颜色的还原也让白天看起来单调的蓝色呈现出了缤纷的色彩.这也是我喜欢夜潜的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海边的月亮似乎总是喜欢与太阳争宠,常常能看到还未落下的太阳旁边已经升起了淡淡的月亮.夜潜,则要等到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后进行才好.夜晚的潜水,光线只是来源于我们手中的照明灯,我们也只能看到大海中被灯光照射到的极小部分,少了白天的目不暇接,能更加仔细地观察夜晚出行的各路"神仙":灯光对颜色的还原也让白天看起来单调的蓝色呈现出了缤纷的色彩.这也是我喜欢夜潜的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黑夜精灵:耳朵"视"物 为了避开与其他陆地和海洋兽类的竞争,蝙蝠飞上了天空,它也是唯一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为了避开与飞乌的竞争,蝙蝠利用了一个独特的生态位--黑暗的天空,这要归功于回声定位系统的高度进化.  相似文献   

17.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孰留?”是我国古代诗人的名句,也是劳动人民对大自然发出的疑问。自古以来,月亮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晴朗的夜晚,浩月当空,人们生出无限的情思遐想。诗人们更是不惜笔墨地对之咏叹不已。然而你可曾想到,千百年来,这位“寂寞嫦娥”曾为多少在黑夜中行路的人们指引过方向!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她是如何为地球上的人们指引方向的。  相似文献   

18.
太阳很小,两个"月亮"将黑夜照亮,夏季的气温在零度以下,缺少水和氧气,这是一个面积为14300万平方千米的红土荒原,受到紫外线无声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蝙蝠栖息地     
<正>很多种类的蝙蝠都是群居性的,并且非常"恋家",喜欢待在一个固定的栖息地休息、哺育后代和冬眠。在冬眠以外的季节里,每个夜晚,蝙蝠都会"倾巢出动"寻觅自己的美食。亚洲在马来西亚的婆罗洲,游客可以目睹约两百万只皱唇蝠一下子飞出哥曼东洞穴时形成的"蝙蝠云"。  相似文献   

20.
正安第斯山高海拔地区的夜间温度经常在0℃以下。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但那里丰富的野花资源和较少的捕食者还是吸引了一些品种的蜂鸟"落户"。科学家认为,鸟属于恒温动物,因此,在低温环境中鸟必须消耗能量以维持体温,而蜂鸟白天收集到的花蜜不足以让它们撑过安第斯山的寒冷夜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