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中构建"篮球后备人才资源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中国篮球因为受“奥运战略”和“全运金牌战略”的影响,忽略了篮球后备力量的培养,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直接导致了中国篮球水平的严重滑坡.在这种情况下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学校是篮球力量培养的一块宝地,对中国篮球事业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校中构建“篮球后备人才资源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篮球运动的成绩起落不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就目前我国单一的"举四培养体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的战略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的竞技体育才能持续发屁目前中国篮球运动的缺陷,也是中国篮球的战略生机所在,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中国篮球的运动水平才能得到迅速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的竞技体育才能持续发展.目前,由于我国后备力量培养体制不完善而造成了篮球后备人才的匮乏.CUBA的建立为我国篮球人才的培养方式提供了新思路,为扩大中国的篮球后备人才数量起到了推动作用.高校篮球运动将会因CUBA的开展而日益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的战略问题,注重后备篮球人才的梯队建设,注重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我国篮球竞赛体制通过分析找出原因所在并针对性的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继勇 《科技信息》2009,(27):I0129-I0129
体育的发展不能离开教育,特别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学校化“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内涵及意义展开分析与探讨,认为学校化“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是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现状调查,探讨了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在培养、输送、梯队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林书豪在NBA的成功现象和原因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林书豪在NBA的成功个案带给中国篮球在培养后卫人才方面的启示。研究表明:林书豪个人身份的特殊性和在NBA的成功具有明星效应;在NBA中的机遇和篮球文化背景是其篮球事业成功的客观因素;自身的个人努力和竞技水平是其篮球事业成功的主观因素。对中国篮球运动的启示:"林书豪现象"表现为巨大的商业价值;NBA对明星球员的成功商业运作;我国篮球人才培养理念的偏差导致了在培养组织后卫人才方面的缺失;我国篮球人才培养体制不利于各年龄段的组织后卫人才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8.
对苏北中学篮球传统校现状发展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伟东 《科技信息》2006,(12):203-204
文章对江苏省苏北地区篮球传统校篮球后备力量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影响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处理好人才培养与学训之间的关系;人材招生和再发展的途径;篮球运动经费的来源和基础建设策略,对篮球传统校的发展和篮球后备力量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登云 《科技信息》2011,(6):261-26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篮球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中国的篮球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技术水平不稳定,缺乏后备力量的补充以及体能跟不上等问题都是制约中国篮球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青少年队伍培养不力,后备力量跟不上,对训练不够重视,职业篮球竞赛市场规模不足,体制机制滞后等原因。  相似文献   

10.
篮球运动在中学的发展和普及,关系到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中学不仅为CUBA输送了大量的篮球人才,也促进了CBA和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课余篮球训练,并根据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建立科学可行的篮球人才培养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CUBA联赛是大学生自己的比赛,它对中国篮球的后备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CUBA也将使长期以来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着的“学院派”与“实干派”之间的矛盾安现真正的统一,最终给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供了一个结合点。CBUA的诞生意味着中国篮球运动将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认为构建和完善"教体合一"、"体教结合"和"多元化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校"多级化"竞赛等方式,有利于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面和规模,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才率.只有不断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才能保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的方法,对当前山西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培养机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以便为山西省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蔡卫清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35-1439
从中美篮球的管理制度、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训练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寻求中美篮球发展水平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借鉴美国篮球体制的优势,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中美篮球的制度文化进行比较。我国现有篮球体制存在许多弊端,需要学习美国先进的篮球制度,并结合自身特点,大胆创新,促进中国篮球产业化、职业化。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后备人才的培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根据目前上海市已开展的奥运项目的竞技地位、历史成绩、群众基础和市场化前景等方面的特点对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上海市竞技项目可划分为全力保障项目群、高度市场化项目群、稳步推进项目群和有待开拓项目群;2)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三级训练"模式,逐步转向"以体校为主,以学校为补充,多元并举"的培养模式;3)传统培养模式单一、运动员人才浪费等困难等.并据此提出以下对策:1)全力保障项目群的后备人才通过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模式来培养;2)高度市场化项目群的后备人才通过学校化和社会化模式来培养;3)稳步推进项目群的后备人才通过体校、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模式来培养;4)有待开拓项目群的后备人才培养必须调动体校、学校、社会和个人家庭的积极参与来实现.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体教融合”的提出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教融合”政策下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和推进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体育与教育部门协同工作力度不足;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与篮球竞赛体系不匹配;篮球后备人才基数小,人才梯队不完善;“学训矛盾”导致篮球后备人才成才率低;基层教练员训练教学手段不科学。为此,推进如下策略:完善顶层设计,整合教、体、社三方资源;完善各级篮球竞赛体系,帮扶俱乐部稳步发展;推进篮球特色学校建设,增加篮球后备人才基数;缓解“学训矛盾”所带来的割裂之痛;全方位提升教练员水平,保障运动员学习、训练、康复。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及未来时期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举国体制"保障了"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专业队—国家队"的传统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丰功伟绩;当今中国多元化社会环境下,一元化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举步维艰;适应我国多元化社会需求的竞技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将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力量培养布局结构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项目和本省各地级市省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及教体结合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法,从项目结构和效益两个维度出发,分析我省体育后备力量培养中运动项目结构和区域布局的非均衡特征,并对项目效益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区域布局与普及率失衡,项目结构与本省优势项目存在偏差,项目整体效益偏低;调整项目结构,提高训练效益,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是提高竞技体育后备力量培养整体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疆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人才减少且分布不平衡、培养效率差且人才输送率低、市场缺乏且调节能力有限等问题,其症结根源于体制、资金、项目的普及和毕业出路等问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训练体系的科学化和管理形式的协会化将是新疆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为加强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并与新疆竞技体育的战略目标相一致,有计划的分布和推进培养的多元化,实现新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篮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想尽快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技术水平,促其更好的发展,后备力量的培养是关键,完善培养体制是保障,扩大篮球人口是基础。中、小学是选拔和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主要基地,要由过去单一的国家培养体制变为国家、社会共同培养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