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原市酸雨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太原市酸雨污染状况及成因进行分析,表明太原市酸雨的污染以董茹地区为严重污染区,且污染强度逐渐加大,并提出酸雨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商丘市酸雨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 1992~ 2 0 0 0年 4 2 1个降水过程的分析发现 ,这 9年期间商丘市出现了 34次酸雨 ,酸雨频率为8.1% ,酸雨降水量 6 93.4mm ,占总降水量的 11.7%。 1992、1993年酸雨污染较其他年严重 ,但 9年间无强酸性降水 ,从季节分布来看 ,9月、11月、12月酸雨污染严重 ,1月、6月、7月无酸雨发生。  相似文献   

3.
陈荔峰 《海峡科学》2006,(6):110-111
首先在分析莆田市"十五"期间酸雨的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再分析酸雨的污染特征及成因,最后提出了防治酸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十二五"期间广西酸雨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情况,利用"十二五"期间广西全区14个市的大气降水监测数据,通过pH值、酸雨频率、降水离子组分3方面数据统计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十二五"期间广西酸雨污染主要为弱酸性酸雨,其次为酸性酸雨,重酸性酸雨污染占比不足20%,较少有严重酸性酸雨;降水酸度总体呈减弱趋势,酸雨频率呈波动下降趋势,5年期间城市酸雨污染整体呈减轻趋势;酸雨区域主要集中在桂北、桂西部地区,东南部由酸雨区域变为非酸雨区域,酸雨区域面积有所减少;降水中SO24-离子当量浓度逐年下降,NO3-离子当量浓度呈上升趋势,SO24-/NO3-的比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广西酸雨污染特征由硫酸型向硫酸与硝酸混合型酸雨过渡。广西的酸雨污染略有减轻趋势,这与广西近年来的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有关。  相似文献   

5.
李丹  叶伟星 《科技资讯》2009,(19):125-125,127
为了揭示目前云和酸雨污染现状,对本站酸雨监测数据2007年至2008年2年的降水pH值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和县酸雨污染相对较轻,一年中夏秋两季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均较小,冬春两季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较为严重,且两年来酸雨污染呈减缓趋势;降水量,雷电,气候条件对酸雨出现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谭凌  李志利 《遵义科技》2010,38(4):42-45
遵义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本文通过对降水中主要无机离子的组成及季节变化的分析,研究酸雨的组成与影响,提出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铜陵市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铜陵市2006-2010年的酸雨观测数据、降水化学分析资料和常规空气质量及气象资料,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铜陵市酸雨的分布特征、化学组成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铜陵市的酸雨污染日趋严重,降水酸度在秋、冬季略高,郊区酸雨较城区严重;铜陵市的酸雨污染属于硫酸型,SO42-和NO3-是主要的阴离子,Ca2+和NH4+是主要的阳离子,各种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局地差异,郊区低于城区,Ca2+和NH4+对降水酸度影响较为显著;铜陵市酸雨污染受区域性酸雨污染和本地污染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酸雨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我国酸雨较为严重,特别是江南,由于高硫煤的燃烧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通过有利于酸雨形成的土壤、地貌、气象的作用,使酸雨污染日趋严重.吉首市为江南一小山城,地处武陵山脉南端,总面积1058.5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4.1平方公里,人口为194457人,(市区人口59522人).年工业总产值10276万元,年耗煤量42592吨(一九八五年统计数字).由此可见吉首市仅仅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小城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母质发育土壤中铜解吸规律.试验采用具有代表性的长江三角洲地区4种母质发育而成的土壤,加入外源铜培育污染土样,以不同pH酸雨为解吸液对污染土样进行解吸.结果表明:随着酸雨的加入,已污染土壤中Cu的解吸量增加;在酸雨pH相同时,酸雨对Cu的解吸量与污染土样中Cu含量呈正变关系;在已污染土壤中Cu含量相同时,Cu的解吸量随着酸雨pH的下降而增加.比较不同母质发育而成的土壤,在pH=3.0、4.0、5.6时,已污染土壤中Cu的解吸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沟沟堆积母质、湖相沉积物母质、河相沉积物母质,海相沉积物母质.在pH=2.0时,河相沉积物母质、海相沉积物母质Cu的解吸量增加迅速.  相似文献   

10.
模拟酸雨对水稻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华市酸雨污染严重 ,春冬两季酸雨频率高 ,p H较低 .用模拟酸雨处理早稻种子及幼苗 ,其萌发率和种子活力都明显下降 ,幼苗叶片受到明显伤害 ,并与模拟酸雨的 p H值成正相关 .  相似文献   

11.
万州区的酸雨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使用含S量较高的煤作为主要能源,万州区大气中的SO2严重超标,酸雨现象极为严重.酸雨的PH平均值一直在5.00以下,最低值为3.24.只有改变能源的结构组成,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液化石油气、水电资源,减少含S煤的使用,才能消除酸雨对万州区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中国酸沉降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近几年中国出现大面积酸雨,探讨中国酸沉降现状及酸雨区域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们称人类赖以繁衍生息的地球为第一生物圈。由于人口的剧增,生物圈内动植物日趋减少,酸雨频仍,臭氧层变薄,二氧化碳增多,空气与河流污染,人类的活动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80年代初,美国生态技术研究机构的几名科研人员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阐述我国的酸雨污染现状、镇江市酸雨污染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酸雨的危害性和酸雨防止的迫切性,并提出了镇江市酸雨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利用西昌、攀枝花、温江三站近7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三地的酸雨月、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昌1—12月为弱酸雨污染;攀枝花1—3月无酸雨污染,4—12月为弱酸雨污染,温江秋、冬、春三季均为强酸雨污染,夏季为弱酸雨污染。西昌近年来p H值有增大趋势,攀枝花与温江年变化趋势不显著。经综合比较,温江为重酸雨区,攀枝花与西昌为轻酸雨区。  相似文献   

16.
对北海市1988~1990年的酸雨污染及成因进行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北海市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酸雨污染,其污染程度较我国部分城市和广西的主要城市为轻。降水的酸度与监测区域、时间,污染物,气象条件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铜陵市酸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陵市酸雨污染严重,为了找出影响酸雨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文章对2000-2005年的酸雨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从数值上直观分析和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得出铜陵市近年酸雨变化趋势整体平稳,并对酸雨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NOx排放量的大小和气象条件是影响铜陵降水pH值变化趋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煤炭等燃料的消耗迅速增长,从而使大气中排放的酸性污染物质大幅度增加,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是世界上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酸雨分布区。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的酸雨分布面积和程度呈现着继续扩大的趋势。迫切需要科学有效地进行酸雨现状研究,其中包括中国酸雨分布现状及其成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纯净的雨雪降落时,因为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_2),因而呈现弱酸性.正常空气中的CO_2浓度在316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左右,这时,降水的pH值在5.6.当空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溶入雨雪中,使降水的pH值低于5.6,这种降水即称酸雨.酸雨作为一个国际环境问题,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由瑞典等国首先提出来的.但当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个别地区的问题,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但以后在西欧、北美的许多地区都先后出现了酸雨,人们才开始认识到酸雨是一个广泛存在的世界环境问题.从此,各国政府便重视研究酸雨的形成、危害与对策,并于1982年与1984年两次在斯德哥尔摩讨论酸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舟山市近年来酸雨现象日渐严重,基本上‘逢雨必酸'.作者根据多年来在舟山地区实测的降水资料,整理分析后,评价了舟山市酸雨污染的关键原因,指出了外来污染源是舟山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同时指出我市日益成长的交通业和船舶业也对酸雨现象的恶化造成一定影响.最后作者提出了舟山市有效防治酸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